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青年》 2章18-25頁
  • 為什麼父母不了解我?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什麼父母不了解我?
  •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活力」與「白髮」的比較
  • 父母也是常人
  • 表現「個人的關注」
  • 過雙重生活
  • 撥出時間交談
  • 傾心吐意
  • 處理歧見
  • 我怎樣才能使父母了解我?
    警醒!1984年
  • 為什麼父母不了解我?
    警醒!1984年
  • 我怎樣把事情告訴父母才好?
    警醒!1987年
  • 我可以怎樣多了解自己的爸媽呢?
    警醒!2009年
查看更多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青年》 2章18-25頁

第2章

為什麼父母不了解我?

希望受人了解乃是人之常情。倘若父母對你所深愛的東西或你認為重要的事表示漠不關心或嚴加批評,你便會感到大受挫折。

16歲的羅伯特認為父親對他所揀選的音樂毫不了解。羅伯特說:「他只會大聲喝道,『把它關掉!』於是我將音樂和他一起關掉。」父母若看來缺乏了解,許多青年人也作出類似的反應,在感情上退入自己的私人世界裡。據一項對青年人所作的廣泛研究顯示,有百分之26接受調查的青年人承認,「我儘量不留在家裡。」

因此,在許多家庭裡父母與青年人之間產生了一道巨大的裂痕或鴻溝。這是什麼促成的呢?

「活力」與「白髮」的比較

箴言20:29說:「強壯[「活力」,《現譯》]乃少年人的榮耀。」可是,青年人的體力或「活力」卻可以成為你與父母間種種衝突的一個基本成因。箴言繼續說:「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你的父母也許不是真的『滿頭白髮』,但他們較年長而可能對人生懷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意識到不是每一項人生經驗都會導致快樂的結果。痛苦的個人經驗可能已緩和了他們年輕時一度懷有的理想和抱負。由於他們具有這種從經驗而生的智慧——所謂「白髮」的涵義——他們對某些事情也許不會像你一般熱心。

年輕的吉姆說:「我的父母(經濟大蕭條時代的兒童)認為應該把錢儲蓄起來購買必需的物品或花在重要的事上。但是我希望趁現今還活著的時候,到各處遊歷一下。」不錯,在青年人的「活力」與父母的「白髮」之間也許存有一道巨大的鴻溝。由於這緣故,許多家庭在諸如服式與打扮,對異性的態度,使用麻醉藥和酒精,晚上返家的時間,交友和家務等問題上彼此意見分歧。兩代的隔閡是可以打通的。但在你期望父母了解你之前,你必須先設法了解他們。

父母也是常人

「我年幼時自然覺得媽媽是『十全十美』的,我所有的弱點和情緒,她通通沒有,」約翰說。後來他的父母仳離,只剩下他母親獨力撫養七個孩子。約翰的姐妹阿普里爾回憶說:「我記得曾看見媽媽因為無法兼顧所有工作,大感灰心而哭起來。於是我意識到我們的看法是不對的。媽媽無法凡事都親力親為,而且做得十全十美。我們看出她跟常人一樣,有時也會鬧情緒。」

你若看出父母只是常人,他們的感覺和你的沒有很大差別,你在了解父母方面便跨前一大步了。舉例說,他們也許對自己是否有能力適當教養你感到十分不安。或者,他們對你所面對的種種道德危險和誘惑感到難以應付,有時傾向於反應過激。他們也許在身體、經濟或感情上有不少難題需要應付。例如一個父親可能十分憎厭自己的職業,但卻從來不訴苦。因此,他的孩子若說:「學校使我受不了,」難怪他非但不表示同情,反而駁斥說,「你究竟怎麼了?你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表現「個人的關注」

那麼,你怎樣才能知道父母的感受如何呢?藉著「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4)試問問你的母親她年輕時是怎樣的。她有什麼感受?有什麼目標?《青少年》雜誌說:「她若感覺你關心她,留意到她的若干感受是什麼促成的,她便會對你的感受也更留意。」你對父親表現關懷無疑也可以產生同樣效果。

倘若發生歧見,不要急不及待便指責父母對你漠不關心。要問問自己:『我的父母是否身體不適,或有點事情令他們擔憂?他們為了我的某些魯莽言行而生氣嗎?他們是否誤會了我的意思?』(箴言12:18)表現這種體恤之心是彌補代溝的一個良好開始。現在你可以設法使父母了解你!可是許多青年人卻使這樣的了解變成十分困難。何以故呢?

