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7 12/15 745-749頁
  • 信心是取悅上帝的必需條件?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信心是取悅上帝的必需條件?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信心
  • 信心的榜樣
  • 對耶和華的應許表現信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6年(研讀版)
  • 相信信心——這便是你的信仰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 「求你加強我們的信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5年
  • 上帝所喜悅的信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守》67 12/15 745-749頁

信心是取悅上帝的必需條件?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希伯來書11:6。

1.(甲)上帝的道聖經說在我們的日子什麼會大增?因此什麼會衰退?(乙)近年來發生的什麼事證實了這點?

關於我們生活在其中的日子,上帝的道聖經告訴我們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馬太福音24:12)我們留意到這句話的真實性以及基督教國內一般人信心的衰落。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發現無疑證實了這點,因為根據它在1963年所發表的數字,自1958年以來美國的嚴重罪案竟增加了百分之四十;這正好是人口增加率(百分之八)的五倍。在市郊地區因嚴重罪案被捕的人當中,十八歲以下的青年佔百分之50.4。據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所作的一項保守估計,美國每年從各種罪行所受的損失達二百七十億美元($27,000,000,000)之鉅。a除此之外,少年犯罪正日益猖獗。不道德與不合聖經理由的離婚也直線上升,不僅以美國為然,其他國家亦如是。在政教合一的瑞典,據《美國週刊》報導說,「每十個結婚的瑞典女子中,有七個在婚前至少已懷過一次孕。」

2.為了保護我們的信心聖經給予我們什麼警告?

2 也許最突出的原因之一是一般人的頭腦被一些不科學的論調所愚,僅因為這些論調是由知名之士所發出的。使徒保羅在寫給歌羅西小組的信中便曾提及過這種情形,他警告說:「你們要提防:或者會有人利用哲學和空虛的妄論,按照人的傳統和這世界的幼稚事物而不按照基督,將你們擄去成為他的犧牲品。」另一次,同一位使徒警告一個年青人說:「要保守所託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就偏離了真道。」——歌羅西書2:8,《新世》;提摩太前書6:20,21。

3.我們從提摩太前書第3章獲悉在我們的時代會有些什麼情形發生?

3 鑑於在一千九百年前記錄下來的預言所透露,我們將這二十世紀所發生的事件和情形查考一下會頗為有趣。聖經預言到目前困難的局勢,道德的墮落和崩潰,當其時人會愛宴樂過於愛全能的上帝,會背誓破約和作惡多端。以下便是保羅向年青的提摩太透露會在「末世」發生的情形:「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上帝、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然後聖經的記載透露有信心和生活敬虔的人會遭受逼害,而其他的人則會被引入歧途,由此再次證實了罪惡的大增:「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只是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提摩太後書3:1-5,12,13。

4.使許多人對上帝和他的道失去信心的一些原因是什麼?

4 有些人之所以對聖經失去信心是由於基督教國對他們聲稱是聖經道理的教義所作的荒謬解釋,例如地獄永火的道理以及他們將邪惡、戰爭和宗教裁判所的血腥罪行歸咎於上帝。在另一方面,有些人反對聖經所含的純潔的律法和聖經對公義原則的堅持,因為他們想滿足自己肉體的慾望和他們對金錢、權勢、享樂和不道德的貪愛。非但不秉公行義,他們反將聖經撇開一旁而跟從自己的見解和人生觀。還有些人則發現聖經太明確地指出遵行上帝的旨意的條件包括與一些熱心宣揚福音的傳道員聯絡交往在內。這會佔去他們太多的時間,因此他們寧願採取抵抗力最小的途徑而跟從「這個世界」的社會習俗。信心並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種品質,而且亦非人人都想有。——帖撒羅尼迦後書3:2。

5.為什麼我們不期望大部分的人有信心?

5 我們應該意識到並非大部分的人都會接受聖經和跟從上帝的愛子耶穌基督的腳蹤,本著愛心忠貞地如此行,一方面事奉全能的上帝,同時表現他們對鄰人的愛。不錯,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肯接受上帝的道聖經所規定的公義法則和遵守它們。耶穌曾親自表明這點說「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他並不是說這條路是無法找到的,只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想找尋它而已。與這種情形剛相反,耶穌也說:「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這意味到跟從抵抗力最小的途徑,附和國家主義的潮流,讓其他的事充滿自己的時間、生活而浪費了自己時間和精力。——馬太福音7:14,13。

6.誰表現了信心?他們怎樣行?

