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養育子女的艱苦歲月
卡蔓·麥勒基自述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我當時23歲,來自澳大利亞,已經有三個孩子。當時,我跟只有五個月大的孩子正在南羅得西亞的圭洛(即現在津巴布韋的圭魯)坐牢。我的丈夫就在索爾茲伯里(即現在的哈拉雷)繫身囹圄。我們另外兩個分別是兩歲和三歲的孩子就由丈夫前妻所生的兩個十餘歲孩子照顧。讓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當時有這樣的經歷。
我跟爸媽原本住在澳大利亞悉尼以南大約50公里以外的肯貝拉港。1924年,克萊爾·霍尼斯特上門探訪媽媽,問她到底明白不明白主禱文的意思,這引起了她對聖經的興趣。克萊爾向媽媽指出,尊崇上帝的名字其實是什麼意思,也指出王國會怎樣使上帝的旨意在地上成全。(馬太福音6:9,10)媽媽很雀躍。儘管爸爸反對,媽媽仍繼續深入研究聖經。
不久之後,我們遷到悉尼的郊區。媽媽和我從家裡步行5公里前往出席聖經研究者(即今天的耶和華見證人)所舉行的聚會。雖然爸爸自始至終沒有成為見證人,他卻容許家人在家裡研讀聖經。結果,他的兩個兄弟,馬克斯和奧斯卡·塞德爾,以及馬克斯的一些家人,並我的弟弟特里和妹妹梅爾達都相繼成為見證人。
1930年,守望台社購置了一艘長16米的帆船,後來命名為「散布亮光者號」。有兩年時間,這艘船一直停泊在我們房子對下的喬治斯河上。耶和華見證人把船翻新之後,就用來接送傳道員前往印度尼西亞各島嶼傳道。妹妹科拉爾和我有時負責打掃船艙和甲板,我們有時也可以借用桅頭燈,在捕蝦時作照明之用。
遷到非洲,然後結婚
30年代中期,澳大利亞正遭遇經濟蕭條,媽媽和我決定到南非走一趟,看看是不是適合整家人前往定居。澳大利亞的耶和華見證人分社辦事處把一封介紹信交給我們,叫我們帶給當時負責照管南非傳道工作的喬治·菲利普斯。喬治於是到開普敦港口迎接我們。他把守望台社出版的《豐富》放在臂彎下,好讓我們可以認出他來。同一天,即1936年6月6日,他介紹我們認識另外五名分社工作人員,其中包括羅伯特·麥勒基a,人人叫他做伯特。我們在同年就結婚了。
伯特的曾祖父威廉·麥勒基在1817年從蘇格蘭佩斯利來到非洲。威廉早年旅遊的時候,認識了羅伯特·莫法特,後者是制定茨瓦納語的書寫文字,並把聖經翻譯成該種文字的學者。b在早期的日子,威廉和他的同伴羅伯特·朔恩是姆濟利卡齊唯一信任的兩個白人,而姆濟利卡齊就是著名的祖魯族長恰卡手下軍隊的一名卓越戰士。所以,也只有威廉和羅伯特兩個白人才獲准進入姆濟利卡齊的村莊,這條村莊就是現在南非比勒陀利亞城的所在地。後來姆濟利卡齊在政治上對非洲有不少貢獻,他在19世紀中葉把數個部族結合成一個受中央管治的非洲王國。
我跟伯特相識的時候,他是個鰥夫,有一個12歲的女兒,名叫萊爾,和一個11歲的兒子,名叫多諾萬。伯特是在1927年,妻子埃德娜去世之後幾個月才開始認識聖經真理的。在隨後的九年,他一直在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尼亞薩蘭(即現在的馬拉維)、葡屬東非(即現在的莫桑比克)和南非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