過雙重生活

17歲的維姬便犯了這個錯誤;她違背父母的意願,秘密與男孩約會。她肯定父母不會了解她對男友所懷的感情。自然,她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變得越來越大。「我們彼此令對方痛苦,」維姬說。「我憎恨回家。」她但求離開家庭,用什麼方法都不計較,於是決定結婚。

許多青年人也同樣過著雙重生活。他們背著父母做一些父母不准他們做的事,事後又埋怨父母『不了解他們』!可慶幸的是,維姬獲得一位較年長的基督徒女子的幫助。她告訴維姬:「維姬,請想想你的父母。……他們將你養育成人。你若連這項關係也無法搞得好,一個年齡和你相若,但卻沒有用17年時間去愛你的人,你又怎能將你和這人之間的關係搞好呢?」

維姬對自己作了一番忠實的檢討。她很快便看出父母是對的,她自己的心卻錯了。於是她不再跟男朋友來往,並著手消除她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倘若你也曾以類似方式向父母隱瞞你自己生活的一大部分,現在豈不是你需要對他們表現忠實的時候了嗎?——請參看附錄「我可以怎樣告訴父母?」一文。

撥出時間交談

『這是我和父親共度的時光中最美好的一次!』約翰談及他和父親共度的一次旅程說。「我有生以來從未試過花6小時和他單獨相處。去程6小時,歸程6小時。沒有開汽車收音機。我們真真正正地暢談。我們彷彿首次發現對方是怎樣的人似的。他比我所想像的更有深度。我們成了知己。」同樣地,你何不也養成經常與媽媽或爸爸暢談的習慣?

與其他成年人建立友誼也會有幫助。維姬回憶說:「我絕對不習慣跟較年長的人相處。但是每逢我的父母和其他成年人交往時,我總跟他們一起。逐漸我和父母一輩的人建立起友誼來,這使我對事情具有較為全面的看法。我和父母交談也容易得多了。家庭的氣氛因此大為改善。」

與一些從歲月積聚到智慧的人交往可以使你不致對人生採取一種狹隘、局限的看法;但是,你若單與年輕的同輩為伍,就難保沒有這樣的危險了。——箴言13:20。

傾心吐意

「我把心裡想說的話傾吐出來,我誠實地把所知的說出,」青年人以利戶這樣說。(約伯記33:3,《貝克譯本》)每逢你和父母因諸如衣服、回家的時限或音樂等問題意見不一時,你以這種方式跟父母交談嗎?

年輕的格雷戈里覺得他的母親完全不講理。為了避免彼此激烈爭吵,他儘量在外面流連。可是後來他遵從一些基督徒長老給他的勸告。他說:「我開始對媽媽訴說自己的感受。我告訴她為什麼我希望做某些事,而非只是認為她已知道。許多時,我向她開誠布公地解釋,我並不是故意想做不對的事;我也讓她知道,她把我當作小孩子般看待,令我多麼難受。於是她開始了解我,家裡的氣氛遂逐漸改善。」

同樣,你也許會發覺對父母『傾心吐意』有助於消弭彼此間的許多誤解。

處理歧見

可是,這並不意味你的父母會立即接納你的觀點。因此,你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愚蠢人怒形於色,聰明人心平氣和。」(箴言29:11,《現譯》)你可以心平氣和地討論自己的看法有什麼可取之處。要就事論事而非爭辯說:「人人都這樣做!」

有時父母會否定你的意見。這並非意味他們不了解你。他們這樣行也許只是為了保護你,使你免招災害。一位16歲的少女承認:「我母親對我很嚴格。每逢她禁止我做某些事,或規定我必須在什麼時候回家,我便很不高興。可是,在她心底她其實真正關心我,……她在呵護我。」

互相了解能夠為家庭所帶來的安全和溫暖是難以言喻的。它使家庭在經歷痛苦時成為一個避難所。可是,要享有這樣的福分,家庭的每一分子都必須付出真正的努力才行。

供討論的問題

◻ 青年人和父母之間為何時常產生歧見?

