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16 10月 3-7頁
  • 學習榜樣也努力做個好榜樣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學習榜樣也努力做個好榜樣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6年(研讀版)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令人難忘的好榜樣
  • 再次搬家
  • 一個驚喜
  • 新的任務
  • 生活上的改變
  • 另一個驚喜
  • 讓耶和華指教我該走的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22年(研讀版)
  • 許多值得感恩的東西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 我從未停止學習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24年(研讀版)
  • 『要先求王國』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6年(研讀版)
《守》16 10月 3-7頁

人物生平

學習榜樣也努力做個好榜樣

托馬斯·麥克萊恩自述

我在科羅拉多州時,接到艾扎克·馬雷從紐約帕特森打來的電話。我對他說:「你知道我幾歲了嗎?」他回答:「我當然知道。」他為什麼要打電話給我呢?讓我先說說自己的故事吧。

托馬斯和貝瑟爾·麥克萊恩

1936年12月10日,我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的威奇托,在家裡四個孩子中排行老大。我的父母威廉和琴恩都是崇拜耶和華的人,爸爸是會眾僕人,當時這指的是在會眾裡帶頭的弟兄。媽媽的聖經老師就是我的外祖母埃瑪·瓦格納,埃瑪也幫助很多人學習聖經,其中一位是格特魯德·史提爾,她曾在波多黎各做特派傳道員。a我從小就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令人難忘的好榜樣

托馬斯·麥克萊恩的爸爸在街角分發雜誌

爸爸站在街角向人分發雜誌

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才五歲。某個星期六傍晚,我和爸爸在街上向人分發《守望台》和《安慰報》(現稱《警醒!》),有個醉醺醺的醫生走過來,對爸爸一陣辱罵,他因為爸爸堅守基督徒的原則不當兵,就罵他是逃兵。這個醫生當著爸爸的面說:「你打我啊,你這個沒用的膽小鬼!」我非常地害怕,但也很佩服爸爸還是繼續向圍觀的群眾發雜誌。這時,有個士兵經過,這個醫生又向他咆哮:「你管管這個沒用的懦夫吧!」士兵看他喝醉了,就對他說:「你回家冷靜一下吧!」後來,他們兩個都離開了。現在回想當時的事,我很感謝耶和華賜給爸爸勇氣。那時爸爸在威奇托有兩間理髮店,而那個醫生其實是爸爸的客人之一!

1940年代,托馬斯·麥克萊恩和父母

1940年代,我和父母一起參加在威奇托舉行的區域大會

我八歲時,父母把理髮店和房子賣掉,蓋了一間活動房屋,然後全家搬到科羅拉多州去協助當地的傳道工作。我們安頓在大章克申市附近,父母在那裡做先驅,也在農場和牧場打零工。他們熱心傳道,結果得到耶和華賜福,成立了一群會眾。1948年6月20日,爸爸在一條山間小溪裡,為我和其他接受聖經真理的人施浸,當中包括比利·尼科爾斯和他的妻子,他們後來做探訪會眾的工作,而且他們的兒子和兒媳也做同樣的工作。

我們經常和許多全心為上帝服務的弟兄姊妹來往,彼此分享很多鼓勵人心的經驗。尤其是史提爾家族的成員,例如唐和愛蓮、西和瑪爾塔,以及戴夫和朱莉亞,他們的榜樣影響了我的一生,讓我知道先追求王國,人生才會又快樂又有意義。

再次搬家

我19歲時,好友伯德·哈斯提來問我想不想和他一起去美國南部做先驅。分區監督請我們搬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拉斯頓,那裡有些停止傳道的耶和華見證人。我們的任務是在當地舉行聚會,不論有沒有人參加都要堅持下去。我們找到了一個適合聚會的地方,並且裝修了一下。我們舉行所有聚會,但通常只有我和伯德在場。因此,我們會輪流主持聚會的節目,當一個人在台上時,另一個人就要在台下回答所有問題。如果需要做示範,我們兩個人都要上台,台下就沒有觀眾了。後來,終於有個年長的姊妹開始參加聚會,沒多久也有一些聖經學生和停止傳道的人來參加。很快地,我們有了一群很興旺的會眾。

有一天,我和伯德碰到一個傳教士,他說了一些我不太熟悉的經文,這件事使我感到震驚,所以我開始仔細想想,自己到底對聖經真理有多熟悉。我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熬夜研讀聖經,希望自己能回答傳教士所提出的問題,這樣做讓我將真理牢記在心,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其他傳教士傳道。

