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眾》16 2期 3-4頁
  • 這是真的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這是真的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6年(公眾版)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記載事實
  • 耶穌的復活真有其事?
  • 耶穌的復活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4年
  • 耶穌基督真的從死裡復活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 耶穌的復活真有其事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3年
  • 四福音——史實還是神話?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6年(公眾版)
《守眾》16 2期 3-4頁
門徒在周圍看著耶穌的屍體從苦刑柱上取下

封面專題 | 耶穌的犧牲給人希望

這是真的嗎?

公元33年春季,拿撒勒人耶穌被誣告,罪名是煽動叛亂。他被殘酷地鞭打,最後還被釘在柱上,在極度痛苦中死去。但後來上帝把他復活過來,40天後,耶穌升到天上去。

這段記載出自《希臘語經卷》(或稱《新約》)的四福音書。不過,耶穌的死和復活是真的嗎?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如果這些記載是虛構的,基督教信仰就毫無價值,在樂園裡永遠活下去的希望也只是個夢想而已。(哥林多前書15:14)但如果這些記載是真實的,這就表示人類會享有光明的未來,而且你也會有機會看見這個希望實現。那麼福音書的記載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呢?

記載事實

有別於一般虛構的傳說,福音書的記載正確無誤,而且提供許多細節。例如,福音書提到的地名都是真實的,而且今天仍有不少人前往這些地方旅遊。當中記載的人名也都和其他歷史家的紀錄吻合。(路加福音3:1,2,23)

1世紀和2世紀的作家都曾談到耶穌。a福音書裡有關耶穌被處死的記載,也與當時羅馬士兵處決犯人的方式一致,而且當時所發生的事件都毫無保留,真實地記錄在其中,就算是門徒的缺點也都誠實地寫下來。(馬太福音26:56;路加福音22:24-26;約翰福音18:10,11)這些事實都可以證明,寫下福音書的人準確無誤地記錄耶穌的生平。

耶穌的復活真有其事?

雖然很多人都同意確實有耶穌這個人存在,也知道他後來死去,但還是有很多人懷疑他是不是真的被復活過來。就連耶穌的使徒一開始也不相信他復活了。(路加福音24:11)不過,後來他們和其他門徒在不同場合都親眼見到 復活過來的耶穌,就不再懷疑了。不但如此,有一次甚至有500多人親眼看見復活後的耶穌。(哥林多前書15:6)

耶穌的門徒冒著被逮捕甚至被殺害的危險,勇敢地向人傳講耶穌復活這件事,儘管面對害死耶穌的人,他們也毫不退縮。(使徒行傳4:1-3,10,19,20;5:27-32)假如門徒對於耶穌的復活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他們又怎麼能夠放膽宣揚耶穌的事呢?其實,從過去到現在,基督教對世界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就是因為許多人堅信耶穌已經復活了。

對耶穌的死和復活,福音書提供了準確的歷史紀錄。仔細查考這些內容,就能夠確信記載的真實性。如果你了解耶穌為什麼 要受苦至死,就能加強信心。讓我們來看看下篇文章。

a 其中一位是塔西佗,出生於公元55年,他寫道:「基督徒這個名稱源於一個叫基督的人,這個人在提比略統治期間,被本國一個地方官本丟·彼拉多處以極刑。」此外,蘇埃托尼烏斯(1世紀)、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斯(1世紀)和庇推尼的總督小普林尼(2世紀初)也都曾提及耶穌。

為什麼沒有更多的文獻?

既然耶穌對人類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那麼除了聖經以外,不是應該會有更多1世紀的文獻,證實耶穌真的復活過來嗎?不一定,因為福音書約在2000年前寫成,同期的其他作品只有少數能保留至今。(彼得前書1:24,25)除此之外,當時反對耶穌的人也不太可能會記錄任何資料讓人相信耶穌。

彼得談到耶穌復活過來這件事,他解釋說:「第三天,上帝使他復活,顯現出來,不是顯給所有人看,而是顯給上帝先前委任的見證人看,也就是我們 這些在他從死裡復活以後跟他一起吃喝的人看。」(使徒行傳10:40,41)為什麼不是顯給所有人看?馬太福音的記載說明,當時的祭司長聽到耶穌復活後,就想盡辦法阻止這個消息傳出去。(馬太福音28:11-15)

經文的意思是耶穌不想讓人知道他復活過來嗎?不是的。彼得接著說:「他也吩咐我們向民眾傳道,徹底作見證,指出他就是上帝所立要審判活人死人的主。」直到今天,真基督徒都一直按照耶穌的話去做。(使徒行傳10:42)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