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1 9/8 8-11頁
  • 在澳洲所見的造物主傑作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在澳洲所見的造物主傑作
  • 警醒!1971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祖易的奇異出生
  • 無尾熊
  • 其他有袋動物
  • 單孔類動物
  • 澳大利亞令人驚訝的有袋動物
    警醒!1993年
  • 蹦蹦跳跳的有袋動物
    警醒!2000年
  • 奇特有趣的鴨嘴獸
    警醒!1996年
  • 迷人可愛的樹袋熊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1
《警》71 9/8 8-11頁

在澳洲所見的造物主傑作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請想像你自己處身於澳洲的原野中。環顧四周,你看到地上有類似數字11的痕跡。它們究竟是什麼呢?啊,這僅是造物主為澳洲所造的許多種奇特動物之一而已。你所見的足跡屬於一種以跳躍代替步行的動物——袋鼠。

假如你稍微跟蹤這些足跡,便會發現有些地方在兩條足跡之間或下面有第三條凹痕。這便是袋鼠在休息時坐在粗粗的尾上,或者用尾巴打擊地面與其他袋鼠打訊號所留下的痕跡。

站在那裡靜靜地觀看吧。你看到那些尖尖的「葉子」在草叢後面豎起來嗎?牠已察覺到我們了。看看我們稱之為「老袋」袋鼠先生跳躍得多麼優美。牠已越過障礙物而向安全地方逃去了!

行動的方式僅是袋鼠與別不同的許多特點之一而已。我們稱之為「祖易」的小袋鼠將更多的特點顯露出來。這些特點在小袋鼠出生之前便已開始了。

袋鼠稱為「有袋類動物」,意即有一個袋來負載幼獸。但其實「有袋類動物」這個名稱還有更深的含意。

祖易的奇異出生

不屬於有袋類(或以後所述的『單孔類』)的動物稱為「胎盤」類,意即母親有一個子宮養育胎兒而且有胎盤附於其上。祖易的母親並沒有子宮。反之,祖易在孕育成為胚胎之後便在卵黃囊裡接受養分而迅速生長,在八至四十日之後破囊而出。

與其說是「出生」,毋寧說是「產生」為愈。因為祖易離開母親之後仍然留在半胚胎狀態中,眼和耳都發育未全而僅有嗅覺。這時牠的外形好像一團差不多透明的膠。於是一幕真正令人驚異的好戲繼續上演了。這個像豆莢般大的細小胚胎式動物沿著母親的毛皮向上攀爬,可能憑著嗅覺的引導找著母親的袋——行程約需三分鐘。牠找到之後便進入裡面,在那裡完成出生的過程。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假如牠找不著母親的袋又如何呢?那就遭了!牠會爬來爬去而可以支持大約半小時;若是仍然找不到,牠的小生命便夭折了。袋鼠母親對這一切有什麼反應呢?全不理會。他一點也不擔憂。因為在祖易出生之際,牠十居八九又再懷孕了。可是新胚胎不會發展到超過一百個細胞,至此胚胎的發展便停留在所謂「胚泡」狀態。這種停止發展的狀態一直延續到牠的袋空出來為止,然後才會繼續生長。

可是我們的祖易竟然克奏膚功。牠不須幫助便達到了目的地。袋鼠媽媽僅作了很少的準備功夫,牠只將袋子舔乾淨。然後尾巴向前,倚著樹幹坐下以防姿勢不穩而跌倒。祖易一經進入袋裡,吮著乳頭便立即漲大而將牠困在裡面;母親會藉著肌肉的動作將乳汁射入牠的小喉嚨裡。從這時起,你只有裂開祖易的口才可以將牠從母親的乳頭移開。

袋鼠的整個出生過程是如此難以置信以致早期的探險家和博物學家認為祖易生來便在袋裡,正如其中一位描述,「好像蘋果長在枝頭一樣。」多年之後才有人在倫敦動物園首先看見胚胎出生,可是那時人們以為是母親用口唇幫助幼兒進入袋裡的。直至1932年人們才發現祖易獨力進入袋裡。

關於祖易在袋中的期間,除了由豆子般大小長至幾磅重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值得記錄的。牠在八個月大斷奶,然後開始有時離開母袋一會兒。但在這時牠仍然喜歡在床上進早餐——這件事很易辦,牠只需從床上屈伸向外便可以吃到媽媽搜尋糧食時所經過的草了。