◻ 對父母具有進一步的了解可以怎樣影響到你對他們的看法?

◻ 你怎樣才能對父母了解得較清楚?

◻ 為什麼過雙重生活會使你與父母之間的裂痕加深?

◻ 當你遇到嚴重的難題時,為什麼最好讓父母知道?你可以怎樣告訴他們?

◻ 你可以怎樣幫助父母更了解你?

[第22頁的精選語句]

「[你母親]若感覺你關心她,留意到她的若干感受是什麼促成的,她便會對你的感受也更留意。」——《青少年》雜誌

[第20,21頁的附欄或圖片]

我可以怎樣告訴父母?

向親人承認自己的過錯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年輕的文斯說:「我一向感覺到父母對我十分信任;這使我難於向他們開口,因為我不想令他們傷心。」

然而許多青年人卻由於企圖隱瞞事實而常常經歷良心受創的痛苦。(羅馬書2:15)他們的過犯可能變成難以負荷的「重擔」。(詩篇38:4)差不多無法避免的是,他們被迫要說謊欺騙父母,以致錯上加錯。他們和上帝的關係也因此大受損害。

聖經說:「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言28:13)正如19歲的貝蒂說:「不管怎樣,一切事情耶和華都看得清清楚楚。」

倘若事情涉及嚴重的過犯,要立即尋求耶和華的寬恕,在禱告中承認自己的過錯。(詩篇62:8)然後要向父母認錯。(箴言23:26)你的父母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因此時常能夠幫助你改過自新,避免日後再犯同樣的過錯。「將事情說出來的確對你有所幫助,」18歲的克里斯報導說。「最後能把事情置諸腦後的確是莫大的舒解。」然而問題是,你可以怎樣告訴父母?

聖經談及「一句話在適當的時候說出」。(箴言25:11,《新世》;可參看傳道書3:1,7。)什麼時候最適當呢?克里斯繼續說:「我等到晚餐的時候告訴爸爸我想和他談談。」一位單親父母的兒子卻選擇另一個時間:「我通常在就寢前跟媽媽談話,她那時心情較為輕鬆。她下班回家時總是十分緊張的。」

也許你可以說一些像以下的話:「爸爸媽媽,有些事情使我很煩惱。」你的父母若看來太忙而沒有理會你,那又如何呢?你也許可以說:「我知道你們很忙,但有些事情實在使我十分煩惱。我們可以談談嗎?」然後也許你可以問:「你們曾有過經驗,做了一件事之後覺得十分羞恥,甚至不敢跟別人提及嗎?」

現在來到困難的部分了:把錯事向父母和盤托出。要謙卑地「說實話」;不要對嚴重的過犯僅是輕描淡寫,也不要試圖隱瞞某些不愉快的細節。(以弗所書4:25;可參看路加福音15:21。)跟父母談話時應該使用他們能夠明白的措辭,而非用只有青年人才明白的特殊詞彙。

當然,父母也許在起初感到傷心失望。因此,他們若感情激動而對你嚴詞責備,不要感到意外或憤恨!畢竟,你若聽從他們事先的警告,就很可能不會招惹這樣的麻煩了。因此要保持冷靜。(箴言17:27)要聆聽父母所說的話和回答他們的詢問,不論他們以什麼口吻提出質問。

無可置疑的是,你渴望糾正事端的誠意會使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可參看哥林多後書7:11。)儘管如此,你仍要作好心理準備接受應得的管教。「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12:11)然而也不要忘記,你需要父母的幫助和向你提出成熟的忠告,這絕不是最後一次。要養成習慣將細小的難題向父母吐露;這樣,在遇到重大難題時,你就不會害怕開誠布公地將心事向他們傾訴了。

[圖片]

要揀選父母心情較好而較樂於接納你的話時進言。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