伯特和我結婚之後幾個月,我們帶同萊爾和多諾萬遷往約翰內斯堡去,因為在那裡可以較易找工作謀生;而我婚後就開始從事先驅服務,即耶和華見證人的全時傳道員。後來我懷了孕,生下彼得。
遷往南羅得西亞
後來,伯特的哥哥傑克邀請我們一起到南羅得西亞菲拉布西附近採金礦。伯特和我於是攜同當時年僅一歲的彼得同去,而媽媽就暫時替我們照顧萊爾和多諾萬。我們到了姆津瓦尼河的時候,適逢河水泛濫,我們得坐在一個箱子裡,拉著一條橫跨兩岸的繩纜過河。那時我剛有了六個月身孕——後來生下了保利娜,又要緊抱彼得在懷裡,真的膽戰心驚,尤其到達河中央,連繩纜都幾乎觸到河水的時候,我簡直給嚇得不知所措。這還不止,到深夜時分,大雨更傾盆而下!我們過河之後,還得步行約兩公里才到達親戚的家裡。
後來我們在牧場裡租了一幢舊房子,房子四周布滿了白蟻。我們的家具很簡陋,有些是用載炸藥和保險絲的箱子造成的。這時候,保利娜不時患格魯布病,而我們又沒有足夠金錢買藥。眼見她纏綿病榻,我簡直心如刀割。但慶幸的是,保利娜每次都能夠康復過來。
伯特和我鋃鐺下獄
那時候,我們每月一次前往約莫80公里以外的布拉瓦約市的銀行出售黃金,而且每次也順道到菲拉布西附近的一個小鎮關達買糧食和向人傳道。1940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第二年,南羅得西亞宣布禁止我們的傳道活動。
不多久,我在關達傳道的時候被拘捕。這時我再懷了孕,就是第三個孩子埃斯特雷利亞;所以我決定上訴。在等候裁決期間,伯特也因為傳道被捕,最後被囚在離我們所住的地方超過300公里以外的索爾茲伯里。
那時候,我們的處境是這樣的:彼得因患了白喉,正在布拉瓦約的一所醫院留醫,生死未卜。而我又剛產下埃斯特雷利亞。後來,一個朋友到醫院來接我,帶我到監獄探望伯特,給他看看自己的新生女兒。後來,我的上訴被推翻了,一名富有的印第安店主仁慈地給我付保釋金。可惜,三名警長最後還是到礦場去把我拘捕入獄。他們給我選擇:我可以攜同五個月大的孩子一起入獄,也可以留她給十餘歲的孩子,萊爾和多諾萬照顧。不過,我還是決定把幼女留在身邊。
我在獄中被委派做縫補衣服和清潔的工作,而當局就另派一個保姆替我照顧埃斯特雷利亞。這個保姆是個年輕囚犯,名叫瑪托茜,她因為謀殺丈夫而被判終身監禁。我獲釋的時候,瑪托茜很傷心,因為她捨不得離開埃斯特雷利亞。我出獄的那一天,女獄吏先帶我到她家吃午餐,然後再帶我乘火車到索爾茲伯里監獄探望伯特。
伯特和我入獄的時候,萊爾和多諾萬負責照顧小彼得和保利娜。雖然多諾萬只得16歲,他卻接替了我們的採礦事業。伯特獲釋之後,我們決定遷往布拉瓦約,因為採礦業務前景不佳。伯特在鐵路公司找了一份差事,我就做女縫工來幫補生計,這是我在獄中學得的新技能。
伯特在鐵路公司做鉚工,由於工作的性質舉足輕重,所以他獲准免服兵役。大戰時期,在布拉瓦約有十多個白種見證人聚集在我們只有一個睡房的小房子裡聚會;而幾個黑人弟兄姊妹就在城內的另一處聚集。但時至今天,布拉瓦約已經有46群耶和華見證人會眾,包括黑種和白種見證人在內。
戰後的傳道活動
戰爭過後,伯特向鐵路公司申請調往莫桑比克邊境一個風景優美的城鎮,稱為烏姆塔利(即現在的穆塔拉)工作,因為我們想前往需要較多王國宣揚者的地區服務,烏姆塔利似乎是個適合的地方,因為當地沒有見證人。我們在那裡只逗留了很短日子,但卻幫助了霍爾茨肖塞家庭,包括五個兒子在內,都成了見證人。現在該城總共有13群會眾。
