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個忌諱的話題嗎?
「有兩個話題我從來不跟人討論,一是宗教,二是政治!」每逢耶和華見證人向別人談及聖經,對方常有這樣的反應。他們持有這個看法是可以理解的。
辯論政治可以使人情緒激動,甚至演變成爭吵。許多人都看穿政治家那些言而無信的諾言,也看出他們一心想得到的只是權勢、聲望和財富。令人遺憾的是,政見不同有時導致暴力的事件。
可是你也許認為,談論宗教豈不是跟談論政治差不多嗎?現代許多衝突豈不是由宗教狂熱所引起的嗎?例如在北愛爾蘭,很久以來羅馬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一直互相對抗。在巴爾幹半島,東正教徒、羅馬天主教徒和信奉其他宗教的人彼此爭奪領土。這帶來了什麼結果呢?醜惡的暴行和無休止的仇恨。
在面對死亡威脅的時候,許多人設法隱瞞自己和家人的信仰。在非洲,多個世紀以來基督教國人士和信奉當地以及其他外來宗教的人一直彼此敵對,有些父母不得不為兒女起兩個能帶來若干保護的名字。因此,一個男孩只需使用其中一個名字而不用另外一個,就可以隨時自認為教堂的教友或信奉其他宗教的人。如果宗教信仰可能使人喪生,人猶豫不願公開談論宗教就不足為怪了。
即使宗教不致令人有喪命之虞,有些人還是將宗教視為忌諱的話題。他們擔心跟不同信仰的人談論自己的信仰會導致毫無意義的辯論。還有些人則認為所有宗教都是好的。他們覺得,人只要對自己的宗教感到滿意,談論宗教上的差異僅是徒費口舌而已。
甚至認真研究宗教的人,他們的意見也並不一致。《新大英百科全書》在一篇名為「宗教研究與分類」的文章中承認:「關於宗教的本質,……學者們的意見很少一致。……由於這緣故,自有宗教歷史以來,這個題目一直含有觸發爭論的各種因素。」
一部辭典把「宗教」界定為,「人對於被視為宇宙創造者和支配者的超人力量所表現的信仰和崇敬。」若是這樣,宗教在生活上便擔任一個重大角色了。的確,在模鑄人類歷史方面,宗教是個普遍的因素。《牛津民族及文化圖解百科全書》指出,「每個社會都設法通過某種形式的宗教使人的一生有秩序和有意義。」宗教若涉及生活「秩序」和「意義」等基本問題,它的功用就決不會僅限於供人爭議和辯論而已。相反,它值得我們與別人一起討論而加以徹底查考。但跟誰一起查考呢?這樣行到底有什麼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