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9 3/15 9-10頁
  • 登山寶訓——『要積聚財寶在天上』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登山寶訓——『要積聚財寶在天上』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9年
  • 相似資料
  • 禱告和信賴上帝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 「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 跟從好的榜樣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6年
  • 你的眼睛「單純」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9年
《守》79 3/15 9-10頁

登山寶訓——『要積聚財寶在天上』

耶穌勸人要避免在崇拜方面假冒為善之後接著論及物質主義的陷阱,說:「不可為自己在地上積聚財寶,因為地上有蟲蛀,有鏽侵蝕,也有賊挖洞來偷。」——馬太福音6:19,《新譯》。

耶穌深知人有信賴物質資財的傾向。他勸誡聽眾「不可」如此行,因為地上的財寶並沒有恆久的價值。不論是貴重的袍服、金錢或其他物質東西,這些積聚的財物都是會朽壞的。例如「蟲」可以蛀壞貴重的衣物;金銀可以『生鏽』。(可參閱雅各書5:1-3)甚至這些東西未朽壞之前,它們也有被偷去的危險。在古代的巴勒斯坦,竊賊可以挖穿房屋的泥牆,進入屋內偷竊。

因此耶穌宣告說:「要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天上,那裡沒有蟲蛀鏽蝕,也沒有賊挖洞來偷。」(馬太福音6:20,《新譯》)我們可以藉著「在天上」(意即在上帝面前)有一項善行的良好記錄而積聚不能朽壞的財寶。在這方面,使徒保羅勸勉富有的基督徒要「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6:17-19;提多書3:8。

耶穌提出一個避免物質主義的理由:「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馬太福音6:21)一個人的「財寶」便是他視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他的「心」(動機、欲望和感情的發源處)會集中於這件東西之上。將人的心竊去的財寶若僅是這個世界所提供的東西,這就會損害他與上帝的關係,因為上帝要求人「全心」,「誠心樂意的」,事奉他。——歷代志上28:9;馬太福音22:37。

為了幫助聽者避免物質主義的陷阱,耶穌作了兩個比喻。他首先說:「眼睛就是身體的燈。如果你的眼睛健全[單純,《新世》],全身就都明亮。」——馬太福音6:22,《新譯》。

將眼睛稱為「身體的燈」是很適當的,既然光通過眼睛達到腦的視覺中心。『單純的眼』不會不斷東張西望觀看可見的一切物體,反之它會將視線只集中在一件東西之上。從比喻性的意義上說來,一個人『將目光集中在』一件東西之上而對之焦心苦慮,這會對他的整個品格均有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主要目標若是遵行上帝的旨意,這人的「全身就都明亮」。他會在生活的各方面反映出為上帝增光及造益同胞的真知灼見。——可參看箴言4:18,25-27;馬太福音5:14-16。

耶穌繼續說:「如果你的眼睛有毛病[邪惡,《新世》],全身就都黑暗。」(馬太福音6:23上半部,《新譯》)『邪惡的眼』懷著貪念將目光集中在錯誤的事物之上。(請留意馬太福音5:28;彼得後書2:14)一個人若以俗世的財富為主要的追求對象,他的「全身就都黑暗」了。這種崇尚物質的目標會導致錯誤的行為,在生活的各方面均顯示出屬靈的黑暗。使徒保羅寫道:「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9,10。

為了說明這件事的嚴重性,耶穌接著說:「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馬太福音6:23下半部)人都生來便是不完美的。(羅馬書5:12)可是,人若誤用了接受啟迪的機能(比喻性的眼),他的情形就會更糟了。對財富的貪愛會將他的全部生活都腐化了。(箴言28:20)耶穌指出,人若容許貪愛物質資財之心將屬靈的事務從他們生活上排擠出去,『那黑暗是何等的大!』——馬太福音13:22。

然後耶穌加上第二個比喻:「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馬太福音6:24上半部,

登山寶訓的聽者對奴隸制度都頗熟悉;摩西律法對此有所規定。(出埃及記21:2;利未記25:39-46)奴隸的主人可以期望奴僕全力為他服務。(可參閱路加福音17:7-10)饒有趣味地,《密殊拿經》談及「屬於兩位主人的奴僕」所擁有的權利,由此表明有時一個奴僕可以同時分屬兩個主人。關於耶穌對這個問題所作的評論,我們在《新約神學辭典》中讀到:

「馬太福音6:24和路加福音16:13假定一個奴僕可以具有兩個對他操有同等擁有權而對他的服務可作出同等要求的主人。這種情形是可以存在的,而且亦的確曾經存在。事實上,有些奴僕被一位主人所釋放,但卻仍屬於另一位主人,以致他們一半是自由人,一半是奴隸。當然,在這種[雙重奴役的]關係上,奴僕差不多不可能對兩個主人表現同樣的專心服事,特別是鑑於兩個主人的意向和權益有頗大差別的話。耶穌以當日一般人所用的措辭去論及這件事,說奴僕會[愛]一個主人[惡]另一個,意即對另一個的感情沒有這麼深。」

耶穌有力地強調比喻的要點說:「你們不能服事上帝,又服事金錢。」(馬太福音6:24下半部,《新譯》)這句話並不是說有錢是不對的,反之耶穌只是強調人一方面「服事」金錢,同時又對上帝作他所要求的專一效忠。真正愛上帝而渴望事奉他的人的確必須『鄙視』以積聚地上財富為人生首要目標的人所受的奴役。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