1947年,我們開家庭會議,看看環境可以不可以容許伯特重投先驅工作。這時,萊爾剛從南非從事先驅工作回來,她全力支持這個建議,而多諾萬就正在南非做先驅。然而,開普敦分社一獲悉伯特有意重投先驅工作之後,就立即問伯特,可以不可以到布拉瓦約負責照管一個書倉。伯特於是毅然辭去鐵路公司的工作,然後我們舉家遷回布拉瓦約去。不久,首批派往南羅得西亞的海外傳道員抵達布拉瓦約,他們包括埃里克·庫克、喬治和露比·布拉德利、菲莉斯·凱特、默特爾·泰勒。
1948年,守望台社第三任社長內森·諾爾,以及他的祕書米爾頓·韓素爾,到布拉瓦約探訪,並尋找適當地點開設新分社,由庫克弟兄管理。翌年,我們的女兒琳賽出生。到1950年,分社遷往南羅得西亞的首都索爾茲伯里,而我們也一起遷到該城去。在那裡,我們買了一所寬敞的房子,住上了好幾個年頭。我們經常有先驅和訪客到訪,於是我家成了人所共知的麥勒基旅館!
1953年,伯特和我出席在紐約市楊基運動場舉行的國際大會。這簡直是個難忘的盛會!五年之後,我們再攜同萊爾、埃斯特雷利亞、琳賽和16個月大的傑里米一起出席一共八天,在楊基運動場和附近的馬球場舉行的1958年國際大會。有超過二十五萬人出席聆聽最後一天的公眾演講!
新的傳道任務
伯特在索爾茲伯里分社辦事處以外住工作人員身份工作了大約十四年,然後我們決定前往有較大需要的地方塞舌爾群島服務。我們賣掉了房子家具,帶著餘下的財物,並12歲的琳賽和5歲的傑里米登上奧佩爾旅行車,在崎嶇骯髒的路上,穿過北羅德西亞(即現在的贊比亞)、坦噶尼喀(即現在的坦桑尼亞的一部分)和肯尼亞,全程大約走了3000公里,最後抵達港口城市蒙巴薩。
蒙巴薩天氣酷熱,但海灘卻很優美。我們把車停泊在當地的一個見證人家裡,然後登船,經過三天航程,最後抵達塞舌爾群島。諾曼·加德納到來迎接我們。他是在坦噶尼喀的達累斯薩拉姆市遇到見證人,因而認識了聖經的真理。他介紹我們租了坐落在桑蘇西大道上的一所房子,這所房子原本是給保衛希臘東正大主教馬卡里奧斯的一個警衛住的。馬卡里奧斯在1956年被驅逐出塞浦路斯。
由於我們所住的房子比較偏僻,所以一個月之後,我們就遷到博瓦隆鄰近海灘的一所房子去,然後我們邀請人前來聆聽伯特在陽台上發表的演講。我們也開始跟賓謝德勒斯夫婦研讀聖經,兩個月之後,伯特替這對夫婦和他們所收養的女兒,並諾曼·加德納夫婦施浸。我們也跟諾曼一起乘船到塞爾夫島去,伯特在那裡一個停泊船隻的棚屋內向人發表聖經演講。
我們在塞舌爾群島大約四個月之後,警察下令我們停止傳道,否則就要被逐出境。當時因為我們經濟拮据,加上我又懷了孕。所以我們決定留下來繼續傳道。畢竟,我們知道遲早要離開這個地方。果然不出所料,約莫一個月之後,另一艘船隻由印度抵達,我們就被逐出境。
回國之路多崎嶇
我們到了蒙巴薩,就往弟兄家裡取回自己的旅行車,然後沿著岸邊沙塵滾滾的公路朝南方進發。到了坦噶,車子的引擎發生了故障。但我們的金錢已經差不多用光了。幸好一個親戚和另一個見證人慷慨地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在蒙巴薩的時候,一個弟兄答應,要是我們北上到索馬里傳道,他會在經濟上支持我們。不過,我覺得過意不去,所以還是決定返回南羅得西亞去。