祖易成年之後常和六頭至五十頭袋鼠走(跳躍)在一起。牠若屬於「紅」種便會長至五至六尺高。體重約200磅,可以跳至十尺高及一躍十二尺的三十里時速疾走。

袋鼠賦性馴良,甚至相當膽小,唯有在生命危急之際才會負隅頑抗。那時牠會以背抵樹,坐在尾巴上,伸出前後腿和利爪與敵手搏鬥,甚至幾隻狗亦無奈牠何。倘若覺得形勢不利,牠便會跳開而躍入水穴裡。牠在及腰的水中站著,可以將游過來的狗遂隻按入水中,用尾巴和腿夾住,直至牠們淹死為止。袋鼠的故事說到這裡為止。

無尾熊

除了袋鼠之外,澳洲還有其他有袋動物。這使你驚異嗎?有些人驚異,但是有誰未見過可愛的無尾熊(koala)的圖畫呢?這種「熊」屬於有袋動物類,雌獸身上有一個袋。牠的英文名字來自土著的語言,原本的意思是「我不喝」。牠的確名符其實。可是牠的食量卻十分驚人!每日要吃三磅尤加利樹葉。這可以解釋何以你不會在澳洲以外的其他動物園裡看到無尾熊。澳洲政府禁止人將這種動物輸出。沒有其他國家可以養活牠。牠在食物上選擇甚苛。在超過百種的尤加利樹中,牠只吃其中六種的葉子;既然在澳洲之外只有很少這種尤加利樹,牠在其他地方便會死去。

據說尤加利樹葉具有麻醉作用,這可能是無尾熊如此溫順好睡的原因。可是要留心!不要被牠的友善和溫順所騙。一位美國兵士便犯了這樣的錯誤。他在動物園裡撫拍過一頭無尾熊;後來他在林中又發現了一頭,他想將其帶回車上給女友看看。可是那頭無尾熊的想法卻不同。結果這個兵士為無知所付出的代價是要換過一套新制服,並在醫院留醫六個星期。

其他有袋動物

在其他有袋動物中,有許多種在外形和習慣上與有胎盤的動物如此相似以致很易被人誤認。有袋的大小鼠子、貓、鼴鼠、食蟻獸和狼均在若干方面與有胎盤的動物彼此相似,可是在其他方面卻大不相同。

舉例說,有一種鼠子憑著聲納探測可以跳起六尺高捉住昆蟲的翼;有一種貓一胎生十二隻小貓,但卻僅有六個乳頭,有一種狼的口一張可達180度。

還有一種袋鼠掘洞比人用鏟掘得更快,但腹部的袋卻聰明地向後開而不致被泥塞滿。另有一種袋鼠可以將尾巴盤卷而是傑出的樹上賣藝者。也有一種沒有腹袋的有袋動物稱為伐木鼠(食蟻獸類),一種細小的有袋老鼠則住在乾裂的泥隙中,牠的頭骨由頂至頸僅有八分之一吋長。

澳洲和新幾內亞今日現存的有袋動物共有175種,其中104種是蔬食類,71種是肉食類。絕跡的有袋動物也不少,包括十尺高的巨型袋鼠等。

難怪早期的探險家和移居澳洲的人見到當地的野生動物與以往所知的如此不同而不勝錯愕。除了在美洲有兩種之外,有袋動物是澳洲所獨有的。

單孔類動物

正如上述,胎盤類動物有幾千種,有袋類動物有175種,但單孔類動物則僅有兩種。兩者都僅見於澳洲。

單孔類一詞的希臘原文意思是「一穴」,因為單孔類動物僅有一個排泄口稱為「泄殖腔」。這個孔道用來排泄糞尿和卵子。不錯,卵子!這兩種單孔類動物乃是為人所知的唯一產卵哺乳動物。

許多人都熟知鴨嘴獸。好像作為產卵的哺乳動物還不夠似的,鴨嘴獸還有其他許多怪異之處。首次看見牠的人覺得牠非常可笑。事實上,當初有人將牠的一項描述寄給英國的博物學家時,後者拒絕相信這項報導;甚至將乾皮寄去他們還決定這是個騙局。為什麼他們無法相信呢?讓我們看看吧。

鴨嘴獸除了產卵之外還有以下各種奇怪特色:獸類的毛皮、乳腺、像鴨的嘴、蹼足、海獺般的尾、腳上的毒爪以及猴子般的頰袋作貯藏食物之用。你可以想像早期博物學家對牠的印象如何嗎?

