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3 1/8 15-17頁
  • 澳大利亞令人驚訝的有袋動物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澳大利亞令人驚訝的有袋動物
  • 警醒!1993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引人入勝的生長過程
  • 逗人喜愛的考拉——另一種教人驚訝的有袋動物
  • 獨特的消化系統
  • 在澳洲所見的造物主傑作
    警醒!1971
  • 蹦蹦跳跳的有袋動物
    警醒!2000年
  • 迷人可愛的樹袋熊
    警醒!1992年
  • 日本歡迎六位澳洲「貴賓」
    警醒!198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3年
《警》93 1/8 15-17頁

澳大利亞令人驚訝的有袋動物

《儆醒!》雜誌駐澳大利亞通訊員報導

究竟什麼是有袋動物呢?什麼使牠們那樣令人驚訝?

簡單來說,有袋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那就是授乳給幼雛的溫血動物。可是,跟大多數的哺乳動物不一樣的是,雌性有袋動物懷孕時子宮並沒有產生胎盆。牠們產下體型細小,眼睛還未張開的幼體,然後將牠們置於自己懷中的外袋,予以餵哺和保護。所以,基本來說,有袋動物就是有育兒袋的哺乳動物,因為拉丁文marsupium的意思是「囊」或「袋」。

事實上袋鼠只是約250種有袋類動物的其中之一。有袋動物在澳大利亞以外的國家也有繁殖,但種類不多。例如,北美洲的負鼠是一種有袋動物,而南美洲也有其他有袋類動物。但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有袋動物卻主要分布於澳大利西亞(大洋洲)地區,在該區域內動物學家已識別了約175種不同的有袋動物。澳大利亞一共有45種袋鼠,但最為人熟悉的要算是紅色大袋鼠。這種袋鼠是有袋動物中最大的一種,體重可達90公斤,站立起來時比常人的個子還要高。但雌袋鼠卻呈灰藍色,體型比較細小。

袋鼠縱身一跳,可以躍過11米的距離。有些記錄顯示牠們奔跑的時速竟高達64公里,能夠越過3米多高的欄杆。在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都可找到這些紅色大袋鼠和較小的灰袋鼠。遊客駕車越過澳大利亞半林木地帶和甚至中部乾旱的沙漠地區時,這些令人興奮的動物都常活現眼前。袋鼠是群居動物,通常都聚集一起結黨成群。

引人入勝的生長過程

有袋動物一生中最令人驚訝的特色也許是生產和育養幼兒了。袋鼠是眾多有袋動物中的佼佼者。袋鼠在交配後只需33至38天,袋鼠幼體便告誕生。但新生的幼體實在小得可憐,比胚胎大不了多少。這個細小,差不多透明的豆狀小東西重約0.75克,比你的小指頭端還要小。

袋鼠幼體一出生便立即從母體的子宮「爬」到牠母親的毛皮裡,然後用牠那長了爪子的細小前臂,幾經辛苦,終於爬過15厘米的距離而抵達母親的育兒袋中。牠將身體偎依在四個乳頭的其中一個之上,然後用口吮吸母乳。藉著吮吸乳汁,幼兒獲得維持生命的一切必需養分。在隨後的五個月裡,牠要繼續留在舒適的育兒袋中,直至能夠從袋中初次探頭出外為止。

約六個月大時,小袋鼠嘗試踏出育兒袋外的第一步,但牠經常返回袋裡索食和尋求母親的保護。可是,最後育兒袋已容納不下這日漸茁壯的小傢伙了,母親會設法阻止牠跳回袋裡。當小袋鼠長至18個月大時,牠便離開母親完全獨立了。

另一個叫人驚訝的現象是,母袋鼠能夠同時製造出兩種不同的乳汁。剛誕下第一隻小袋鼠後,母袋鼠再次交配。新近孕育的胚胎繼續處於休眠狀態直到頭一隻小袋鼠能夠從育兒袋裡走出外面活動一下為止。至此第二隻細小的袋鼠又告誕生,牠依偎在育兒袋裡的另一個乳頭上索食。

但頭生的袋鼠仍要從原本的乳頭吮吸乳汁。事情變得複雜了,因為有如胚胎般的初生幼體需要不同配方的乳汁。然而這卻難不倒母袋鼠,因為牠能從幼體所吸吮的乳頭產生高糖分乳汁,而同時又能夠從原來的乳頭繼續供應高蛋白和高脂肪乳汁,以滿足大兒子的需要。

一般來說,袋鼠並不好勇鬥狠,但雄袋鼠有時卻會互相搏鬥,像參加拳賽似的。通常只是兩隻年幼的雄袋鼠比試氣力而已。但有時兩頭大雄袋鼠也會大打出手,原來是為了爭奪異性而大動干戈!這種搏鬥可不是說笑的,情敵互相用前臂的爪子攻擊,又用後腿狂踢對方,結果有可能兩敗俱傷。

逗人喜愛的考拉——另一種教人驚訝的有袋動物

差不多與袋鼠齊名,並且經常與袋鼠一起出現於澳大利亞的旅遊冊子裡,成為當地的特色之一,就是有袋動物中最惹人喜愛的考拉。這小動物只在樹上棲息,主要在晚上活動。由於考拉的樣子像熊,人們常將牠與熊混為一談,所以一般都稱牠為樹袋熊(考拉熊),但這是不大正確的。其實牠與熊科動物毫無關係,牠也不屬負鼠或猴類動物。牠確是獨一無二的珍貴動物。不錯,世上只有一種考拉,牠的原產地只囿限於澳大利亞東部的省分。

考拉一身柔軟的毛皮、可愛的樣子、晶亮如鈕扣子的眼睛、橡膠似的鼻子、加上那迷迷惘惘的表情,真是可愛得不得了。考拉並非大型動物,牠們可長到60厘米高,體重介乎8至14公斤左右。

幼小的考拉的生產過程跟大多數的有袋動物沒有太大分別,不同之處在於考拉媽媽的育兒袋是向後開口的。初生的考拉留在母袋裡六個月,最後才鼓起勇氣爬離母袋。母親在到處尋找美味的樹葉時,總是把幼兒馱在背上。

獨特的消化系統

考拉可說十分揀飲擇食。牠們只愛吃桉樹的葉子。但牠們並不是什麼桉樹葉都吃。在600多種桉樹中,考拉愛吃的卻只有50至60種。換上是其他動物吃了這些桉樹葉,牠們準會由於桉葉油所含的有毒化學物質而身亡。可是,考拉卻有極複雜的消化系統,能夠消化這種特別的食物,但這種獨特的食譜卻同時令牠們散發出一種奇異的體臭!

有些權威人士聲稱考拉完全不用喝水,英文“koala”一詞據稱是澳大利亞土著的用語,意即「我不喝水」。但仔細的觀察顯示考拉偶爾也會從樹上下來找點水喝。由於牠們的食物缺乏礦物質,有時牠們甚至會吃一點泥土,以補充多一點礦物質。

雖然你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裡觀賞到袋鼠,但在澳大利亞以外卻只有寥寥可數的動物園飼養考拉。無論你曾否有機會親眼目睹考拉可愛的樣子,深信你必然同意,這小東西實在叫人驚訝——牠們是有育兒袋卻沒有胎盆的哺乳動物。

[第16頁的圖片]

母袋鼠與育兒袋裡的幼兒

[第17頁的圖片]

啃桉樹葉的考拉

[鳴謝]

Melbourne Zoo Education Service, Victoria, Australia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