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來自耶和華的產業
「快滾出去!不要再回來!」一位父親這樣高聲喊叫之後便將他那16歲的兒子逐出家門。
這個青少年是一群在近年來引起很多注意的孩子之一。正如《行列》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他們被人稱為垃圾童子,被逐者、無家少年、遺棄者——他們被家人捨棄和逐出家庭,時常身上不名一錢。」該篇文章進一步說:「有些將孩子逐出家庭的父母永不想再見他們的兒女或與之通消息。」
顯然今日有許多成年人對兒童的觀感很壞。你的思想有受到這種感覺所影響嗎?不論你回答是或否,你都會發現考慮一下聖經鼓勵父母對兒女所懷的觀點通常會有益。
在上帝感示之下,詩篇執筆者論及榮譽的婚姻所產生的兒女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據威廉·基森尼亞斯所編的《希伯來文辭典》,這裡的「產業」一詞的意思是:「耶和華所賜的財產,耶和華的禮物。」人們若獲得一項名貴的禮物,他們通常會非常珍惜。如果禮物需要保養的話,他們無疑會細心加以照顧。
你是否將兒女視為來自造物主耶和華的一項產業而小心照料呢?聖經說:「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哥林多後書12:14)「人若連自己的家人也不供養,就是背棄信仰,比不信的人還不如。」(提摩太前書5:8,《新譯》)上帝要父母在物質和屬靈方面為兒女「積財」。父母可以怎樣成功地如此行呢?
既然所有父母和兒女都有自己的個性,要提出一些在教養每個家庭的每個兒童方面均會成功的詳細律則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考慮一下若干一向均證明有益的指導原則。
溝通
一間被棄兒童收容院的顧問指出,收容院內的職員怎樣設法幫助這些兒童:「我們傾聽青年人說話。我們留意他們的危機和探悉他們的感覺。」這便是「溝通」,而溝通的開始是傾聽。你的家庭也可以藉著彼此的溝通而得益。
你經常與兒女有良好的溝通嗎?我們不是指空虛的閒談或僅是「勉強」談及天氣或其他膚淺的問題。真正有效的溝通必須是「開心見誠「的。這必須發自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真正愛心與感情。既然『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留意你孩子所說的話可以幫助你了解他在感情和靈性上的需要。——路加福音6:45。
若要與兒女養成良好的溝通,你必須十分忍耐和作出很大的努力。若要在這件事上成功,父母必須聽從聖經的勸告,「不要自私自利,也不要貪圖虛榮。」他們必須「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特別是他們兒女的事。(腓立比書2:3,4)由於遺傳的罪性,所有人都有關心自己過於關心別人的傾向。父母必須抗拒這種傾向,對兒女所感興趣的事也培養興趣。
「教訓和勸誡」
箴言13:24描述父母愛心的一項重要證據:「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一項類似的聖經指導原則說:「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箴言29:15。
這裡所提及的管教並非僅是指體罰而言,雖然有時體罰是必需的。兒女必須不但知道他們應當做什麼事和不做什麼事,同時也知道為什麼某些事是對的或錯的。換言之,有效地管教兒女需要父母對兒女提出一些為後者所接納的勸誡。
父母可以藉著聽從以下的聖經命令而滿足兒女的這項需要:「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激怒兒女,卻要照著主[耶和華]的教訓和勸誡,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新譯》)兒童必須學習認識人類的造物主的想法,上帝喜悅和不喜悅什麼事。為了給予兒女這樣的勸誡,父母本身必須熟悉聖經才行。
在這方面,摩西對古代以色列國中父母所作的吩咐頗為有益:「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帶在額上為經文。也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命記6:6-9)基爾和底烈茲所編的《聖經註釋》評論這段經文說:
「人若要對上帝懷有正當的愛心,就必須將上帝的誡命緊記在心,經常想及和談及。『要記在心上。』意即要對上帝的誡命衷心領會而非僅是記在腦中……[可參閱申命記11:18]。這些誡命必須對兒女執行,在家裡和路上,在晚上躺下及早上起來時,均要談論,意即隨時隨地均加以談論。要將它們繫在手上為記號,帶在額上為經文……這些話是譬喻性的,表示人必須對上帝的命令始終如一地緊守遵行。」
你若將兒女視為來自耶和華的產業,就必須經常與他們溝通,以及藉著不斷重覆(諄諄善誘)將記錄在聖經裡的上帝思想教導他們。你覺得你在對兒女施行這種基於聖經的「教訓和勸誡」方面需要協助嗎?若然,我們鼓勵你仔細留意以下幾篇文章提出的聖經原則和真實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