我們從坦噶尼喀出發,橫過尼亞薩蘭,向下朝尼亞薩湖西部進發,即現在的馬拉維湖。當時我病得很厲害,於是我叫伯特把我撇在路旁,任由我死去好了!這時我們已經接近利隆圭城,他連忙把我送到醫院去。經注射嗎啡之後,我才感到舒服一點。由於我已經無法再乘車上路,所以伯特和孩子惟有先行向400公里以外的布蘭太爾進發,一個親戚就安排我幾天之後乘飛機前去跟他們會合。我在布蘭太爾再乘飛機返回索爾茲伯里去,而伯特和孩子們就繼續驅車回家。
抵達索爾茲伯里女兒保利娜和她丈夫的家之後,大家感到如釋重負!1963年,我們最後一個兒子安德魯出生。他由於肺功能衰竭,我們以為他活不成了,但他最終都能夠逃過大難。最後,我們一家遷往南非,定居在彼得馬里茨堡。
一家樂融融
1995年,伯特安詳地離世,享年94歲。自那時以來,我一直獨自住在彼得馬里茨堡。但我絕沒有感覺孤單。萊爾和保利娜和她們的家人都在南非為耶和華服務,有些家人更跟我住在同一個城鎮。琳賽和家人就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她的全家都很熱心向人作見證。我兩個最年幼的孩子,安德魯和傑里米就遷到澳大利亞去,兩人都成了家,在不同的會眾擔任長老,為耶和華服務。
我們所有八個孩子都曾經從事先驅工作一段時期,其中六個曾在守望台社轄下不同的分社服務。多諾萬於1951年2月成為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第16屆畢業生。他在返回南非分社工作之前,曾在美國從事周遊監督工作。目前他在離彼得馬里茨堡約700公里的克萊克斯多普做基督徒長老。埃斯特雷利亞就同她丈夫傑克·瓊斯在紐約布洛克林耶和華見證人世界總部服務。
大兒子彼得也做過多年的全時工作,包括先驅工作和在羅得西亞分社服務。可惜,幾年之前,他決定停止跟基督徒會眾交往,使我傷心不已。
回顧我的一生,我可以說,我很高興在年輕的日子跟媽媽遠赴非洲。無可否認,我的生活有時相當艱苦,但我卻有特權支持丈夫,教養兒女,使他們有特權作先頭部隊,在南非傳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
[腳注]
a 羅伯特·麥勒基的個人經歷載於《守望台》1990年2月1日刊的第26-31頁(英語版)。
b 請參閱由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發行的冊子,《一本造益萬民的書》的第11頁。
[第22,23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南非
開普敦市
彼得馬里茨堡
克萊克斯多普
約翰內斯堡
比勒陀利亞
津巴布韋
關達
布拉瓦約
菲拉布西
圭魯
穆塔拉
哈拉雷
贊比亞
莫桑比克
馬拉維
布蘭太爾
利隆圭
坦桑尼亞
達累斯薩拉姆
坦噶
肯尼亞
莫巴沙
賽舌爾群島
索馬里
[第20頁的圖片]
攜同埃斯特雷利亞入獄之前,跟彼得、保利娜和埃斯特雷利亞合照
[第21頁的圖片]
萊爾和多諾萬在菲拉布西附近的牧場前面合照
[第23頁的圖片]
伯特、萊爾、保利娜、彼得、多諾萬和我在1940年合照
[第24頁的圖片]
卡蔓和五個兒女的近照(從左面順時針方向):包括1951年在基列畢業的多諾萬,還有傑里米、琳賽、埃斯特雷利亞和安德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