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談論宗教嗎?
「好了,好了,我們還是改變話題吧。有兩個問題我從來不愛跟人討論,一是宗教,二是政治!」
「宗教問題,讓我的妻子和孩子跟你講好了。」
「我剛從教堂回來,現在我不要談宗教。」
這些話聽來是否耳熟能詳?有些人不願意談論宗教,因為他們認為宗教是他們自己跟上帝之間的事,與別人無關,反正耶穌說:「你禱告的時候,倒要進你的私人房間,關上門,然後才向你隱密中的父親禱告;這樣,你父親在隱密中觀看,就會回報你。」——馬太福音6:6。
另一方面,耶穌和門徒卻沒有認為宗教純粹是私人的事。他們直率地公開談論不同的屬靈話題,由於這緣故,他們的教訓得以傳遍天下。(使徒行傳1:8;歌羅西書1:23)當然,並非人人都喜歡跟他們講屬靈的事;有些人縱使聆聽,也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今天的情形也大同小異。人對於討論宗教的看法可說見仁見智,文化不同的人,反應也不一樣。例如在許多西方國家,國民或多或少比較注重世務,如教育、職業、運動、電腦、電視等等。其他文化的人卻較易跟人談論自己的信仰。可是,不論人來自什麼背景,即使他們起初對宗教不感興趣,後來某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也許會促使他們重新評估自己的靈性需要。
宗教紛爭,敬而遠之
有些人拒絕談論宗教,也許因為他們曾目睹許多宗教討論最終演變成激烈的爭論,甚或他們曾置身於這些爭辯之中。一位知名演說家表示:「宗教歧見比政治歧見孕育出更多爭端。」此外,早年美國副總統理查德·約翰遜評論說:「宗教熱忱能挑起人類最強烈的偏見,誤導的宗教熱忱能觸動人性最醜陋的一面,使人打著維護上帝權益的旗號,進行種種卑鄙的勾當。」
你是否感到奇怪,像聖經這樣高尚、對人有益的主張,竟被人用來挑起不容異己、偏執、仇恨等錯誤的情緒?說實在一點,令人對宗教生厭的,不是聖經教訓本身,而是那些離經叛道的主張。我們且以基督教為例去說明這點。
耶穌基督是基督教的創始者,他言傳身教,幫助人學會愛上帝和愛鄰人。他從沒有鼓吹不容異己或宗教狂熱的主張。基督和門徒傳道教人所用的方法是:跟別人推理,提出使人信服的話。(馬太福音22:41-46;使徒行傳17:2;19:8)他們甚至為仇敵和迫害他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5:44;使徒行傳7:59,60。
純真的宗教能開導人的心靈和頭腦,使人團結起來。因此,對誠意尋求真理的人來說,莊重的宗教討論能帶來莫大的裨益。接著的文章會幫助我們看出這點。
[第3頁的附欄]
著名人物怎樣說
「如果耶穌確是領人歸向上帝的途徑,耶穌的跟從者就責無旁貸,必須把這件事告訴別人。」——哥倫比亞神學院福音傳道系教授本·約翰遜。
「耶穌教導門徒把福音帶到人家那裡。我們必須去到全球各地,才能執行這個重大的使命。主曾吩咐門徒,走進大街小巷隨走隨傳。」——美南浸信會教會發展中心主管肯尼思·亨普希爾。
「除非我們向人作見證,否則我們就不是名副其實的基督徒,……因為每個基督徒都獲授命作傳道員和見證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太多傳道人……一心只想召集更多信徒,興建更宏偉的教堂;他們關心自己下次被派到什麼堂區工作,過於向人傳講福音書裡措詞直率、叫人不安的信息。」——作者兼專欄作家卡·托馬斯。
「我們要去敲人家的門,……像(耶和華)見證人及其他人一樣。我們必須出去,向人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天主教主教托馬斯·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