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精讀本》
  • 路加福音第11章注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路加福音第11章注釋
  •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相似資料
  • 馬可福音第1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馬太福音第24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馬可福音第15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馬太福音第12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查看更多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路加福音第11章注釋

路加福音

第11章注釋

11:1

主啊,求你教我們禱告 只有路加提到了這個門徒的請求。大約一年半前,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已經教導過門徒如何禱告。(太6:9-13)這個門徒也許當時不在場,所以耶穌耐心地把模範禱告的要點複述了一遍。猶太人在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動中都經常禱告,而且《希伯來語經卷》中的詩篇以及其他經卷都記載了很多禱告。因此,這個門徒看來並不是對禱告一無所知,也不是從沒禱告過。猶太宗教領袖那些裝模作樣的禱告,他肯定也聽過不少。現在他向耶穌提出這個請求,很可能是因為看出耶穌的禱告跟拉比那些故作神聖的禱告很不一樣。(太6:5-8)

11:2

你們禱告,要說 接下來記載在11:2下-4的禱告,跟一年半前耶穌在登山寶訓裡教導門徒的模範禱告大致相同。(太6:9下-13)值得注意的是,耶穌並沒有一字不變地複述上次的內容,這表明他給門徒的不是一篇要在宗教儀式中反覆背誦的禱文。後來耶穌和他的門徒禱告時,也都沒有照搬模範禱告的字眼或模式。

名 見太6:9的注釋。

彰顯為聖 見太6:9的注釋。

願你的王國來臨 見太6:10的注釋。

11:3

按我們每天的需要……賜給我們食物 耶穌指出,敬奉上帝的人可以滿懷信心地祈求上帝供應他們每天需要的食物,而不是祈求上帝供應超出他們需要的分量。這個祈求讓人想到,上帝施行奇跡賜下嗎哪時,也曾吩咐以色列人去撿「當天要吃的分量」。(出16:4)耶穌這次的用詞跟他一年半前在登山寶訓裡教導門徒的話類似,但並非一模一樣。(太6:9下-13)這表明耶穌並不希望門徒一字不差地背誦這個禱告。(太6:7)在複述重要的教導時(例如這次教人怎樣禱告),耶穌用的方式既能讓之前不在場的人得益,也能讓之前在場的人想起他們學過的要點。

11:4

得罪我們的人 直譯「欠我們債的人」。我們得罪了別人,就好像欠了對方一筆債,必須尋求對方寬恕才能還清。根據聖經原文,在登山寶訓的模範禱告裡,耶穌用的詞就是「債」而不是「罪」。(另見太6:12的注釋)譯作「寬恕」的希臘語詞的字面意思是「放過」,也就是放過欠債的人,不再追討債務。

不要讓我們陷入引誘 見太6:13的注釋。

11:5

朋友,借給我三個餅吧 在中東的文化裡,好客被視為應盡的責任,人們會竭盡所能款待客人,這個比喻就充分反映了這一點。儘管客人是「半夜」突然到訪(這個細節也許表明當時出遠門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主人還是很想給客人一些吃的,甚至覺得必須在這個時候打擾鄰居,向他們借餅。

11:7

不要打擾我 比喻中的鄰居不太願意幫忙,不是因為他不仁慈,而是因為他已經上床睡覺了。當時的房子,特別是窮人的家,往往只是一個大房間。那個人如果起來拿餅,就可能會吵醒全家,包括熟睡的孩子。

11:8

大膽堅持 希臘語原文可以直譯為「不顧顏面」或「不知羞恥」,但這個詞在本節經文裡有大膽堅持、不肯放棄的意思。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比喻中的那個人堅持不懈地懇求,絲毫不覺得羞恥,也沒有退縮。耶穌以此為例教導門徒,禱告時也要這樣堅持不懈。(路11:9,10)

11:9

不斷懇求……尋找……敲門 見太7:7的注釋。

11:13

你們雖然是罪人 見太7:11的注釋。

尚且……何況…… 見太7:11的注釋。

11:15

別西卜 在原文裡,「別西卜」(Beelzebub)可能是「巴力西卜」(Baal-zebub)的另一種拼法。「巴力西卜」是以革倫的非利士人崇拜的巴力神(王下1:3),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蒼蠅的主人」。有些希臘語抄本所用的拼法稍有不同,包括Beelzeboul和Beezeboul,意思也許是「高處居所的主人」。但如果這兩個拼法是特意要跟希伯來語詞zeʹvel(意即糞便,這個詞沒有在聖經出現)相似,那麼意思也許是「糞便的主人」。路加福音11:18顯示,「別西卜」指的是邪靈的首領撒但。

11:17

家庭 見可3:25的注釋。

11:20

上帝的手指 指的是上帝的神聖力量,這可以從馬太記載的一段類似的對話看出來。根據這裡路加的記載,耶穌說他驅逐邪靈是「靠著上帝的手指」,而根據馬太的記載,耶穌之前說他驅逐邪靈是「靠著上帝的神聖力量」。(太12:28)

11:25

打掃乾淨 有些抄本寫的是「空著,打掃乾淨」,但早期的權威抄本支持正文的譯法。馬太福音12:44記載了耶穌說過的類似的話,那裡用了一個意思為「空著」的希臘語詞。因此有些學者認為,一些抄經士在抄本裡加插了那個詞,目的是要使路加的記載跟馬太的一致。

