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越南的下龍灣
在一個悶熱的早上,我們從河內乘公共汽車向東走165公里,來到越南數一數二的景點,就是世界馳名的下龍灣。我們久聞下龍灣景色壯麗,如今終於可以親自一睹這個勝地如畫的風光。
正午時分,公共汽車在下龍灣的岸邊停了下來。然而,我們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下龍灣綠如翡翠,面積廣達1500平方公里,3000個島嶼散布在粼粼碧波上,天然有致,遐邇聞名。這些島嶼各有特色,我們打算遊覽其中幾個。於是,我們登上船兒,很快就展開一段畢生難忘的旅程。
過了約莫一小時後,船兒來到一個恬靜的海灣,四周都是小島。船夫拋錨後,我們在清涼的綠水中游泳,身心大感舒暢!我們興高采烈地嬉水,結果吸引了一群好奇的孩子,他們划著小艇前來,為要看看我們。這些孩子和家人都住在海灣的居住船或帆船上。
你也許已猜中下龍灣的居民都是以捕魚為生的。不過,你可能並不知道他們也懂得一門快要淘汰的手藝:造帆。邁克爾·巴克利在他所著的《穆恩越南旅遊手冊》說:「世上仍然有家庭式製帆業的地方不多,下龍灣是其中的一個。這些居民用絲線把粗棉布塊縫合起來,每個縫口都用人手縫合。為了防止布塊腐壞或發霉,他們把縫合好了的船帆浸在一種液體裡,這種液體是從一種薯蕷科植物抽取出來的,樣子好像甜菜。造帆的人把船帆浸泡後,就加以風乾,這個過程重複三四次,最後船帆會呈帶紅的深褐色。」
你可有點奇怪這個海灣為什麼叫做下龍灣嗎?在旅途中,我們並不見有任何龍的蹤影!根據傳說,下龍灣的島嶼是山上一條巨龍造成的。《孤星獨行指南——越南》指出:「[巨龍]向岸邊走去,擺弄著尾巴,造成了山谷和裂隙;牠縱身投入海裡,激起浪花飛濺,結果海水充滿了牠尾巴先前舞弄時形成的凹地,只有少許陸地露出水面。」
這些形狀各異的大小島嶼當然不是由什麼巨龍促成的,而是由風和水的天然力量形成的。例如,你只要用一下想像力,就會發覺鬥雞島的形狀確實好像兩隻公雞在打鬥一樣。
黃昏時分,我們返回碼頭,並期待著接著一天的旅程。到第二天,我們吃過早餐後就乘帆船出海,細賞當地一些岩洞。海灣霧靄濛濛,使周圍的景色平添了一點神祕的美。我們觀賞過幾個岩洞,其中一個叫做木樁洞。這個岩洞由三個洞穴構成,之間有90個梯級連接。這個岩洞的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呢?《孤星獨行指南——越南》解釋:「岩洞的越南名字取自第三個洞穴,據說在13世紀,[越南的軍事英雄]陳興道把一些尖銳的竹枝收藏在這個洞穴裡,以便用來插進白藤江的河床」,好阻擋忽必烈的入侵。
我們攀上洞口,凝望下面的景色。眼前的景致多麼令人讚嘆!我們於是趕快用照相機把景色拍下來:前景是洞穴的鐘乳石,背景則是我們的帆船隨著碧波輕輕蕩漾,這樣的一幅照片必然令人嘆賞!下龍灣誠然是攝影者的樂園,又是藝術家的好去處。
當日稍後時分,我們乘一艘小摩托艇,去觀賞一個大島。突然間,黑暗籠罩四周,我們彷彿被山岩完全吞噬一樣!原來我們正穿過一個山洞。轉瞬間,我們來到了山洞的另一邊。這邊原來是個大湖。周圍都有高聳的石灰岩壁,有些植物攀生其上。船夫把發動機關掉,湖面頓時一片寧靜,偶爾有雀鳥啼叫,才把寂靜打破。這種安舒恬靜的感覺長留在我們的腦海裡。
時光飛逝,我們不得不回程河內。這次旅程委實太短了,教人依依不捨的。然而,我們卻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憶——嶙峋的小島、碧波上的帆船,還有風光旖旎的下龍灣,它無疑是越南一大美景。
我們期望能夠觀賞到這個美麗國家的其他勝景。造物主耶和華上帝不但把大地創造得多采多姿、壯麗無比,還應許到整個地球將會好像下龍灣一樣,不受人類破壞,我們為此多麼感謝他。——讀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