6 今日地上有一小群保持信心的人,稱為耶和華見證人。他們對上帝的道具有堅定的信心,並將自己的生命呈獻給上帝以遵行他的旨意,因此上帝「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這正好與耶穌所說的話吻合。他勸勉人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為什麼不能呢?因為他們沒有將全能的上帝和他們對他的愛在他們的心裡置於首位。——使徒行傳15:9;路加福音13:24。

信心

7.信心是什麼?

7 信心的意思是由於上帝的應許而具有忠貞或忠誠。它最好的定義是使徒保羅在寫給希伯來人的信中所說的話:「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心必須是真實的、活的,並且必須堅定地建立在真正的上帝耶和華的信仰之上。這使人對上帝應許賜給一切尋求他的人的獎賞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希伯來書11:1。

8,9.(甲)信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嗎?(乙)信心和輕信有什麼不同?(丙)信心必須不含有什麼?

8 信心並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反之它是必須養成的。我們可以藉著對上帝的道聖經作一項勤奮的研究而成功地獲致這種品質。藉著逐步的研究,我們會對聖經和它的偉大作者及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養成一種強烈的愛。「聖靈只有一個……一主、一信、……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以弗所書4:4-6。

9 千萬不要將信心和今日非常普遍的輕信混為一談。基督徒的忠誠絕不能容許一絲輕信摻雜其中,像今日我們見到許多人所為一般;這些人對各種不同的宗教組織,不論屬於異教國抑或基督教國,表示信賴和效忠。從觀察我們可以見到世上有許多種不同的『信仰』,它們不但與上帝的道不符,彼此之間亦互相衝突。這件事本身便表明我們多麼需要尋求一種以宇宙的造物主耶和華上帝及他的愛子耶穌基督為穩確基礎的真正基督徒信仰,而且這樣行是多麼重要。使徒保羅在寫給帖撒羅尼迦小組的信中也強調同一的見解;他指出避免盲從輕信的必要,並吩咐弟兄們要恆切禱告,「叫我們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因為人不都是有信心。」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和建立信心,並拒絕接受一切破壞信心的人為理論、見解及社會制度。這樣行是多麼重要!(帖撒羅尼迦後書3:2)在一群基督徒當中,我們不能將信心沖淡以求容納不同的信仰。我們只能具有一種真正的上帝和他的愛子耶穌基督的教訓為根據的信仰。有一個受耶和華上帝所指揮的組織便具有這種純一不雜的信仰。這組織就是耶和華見證人的新世界社會。

10.耶和華見證人表現什麼言論上的一致?為什麼避免思想的分歧是如此重要?

10 很多時候當耶和華見證人的傳道員在從事傳道工作上門探訪別人時,屋主對他們說:「你聽來與上一次探訪我們的耶和華見證人完全一樣。」也許後來他聽見一個類似的評論說:「你們耶和華見證人聽起來都是一樣的。」我們很高興情形是如此;這是一種好現象。不然我們就不可能是一個擁有耶和華的靈的組織了,因為他的靈能夠促成一種在思想、目的和工作上的一致,正如哥林多前書1:10勸勉我們一般:「弟兄們,我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所以顯然地,我們若在思想和言論上完全一致,我們自然會具有同一的信仰。

11.為什麼基督教國的行徑不可能使上帝喜悅?我們必須具有什麼程度的信賴?

11 在基督教國裡信心大大地打了一個折扣,它的信徒亦並不須具備忠誠的條件。基本上說來,一個人若沒有很大的信心,或甚至連一點信心也沒有,他根本就不可能贏得上帝的喜悅。我們可以從使徒保羅對希伯來人所說的話看出這件事實:「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希伯來書11:6)其實信心並不能有程度之分,例如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十或甚至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因為我們必須對上帝保持百分之百的信賴才能贏得上帝的嘉許。值得我們留意的一點是許多古代的人之得以被希伯來書第十一章題名便是由於對上帝表現了這種百分之百的信賴的緣故。

12.(甲)信心有賴於什麼?我們怎樣可以強化我們的信心?(乙)我們怎樣可以獲得和表現信心?