可是,由於具有這麼多混雜的天賦特色,鴨嘴獸反映出造物主的智慧和技巧。這些特色使鴨嘴獸非常適合環境,因此能夠滋生繁衍,直至人和槍彈出現為止。既有利爪掘洞和毛皮保暖,牠在陸地上十分自在,雖然牠真正的家是在水裡。但最奇妙的還是牠的嘴。

鴨嘴獸的嘴並不像鴨子般是沒有生命的角質,反之它擁有大量神經末梢而非常敏感。牠潛下水底時用有力的尾巴和蹼足推動身子。牠的眼和耳自動關閉,而以嘴為代用品。在黏土裡搜尋之際,牠吸入泥沙和蠕蟲!不錯,蠕蟲、小蝦和幼蟲!現在牠的嘴忙於將肉類從泥中揀出來,將食物放在頰袋裡及吐出泥土,然後浮上水面呼吸空氣和享受所獲的食物。牠的確十分忙碌地「為口奔馳」,因為牠每日要吃等於一半體重的蟲類。難怪飼養鴨嘴獸所費甚至超過一頭大象。

鴨嘴獸的嘴除了在游泳之際具有耳、眼和鼻的功用之外,在掘地時還可以作為體內的雷達。《生活》雜誌出版的《自然文庫》說:「鴨嘴獸的嘴是一大簇神經,具有觸覺的作用……據說牠在掘土時對前頭的地洞有一種神祕的知覺,使牠可以避免衝破附近的兔窟、鼠穴或別的鴨嘴獸所掘的洞。」同樣地,牠可以察出前面的樹根和石頭,在碰到之前改變方向。你豈不同意鴨嘴獸的確十分適應環境嗎?

另一種單孔類動物食蟻蝟撥也非常適合環境。食蟻蝟既是唯一的其他產卵哺乳動物,你自然期望牠與鴨嘴獸相似。可是除了產卵之外,彼此相同的地方只有兩樣:用哺乳方法餵兒和只有一各排泄孔或泄殖腔。

食蟻蝟的另一個名字針蝟更能將牠的外表形容盡致。實際上牠看來與蝟很相似,只是剛毛較短較粗和特別銳利而已。牠那短而有力的腿設計精良,足以掘開堅硬的蟻丘找尋最心愛的食物,白蟻。

食蟻蝟有一個袋。或者說得更適當,牠在想要的時候可以產生一個。在幼獸孵出之後,雌獸藉著肌肉的收縮在乳腺四周形成一個袋,將幼獸放入袋裡;用什麼方法我們可不知道。幼獸成為袋中的住客,舔食袋面充滿的乳汁為生;直至剛毛開始生長,牠便不安於母親的肉體搖籃了,於是便爬出籃外。

除此之外,食蟻蝟還有其他獨特之處。其中之一是力大無窮,雖然牠僅有二十寸長和兩三磅重。一位博物學家曾親自體驗過這點,他將一隻食蟻蝟關在客廳裡一夜以免牠逃去。及至翌晨,由於牠拼命想逃,牠竟將每一件笨重傢私都移離牆壁!只有一個鐵爐除外——那是釘在牆上的!

另一種有趣的特色是食蟻蝟先生能夠垂直掘洞——而且非常快!牠在移動重石時口鼻與雙腿齊用,很快便將下面的東西移至旁邊或上面,一分鐘內沒入地下,但時常在穴口豎起銳利的鋼毛對付探入的鼻子和爪。最後,牠也有能力將身子壓扁而爬過僅有一寸高的洞口。

你對此有何感想呢?你可以在種類繁多的動物身上看出造物主的聰慧作為嗎?不錯,在澳洲所見的造物主傑作不但使我們大飽眼福,同時也加深我們對造物主的體會。

[第8頁的圖片]

出生八個月後,小袋鼠才離開母親的一段短時期。

[第10頁的圖片]

無尾熊以尤加利樹葉為食。

[第11頁的圖片]

產卵哺乳動物的鴨嘴獸具有令人驚異的鴨嘴。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