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第6章注釋
接濟窮人 指在物質上援助窮人,例如給他們錢或食物。譯作「接濟窮人」的希臘語詞是e·le·e·mo·syʹne,這個詞跟意思是「憐憫」的希臘語詞有關。
吹響號筒 這樣做會引起人的注意。這裡說的顯然不是指實際上吹響號筒。經文要表達的意思是,人不應該到處宣揚自己的慷慨行為。
虛偽的人 希臘語是hy·po·kri·tesʹ,原本指古希臘(以及後來的羅馬)的戲劇演員。這些演員演出時會戴著有助於擴音的大面具。這個詞後來被用來比喻那些虛偽裝假、隱藏自己真正動機或性格的人。耶穌在這裡把猶太宗教領袖稱為「虛偽的人」。(太6:5,16)
實在 見太5:18的注釋。
他們已經得到全部的獎賞了 譯作「得到全部」的希臘語詞是a·peʹkho。這個詞常常出現在商業收據上,表示「已全部付清」。虛偽的人為了引人注目而接濟窮人。當他們的善舉被人看到並得到稱讚時,他們就已經得到全部的獎賞了。他們不該再期待從上帝那裡得到什麼。
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意思是要十分謹慎或保密。跟隨耶穌的人不該刻意把自己的善舉告訴任何人,即便是像左手和右手那樣親密的朋友也不例外。
不要……一遍又一遍地說同樣的話 又譯「不要嘮嘮叨叨」或「不要重複說沒有意義的話」。耶穌的意思不是說,反覆提出同一個請求是不對的。(太26:36-45)不對的是仿效「外族人」那種千篇一律的禱告方式,也就是盲目地把背下來的話「一遍又一遍地」說出來。耶穌在這裡是要提醒門徒,禱告時不要不假思索。
你們的父親 少數古抄本寫的是「上帝你們的父親」,但大多數抄本寫的是「你們的父親」,較為簡短。
你們 通過這個稱呼,耶穌把聽他講話的人跟之前提到的那些虛偽的人區分開來。(太6:5)
要這樣禱告 有些人禱告時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說同樣的話」,但耶穌教導人用另一種方式禱告。(太6:7)
我們……的父親 禱告的人用「我們」這個代詞,表示他承認其他人也跟上帝有緊密的關係,也是崇拜上帝的大家庭的成員。(另見太5:16的注釋)
名 指的是上帝的名字,這個名字是由四個希伯來字母יהוה代表的(相當於英語的YHWH),中文通常譯作「耶和華」。在中文的《新世界譯本》中,上帝的名字在《希伯來語經卷》出現了7029次(其中50次在原文裡是縮寫),在《希臘語經卷》出現了241次(其中4次在原文裡是縮寫)。(關於《希臘語經卷》中上帝的名字,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看附錄A5以及附錄C)在聖經中,「名」這個詞有時代表擁有這個名字的個體、他的名聲以及他所透露的關於自己的任何事。(參看出34:5,6;啟3:4及腳注)
彰顯為聖 又譯「被奉為神聖」或「被尊為聖」。願上帝的名彰顯為聖的意思是,希望所有受造物,包括人類和天使,都把上帝的名奉為神聖。這個祈求也表明,儘管從人類的始祖在伊甸園反叛以來,上帝的名一直受到各種各樣的羞辱,但上帝會恢復自己的名聲,使自己的名彰顯為聖。
願你的王國來臨 上帝的王國是為了體現上帝對地球的至高統治權而建立的政府。這樣祈求的意思是,希望上帝採取行動,使這個由君王彌賽亞和14萬4000人一起統治的王國,成為地上唯一的政府。耶穌在路加福音19:11-27說的比喻表明,上帝的王國「來臨」時,王國政府會執行判決,毀滅所有敵人並獎賞對王國有信心的人。(見太24:42,44)這個王國會鏟除目前的邪惡制度,包括世上的所有政府,也會帶來一個正義的新世界。(但2:44;彼後3:13;啟16:14-16;19:11-21)
願你的旨意……實現 這句話主要不是祈求人人遵行上帝的旨意,而是祈求上帝採取行動實現他對地球和人類的旨意。換句話說,這裡祈求的是上帝運用自己的力量去成就他所宣告的旨意。禱告的人也藉此表明,自己更重視的是上帝的旨意,並且願意服從。(參看太26:39)譯作「在地上實現,像在天上一樣」的原文可以有兩個理解:可以指祈求上帝那已經在天上實現的旨意也在地上實現;也可以指祈求上帝的旨意在天上和地上都完全實現。
今天需要的食物 耶穌指出,敬奉上帝的人可以滿懷信心地祈求上帝供應他們每天需要的食物,而不是祈求上帝供應超出他們需要的分量。這個祈求讓人想到,上帝施行奇跡賜下嗎哪時,也曾吩咐以色列人去撿「當天要吃的分量」。(出16:4)
寬恕 在希臘語原文裡,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放過」,但也可以有「取消[債務]」的意思,就像馬太福音18:27,32的譯法一樣。
罪 直譯「債」。我們得罪了別人,就好像欠了對方一筆債,必須尋求對方寬恕才能還清這筆債。我們想要得到上帝的寬恕,就要「寬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或者說寬恕「欠我們債的人」。(太6:14,15;18:35;路11:4及腳注)
