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新畿內亞的工馬
《儆醒!》雜誌駐巴布亞通訊員報導
繫好了安全帶,飛機斜斜地向著窄小到難以置信的跑道降落,不久輪子接觸到不平的石子路面,飛機逐漸停下來,立刻被一群身塗油彩、頭插羽毛,打鼓揮矛,手持弓箭和高喊作戰口號的村民所包圍。
幸好他們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抵達是要參加新畿內亞東部高原一條新跑道的落成典禮。大多數過著原始生活的土人都已熟悉他們土語稱為「巴拉斯」的鐵鳥,但其中有不少人還是初次看見飛機著陸。
新畿內亞上空機聲隆隆。此處的空運自1920年代開始以來有突飛猛進之勢。到1968年,本土和各島嶼上所建的飛機跑道增至248條。飛機的確是新畿內亞的工馬。昨年的一個月內,竟從一個中心便有二百萬磅貨物空運至高原各地的臨時機場!現在這裡又開了一條新跑道。
「貨箱式飛行」巡禮
在典禮進行之際,讓我們先談談飛機在這個布滿茂林深谷的山區中所擔任的角色。DC3式飛機在這裡十分常見。它們的機倉是空的,沒有座墊和現代客機的各種舒適裝置,反之它們被設計成可以運載最大數量的貨客。機倉兩旁設置帆布和金屬椅子,乘客面向倉裡,中間空出的地方作為載貨之用以便於沿途上落。
乘客腳下也許有個竹籃載著兩隻雞,再過一點也許有塊貨車的擋泥鋼板。新鮮麵包、凍肉、曳引機零件、藥品、大束報紙和雜誌、水管、零零碎碎的建築材料——諸如此類的東西構成了每日運載的貨物。
向前望去,在駕駛室附近堆著大批郵件。在這孤立的社會中,人們多麼熱切盼望這些飛行工馬降落!機門附近有一籃籃的生菜、紅蘿蔔、椰菜和茄子運往海岸地區。大豬籃裡也許裝著一隻肥豬——可能是新婦聘金的一部分。
乘客的多姿多彩也與貨物貨運無異:一個土著警員正回家渡假,機器工人帶著大箱工具去新建的道路修理鏟土機,農場主人攜同家屬在城裡渡完週末後回家,也許有個裸體的黑種小孩在母親膝上睡著,壯健的村民僅圍著樹皮腰布。他們穿戴貝殼和羽毛,腳下放著弓箭,也許正在前往海岸將高原的通貨安子貝換取紙幣。
機師跨過行李進入駕駛室,關閉機門,引擎發出吼聲於是飛機開始移動。當這隻大鳥奔上跑道時,每枚釘子,每枚螺絲都像在戰抖搖動;在沒有牆墊的機倉裡噪音倍覺響亮。飛機突然上騰,攜著所有客貨升空。土人屈身緊靠安全帶,閉目露齒,額上揮汗如雨。可能他們第一次乘坐大「鳥」而覺得害怕!
利用飛機的理由
當飛機升入雲際,越過崇山峻嶺之間時,你便可以開始看出何以飛機在這地方深具價值了。一條龐大的山脈,世界最大的山脈之一,貫穿本土全長的1,500哩,最高的山峰達15,000呎。這個島嶼有大峽谷及肥沃的山谷縱橫交錯。在這崎嶇的地區,築路和修路的費用十分昂貴。事實上,這些地區的人將土產運往臨時機場還要倚靠挑夫和騾子。
沿著曲折的山谷望去,你可以看到草屋和整齊的花園。下面的隆隆之聲告訴乘客飛機已準備著陸了。不久這隻大鳥降落在一片草地上,這也許是起飛以來第一次見到的平地。只穿著草裙或樹皮圍裙,後面用少許樹葉遮蓋的土人挑夫迅速地將貨物搬上搬落。農場主人和公務員正等候期待已久的包裹或急需的零件。也許有一架吉普車風塵僕僕而來,載著一位醫生來取藥品和一位病人準備前往哈根山的醫院。不錯,這裡的飛機時常作救護車用。
在政府的嚴密管理下,這裡的航空事業贏得了安全和服務周到的美譽。雖然公路網正逐漸擴展,機場網也隨著新跑道的增加而擴大。早期空運多用德國的真架機。後來由前面起卸貨物的不列斯托機流行一時,直至1966年為止。
以前土人將飛機看作大鳥,甚至帶大批蔬菜去餵飼它。事實上,據說有一位土人警察由於告訴輕信的土人大鳥只會吃豬而由此致富。今日當地的居民均很重視飛機,不僅因為這是他們與外面世界的一項聯繫,同時也因為飛機成為將他們的土產運往銷場的工馬。
一陣如雷的掌聲將我們帶回現場,土人的再次歌舞表示新跑道的落成典禮已告結束了。我們所乘的小飛機再次受到部落顯要的視察,然後飛機載著當地的「露露亞爾」(酋長)及其顧問團作一次短程飛行。
最後我們又踏上工馬起飛回家,需時僅二十分鐘。若取道陸路便差不多要四小時,行經崎嶇的山路和險峻的小徑。這無疑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到飛機在新畿內亞所擔任的重要工馬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