過了不久,分區監督請我到阿肯色州的埃爾多拉多協助那裡的會眾。當時我因為兵役問題,常常要回去科羅拉多州的徵兵局。有一次,一些先驅搭我的車一起去,沒想到我們在得克薩斯州出了意外,車子被撞毀了。我們打電話給一位弟兄請他來接我們,他帶我們去他家然後去參加聚會。聚會時,有個弟兄告訴大家我們的遭遇,結果弟兄姊妹非常慷慨地資助我們。弟兄也幫我把車賣掉,賣了25美元。

後來,有人載我們去威奇托。我們家的好朋友麥卡尼在那裡做先驅,我們都叫他「達克」。他的雙胞胎兒子弗蘭克和弗朗西斯至今還是我的好朋友。他們把家裡的一輛老車賣給我,金額正好是我報廢的車子賣得的價錢!這是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先追求王國,耶和華就會提供我需要的東西。另外,麥卡尼一家還介紹我認識一位美麗的姊妹貝瑟爾·克蘭。她的媽媽露絲是一位很熱心的耶和華見證人,住在堪薩斯州的惠靈頓,露絲直到90多歲還是個先驅。1958年,貝瑟爾和我認識不到一年就結婚了,我們一起在埃爾多拉多做先驅。

一個驚喜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好榜樣,這些榜樣激勵我們,不論耶和華的組織要我們做什麼,我們都願意做。我們被委派到阿肯色州的沃爾納特里奇做特別先驅,後來在1962年受到邀請參加第37屆基列學校,這真讓我們又驚又喜。令我們高興的是唐·史提爾也是我們的同學。畢業後,我和貝瑟爾被委派到肯尼亞(肯亞)的內羅畢(奈洛比)。離開紐約時,我們都很難過,但當我們在內羅畢機場看見來接我們的弟兄時,心情就好多了!

在肯尼亞的內羅畢,托馬斯和貝瑟爾·麥克萊恩與瑪麗和克里斯·卡奈雅

在內羅畢,我們與瑪麗和克里斯·卡奈雅一起傳道

我們很快就愛上了肯尼亞和那裡的傳道工作。我們與克里斯·卡奈雅和他的妻子瑪麗研讀聖經,他們是第一對進步的學生,今天仍然忠貞地在肯尼亞全時為上帝服務。隔年,我們被委派到烏干達的坎帕拉(康培拉),是那裡的第一對特派傳道員。很多人都很想學習聖經,有的後來成為我們的弟兄姊妹,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不過在非洲三年半後,我們回美國養育孩子。離開非洲的那一天,我們比當初離開紐約時還要傷心,因為我們已經愛上當地人了,很希望有一天能再回去。

新的任務

回美國後,我們住在科羅拉多州的西部,我的父母也住在那裡。不久,女兒金柏莉就出生了,17個月後,第二個女兒斯蒂芬妮也出生了。我們非常認真地看待為人父母這個新任務,而且決心要好好教導寶貝女兒真理。我們有很多好榜樣可以學習,所以也想為女兒立下榜樣。不過,我們清楚知道雖然好榜樣對於塑造孩子很重要,但這不表示孩子長大就一定會事奉耶和華。我的弟弟和一個妹妹都離開了真理,希望將來他們會再次學習那些好榜樣,選擇崇拜上帝。

養育兩個女兒給我們很多樂趣,我們經常一起做不同的事情。我們家離科羅拉多州的阿斯彭(亞斯本)很近,為了能全家一起活動,我們都去學滑雪,在搭滑雪纜車時就有機會聊天。我們還會去露營,在營火旁愉快地交談。雖然當時女兒還小,她們卻已經會問:「我長大後會做什麼呢?」或是「我將來會想跟怎樣的人結婚呢?」我們努力幫助孩子將上帝的標準謹記在心,也常提醒孩子以全時服務為目標,還告訴她們跟有相同目標的人結婚才是明智的選擇。我們幫助孩子了解最好不要太早結婚,也常說:「年齡不到23,不找人生另一半。」

我們想效法父母立下的榜樣,所以很努力經常帶著全家聚會和傳道,也會安排一些全時服務的傳道員來家裡留宿。我們常跟孩子提到我們做特派傳道員的那段快樂時光,也很希望有一天全家能一起去非洲,孩子都很期待。

我們每週都會舉行家庭研讀,模擬在學校可能碰到的情況,跟孩子練習怎樣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孩子覺得這樣的學習很有趣,也讓她們更有自信。不過,當她們年紀再大一點後,有時會不想參加家庭研讀。有一次,她們讓我很無奈,所以我叫她們回房間,並取消那次的家庭研讀。她們嚇了一跳,就哭著說她們想要家庭研讀。我們才看出來,過去努力教導她們的聖經真理,確實留在她們心中。後來,她們漸漸喜歡上家庭研讀,我們也讓她們自由地表達看法。不過,有時聽到她們不認同某些聖經真理,還是會難過,但我們能因此知道她們心裡想的是什麼。我們用聖經和她們推理後,她們都能接受耶和華對事情的看法。