12 為了衡量我們的信心看看它究竟軟弱抑或堅強,以及是否建立在一個真正堅穩的基礎上,我們必須運用信心的量度尺——上帝的道聖經。遵守和服從上帝的標準是必須的。保羅曾提及使徒的職位怎樣有賴於對上帝的道的順從及對他的名表現信心。他對羅馬人提及「藉著你我彼此之間的信心,我們都可以同得鼓勵,」並使雙方的信心更堅定地確立。我們所具有的信心可以憑著我們所說的話和所傳的道表明出來:「人以心相信而成義,但以口作公開地宣布而得救。」我們可以從保羅進一步所說的話獲得莫大的安慰:「凡信靠他的總不至於失望。」現在所發生的問題是,我們在最初怎能獲得信心或將其在基本上建立起來呢?「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這向我們指出信心在最初以由於聽見上帝手下的一個傳道員傳道而建立起來。因此上帝會派出他的傳道員向人傳道,好使群眾能夠因為聽見上帝的道——信心的來源——而得以建立他們的信心。可以量度我們信心的方法之一便是我們在基督徒傳道工作上究竟願意盡多大的力量以求藉著行為表現我們的信心。——羅馬書1:12,《新修》,10,《新世》,11,《新修》,14;雅各書2:18。

13.新近對聖經感興趣的人可以怎樣造就他們的信心?

13 新近感興趣的人或剛開始參加傳道工作的人可以倚靠一些『信心堅強』的人。堅強的人能夠「擔代不堅固[的]人的軟弱。」並且讓我們更進一步:「我們各人要求鄰舍底喜歡,叫他得益處,以得建立他的信心。」這段話同時表明為了保持堅定的信心起見,甚至堅強的人也必須保持活躍而經常參加傳道工作。他們可以倚賴什麼以求保持他們的信心和成熟呢?以下的話將答案透露出來:「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因此上帝的確將我們的希望和信心的根據賜給了我們。有信心的人都可以使其保持活躍,正如保羅表明:「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上帝所給我的恩典。」根據上帝的道所作的信心交流,藉著在彼此之間將其表達出來,可以造就和強化我們,使我們在反對者為了破壞我們的信心而向我們提出謬誤的思想及大施壓力時能夠抵抗他們的攻擊。——羅馬書15:1,2,《新修》,4,14,15。

14.為什麼我們應該讓上帝對我們說話?他怎樣警誡我們提防來自其他方面的資料?

14 我們很容易看出,我們必須具有關於耶和華上帝和他的道的知識才能獲得真正堅定的信念。為了與他熟悉,我們必須讓他對我們說話;當然,這不是指口頭上的談話而是指通過聖經的篇幅對我們發言。這乃是使我們認識耶和華的唯一基本資料來源。在這方面詩篇的執筆者告誡我們要提防其他的來源。說:「你們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點不能幫助。」當我們讀到以下論及人的話時,我們更體會到這項忠告是多麼正確:「他的氣一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所以我們若信靠人,最後我們必定會與他們和他們那些虛妄的教訓一同消滅。——詩篇146:3,4。

信心的榜樣

15,16.(甲)摩西表現了怎樣的信心?(乙)根據聖經的記載,還有些什麼人也表現了堅強的信心?

15 我們應記得信心並不是一件不勞而獲的恩賜而是一種必須培養的品質。古代有許多人都表現出堪作模範的信心。他們都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因此他們必須培養和建立他們的信心。摩西無疑需要有很大的信心才能對奔逃的以色列人說出以下這段勇敢的話:「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出埃及記14:13,14)除此之外,摩西帶領兩百多萬人穿過糧食和水源均十分缺乏的一片廣大曠野更需要多大的信心!但因為他全心信賴耶和華,所以他遵囑而行。

16 我們可以舉出聖經所載的許多有信心的人,例如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等,他們的確具有一種真正的信心。他們是具有偉大信心的人。——彼得後書2:5;希伯來書11:7,8,17,24-27,32。

17,18.(甲)為什麼耶穌不會在基督教國裡找著信心?(乙)他會在什麼人當中找著?他們對信心懷著什麼態度?

17 今日又如何呢?在我們生活於其中的「末世」,我們可以期望見到怎樣的信心呢?「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嗎?」(路加福音18:8)顯然我們並不能在基督教國的各教派中見到真正的信心,因為他們都與俗世的政治,領袖們的人為計劃、和平計劃及世界計劃保持密切關係而沒有將信心寄託在基督耶穌所統治的上帝王國之上。

18 將信心寄託在基督教國各組織之上的人都遲遲不願信賴上帝的王國。可是我們在耶和華見證人的新世界社會裡卻可以見到對上帝王國的信心及對他的保護力量的仰賴。所有愛戴上帝及遵行他的旨意的人都應該繼續培養真正的信心。千萬不要鬆懈下來以致未能使其保持堅強。我們絕不能容許物質主義、國家主義或其他外界的事務影響我們以致削弱我們的信心。反之我們應具有基督的門徒在路加福音17:5所表現的態度:「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腳注]

a 《紐約時報》1964年七月一日刊第17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