11:29

約拿的神跡 耶穌之前曾用「約拿的神跡」來指自己的死亡和復活。(太12:39,40)約拿在魚腹中大約三天後得救,他把這個經歷比作從墳墓中復活。(拿1:17-2:2)正如約拿真的從魚腹中得救了,耶穌也會真的從墳墓中復活。不過,儘管耶穌死去三天後(但不是整整三天)確實復活了,批評他的人還是頑固不化,沒有對他顯出信心。另外,約拿勇敢地傳道,推使尼尼微人悔改,在這個意義上也成了神跡。(太12:41;路11:32)

11:31

南方女王 見太12:42的注釋。

11:32

你們看 見太1:23的注釋。

11:33

燈 見太5:15的注釋。

籃子 見太5:15的注釋。

11:34

眼睛是身體的燈 見太6:22的注釋。

目光專注 見太6:22的注釋。

目光顯出貪慾 見太6:23的注釋。

11:38

洗手 意思是舉行洗手的儀式。譯作「洗」的希臘語詞是ba·ptiʹzo,意思是「使……浸入[水中]」。這個詞在大部分情況下指基督徒的浸禮,但在本節經文指源自猶太傳統的各種繁雜重複的潔淨禮。(另見可7:4的注釋)

11:41

心裡面的東西 直譯「裡面的東西」。既然耶穌在下一節經文強調的是公正和愛心(路11:42),那麼他在本節經文所指的很可能是內心的美好特質,而不是上文提到的杯盤裡面的東西。真正的施與必須發自內心,本著愛心和樂意的精神。

施與 見太6:2的注釋。

11:42

薄荷、芸香和其他做香料的植物,你們都交納十分之一 摩西法典規定,以色列人要獻上收成的十分之一。(利27:30;申14:22)但法典沒有明文規定,人要把薄荷、芸香等香料交納十分之一。儘管如此,耶穌在這裡批評的並不是這個傳統。事實上,他是在譴責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因為他們專注於法典的細節,卻沒有倡導法典背後的原則,例如「公正」和「愛上帝」。根據馬太福音23:23,耶穌後來也說了類似的話,那次他提到的是薄荷、蒔蘿和孜然。

11:43

前座 見太23:6的注釋。

市集廣場 見太23:7的注釋。

11:44

不顯眼的墳墓 又譯「沒有標示出來的墳墓」。一般來說,猶太人的墳墓不會有很多裝飾,也不會很奢華。正如本節經文提到的,有些墳墓很不顯眼,人們走在上面也不知道,結果在禮儀上變得不潔。根據摩西法典,誰碰過跟死人有關的東西就會變得不潔,所以人如果走在不顯眼的墳墓上,也會一連七天在禮儀上不潔。(民19:16)為了使墳墓更顯眼,讓路過的人可以避開,猶太人每年都會給墳墓刷上白灰。耶穌在這裡的意思顯然是,人如果常常跟法利賽派的人來往,以為他們是好人,就會不知不覺地被他們不良的態度和不潔的思想腐化。(另見太23:27的注釋)

11:49

上帝的智慧也說過 這裡的意思看來是:「充滿智慧的上帝也說過」。本節經文中接下來的話來自上帝,但耶穌也在另一個場合說過類似的話。(太23:34)

11:50

世界奠基 譯作「奠基」的希臘語詞在希伯來書11:11譯作「孕育」,跟譯作「孩子」的希臘語詞一起使用。這個詞在「世界奠基」這個詞組裡,看來指亞當和夏娃生下孩子這件事。耶穌把「世界奠基」跟亞伯聯繫在一起,而亞伯顯然是人類世界中第一個可以得到救贖的人,他的名字「從世界奠基以來」就已經寫在生命冊上了。(路11:51;啟17:8;另見太25:34的注釋)

11:51

從亞伯的血債開始,到……撒迦利亞的血債為止 見太23:35的注釋。

在祭壇和聖殿之間 這裡的聖殿特指包含「聖所」和「至聖所」的建築物。全燒祭的祭壇就位於這座建築物的入口前方,這個地方是內院的一部分。(見附錄B8)歷代志下24:21說,撒迦利亞是在「耶和華聖殿[泛指整個聖殿建築群]的院子裡」被殺害的。這跟耶穌提到的事發地點一致。

11:52

知識的鑰匙 在聖經裡,人得到實際或比喻性的鑰匙,就意味著得到一定的權力。(代上9:26,27;賽22:20-22)「鑰匙」因此成為權力和責任的象徵。在這裡,既然耶穌說話的對象是「精通法典」的宗教領袖,「知識」看來就是指上帝賜下的知識。那些人本該善用權力教導人民關於上帝的確切知識,也就是闡明上帝的話語,解開其中的含意。比較一下本節經文和馬太福音23:13就可以看出,「進去」是指進入天上的王國,因為在馬太的記載裡,耶穌說那些宗教領袖「在眾人面前把天上王國的門關起來」。宗教領袖沒有教導人民關於上帝的確切知識,就等於「拿走」了許多人正確理解上帝話語以及進入上帝王國的機會。

11:53

群起攻擊 這個詞組可以指實際圍住某人,但在本節經文看來指宗教領袖非常痛恨耶穌,因此極力對他施加壓力,恐嚇他。這裡用的希臘語動詞在馬可福音6:19譯作「記恨」,用來描述希羅底對施浸者約翰刻骨的仇恨。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