生活上的改變

養育孩子的任務結束得比我們想像的還快。在上帝組織的幫助和指引下,我們盡力教養孩子,讓她們也有愛上帝的心。兩個女兒都學會一些技能來照顧自己的生活所需,也都在中學畢業後開始做先驅,我們感到很欣慰。她們後來搬到田納西州的克利夫蘭,和兩個姊妹在那裡協助傳道工作。我們很想念女兒,但也很高興她們善用青春全時服務。我和貝瑟爾再次開始做先驅,這讓我們有機會參與其他服務,例如做代理分區監督和區域大會的工作。

金柏莉和斯蒂芬妮搬到田納西州之前,參觀了英國倫敦的分部辦事處。斯蒂芬妮那時候19歲,她在那裡認識了一位年輕的伯特利成員保羅·諾頓。後來,她們再去英國時,金柏莉認識了跟保羅一起工作的布賴恩·盧埃林。斯蒂芬妮和保羅後來結婚了,當時她已經23歲。金柏莉和布賴恩也在隔年結婚,當時她25歲。所以她們都超過23歲,才找人生另一半。我們很高興她們都選對了終身伴侶。

托馬斯和貝瑟爾·麥克萊恩和女兒及女婿

2002年,與保羅和斯蒂芬妮、布賴恩和金柏莉於馬拉維分部合影

女兒告訴我們,我們和我們的父母所立下的榜樣,激勵她們聽從耶穌的吩咐「不斷先追求王國」,就算面對經濟難題也不放棄。(馬太福音6:33)1998年4月,保羅和斯蒂芬妮受邀參加第105屆基列學校,畢業後被派到非洲的馬拉維(馬拉威)服務。那時候,布賴恩和金柏莉受邀到倫敦伯特利服務,後來也被派到馬拉維分部。我們都非常高興,因為年輕人能這樣善用自己的精力為上帝服務,實在是太好了!

另一個驚喜

2001年1月,我接到馬雷弟兄打來的電話,他是翻譯服務部的監督,他告訴我,弟兄想安排一個提升翻譯員英語理解力的課程,雖然我已經64歲了,他們還是願意訓練我做這個課程的導師。我和貝瑟爾為這件事禱告,也和我們年長的母親討論這件事,想聽聽她們的意見。雖然我們會因此無法照顧她們,她們還是都希望我們能去受訓。所以,我打電話告訴馬雷,我們很高興能有這個殊榮,也很樂意接受這個邀請。

那時,我的媽媽被醫生診斷出患有癌症。我告訴媽媽,我們會留下來和妹妹琳達一起照顧她。媽媽卻說:「你留下來也幫不上什麼忙,只會讓我心裡不好受。」琳達的想法也跟媽媽一樣。我和貝瑟爾非常感激她們表現這種無私的精神,也很感激弟兄姊妹的協助。我們出發去帕特森守望台教育中心的隔天,琳達打電話給我說媽媽過世了。我們全心投入新的崗位,如果媽媽還在,她一定也希望我們這樣做。

我們很高興受訓後的第一個委派是到馬拉維分部,因為女兒和女婿都在那裡服務,我們全家又重聚了!後來,我們在津巴布韋(辛巴威)和贊比亞(尚比亞)訓練翻譯員。三年半後,我們回到馬拉維,協助記錄耶和華見證人因為保持中立,在迫害下繼續忠於上帝的經歷。b

托馬斯和貝瑟爾·麥克萊恩與外孫女一起傳道

我們與外孫女一起傳道

2005年,我們難過地離開馬拉維,回到科羅拉多州的巴索爾特繼續做先驅。2006年,布賴恩和金柏莉搬到我們家隔壁,養育他們的女兒麥肯齊和伊麗莎白。保羅和斯蒂芬妮仍然在馬拉維,保羅在分部委員會服務。現在我已經將近80歲了,我很高興看見曾經和我共事的年輕人能負起職責,就像我以前一樣。我們的一生能這麼快樂,是因為有很多好榜樣可以學習,而且我們也努力做孩子和外孫女的好榜樣。

a 想知道更多有關史提爾家族成員在國外傳道的故事,請看《守望台》1956年5月1日刊269-272頁(英語)和1971年9月15日刊569-573頁。

b 關於特羅菲姆·恩索巴的生平故事,請看《守望台》2015年4月15日刊14-18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