不要讓我們陷入引誘 又譯「不要讓我們屈服於引誘」,直譯「不要把我們帶進引誘」。有時候,聖經會說某件事是上帝造成的,但其實上帝只是容許那件事發生而已。(得1:20,21)因此,耶穌不是說,上帝會引誘人犯罪。(雅1:13)其實,他是鼓勵門徒要向上帝禱告,求上帝幫助他們避開引誘,或在引誘下忍耐得住。(林前10:13)
過錯 譯作「過錯」的希臘語詞也可以譯作「失足」(加6:1),描述的情況跟按照上帝的正義標準行走正道截然不同。
禁食 指停止進食一段時間。(另見詞語解釋。)耶穌從沒有吩咐門徒要禁食,但也沒有說不可以禁食。在摩西法典下,懷有正確動機的猶太人在尋求耶和華的幫助和為自己的罪悔改時,都會禁食。(撒上7:6;代下20:3)
把臉弄得難看 又譯「不整理儀容」。有些人在禁食的時候不但不會梳洗打扮,還會把灰撒在或抹在自己的頭上。
要用油抹頭,也要洗臉 人通常不會在禁食的時候整理儀容。在這裡,耶穌是吩咐門徒要避免在禁食的時候引人注意。
蟲 希臘語原文指一種會吃布的飛蛾。
眼睛是身體的燈 在這裡,「眼睛」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弗1:18)對身體來說,視力正常的眼睛好比一盞在暗處點著的燈。眼睛能使人看清並察覺周圍發生的事。
目光專注 又譯「眼睛焦點清晰」或「眼睛健康」。譯作「專注」的希臘語詞是ha·plousʹ,基本意思是「單一」或「簡單」。這個詞也有專心致志或專注於一個目標的意思。眼睛要發揮正常的功能,就必須能夠把目光集中在一個焦點上。人的目光如果只「專注」於一個正確的目標(太6:33),就會對他的品行產生良好的影響。
目光顯出貪慾 直譯「眼睛不好」或「眼睛邪惡」。視力不好的眼睛無法看得清楚。類似地,人的目光要是顯出貪慾,就不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太6:33)目光顯出貪慾的人不知足、貪婪、詭詐,也容易分心,結果對事情有錯誤的判斷,追求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另見太6:22的注釋)
奴隸 一個奴隸通常只屬於一個主人。耶穌在這裡是要說明,一個基督徒如果熱衷於追求財富,就不可能同時專一愛戴上帝,給上帝配得的崇拜。
財富 又譯「金錢」。希臘語是ma·mo·nasʹ(源自一種閃米特語),傳統上譯作「瑪門」。這裡是用擬人法把「財富」說成是主人或某個假神,但沒有確鑿證據表明原文中的這個詞是任何神明的名字。
不要再……憂慮 又譯「不要再……擔心」。在這句話中,希臘語動詞的時態表示停止正在做的事。譯作「憂慮」的希臘語詞可以指因為擔心而分了心,不能集中精神,結果失去喜樂。這個詞也出現在馬太福音6:27,28,31,34。
生命 希臘語是psy·kheʹ(普緒克)。本節經文同時提到「生命」和「身體」,意思是指整個人。
叫壽命延長一點 譯作「一點」的希臘語詞的字面意思是「1肘尺」(即從手肘到指尖的距離),長度約為44.5厘米。耶穌使用這個跟距離有關的詞,看來是把人的生命比作一段旅程。他指出,沒有人能靠著憂慮使自己的生命延長一點。(另見詞語解釋「肘尺」以及附錄B14)
仔細觀察 希臘語原文是一個動詞,又譯「深入學習」。
野地裡的百合花 有人認為這種花是銀蓮花,但耶穌說的也可能是其他種類的花,例如鬱金香、風信子、鳶尾花或劍蘭。也有人認為耶穌說的只是當地的各種野花,所以一些譯本把這個詞組譯作「野地裡的花朵」。這個理解看來是對的,因為在經文的下文,跟這個詞組對應的是「野地裡的花草」。(太6:30;路12:27,28)
信心不足的人 耶穌把門徒稱為「信心不足的人」,意思是他們的信心不夠強。(太8:26;14:31;16:8;路12:28)他的話顯示,門徒不是完全沒有信心,而是沒有足夠的信心。
花草……火爐 在以色列的夏季,花草在炎熱的天氣裡不到兩天就會枯萎。乾枯的花梗和雜草會被收集起來作為烤爐的燃料。
不斷……追求 希臘語原文是一個動詞,表示持續不斷的行動,又譯「繼續尋求」。耶穌的真正門徒不會只是追求王國一段時間,然後去做其他的事。他們必須總是把王國放在生活的首位。
王國 有些古老的希臘語抄本寫的是「上帝的王國」。
他 指上帝,也就是馬太福音6:32提到的「天父」。
正義 那些追求上帝的正義的人願意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做,並且遵守上帝的是非標準。這跟法利賽派教導的完全不同,他們一心要確立的是自己的正義標準。(太5:20)
總不要為明天憂慮 聖經鼓勵人做事要有計劃。(箴21:5)可是,一個人如果為將來「可能」發生的事過度憂慮,也許就會依靠自己的聰明而不是信賴上帝,結果破壞自己跟上帝的關係。(箴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