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熱內盧的國際歌唱節
《儆醒!》雜誌駐巴西通訊員報導
豐富的陽光、美麗的景色、引人入勝的海灘,這個以崇山峻嶺為背境的壯闊海灣——它正是使許多人想引吭高歌的地方!不論天氣和風景是否與此有關,世界音樂節決定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目的何在呢?是要通過音樂促進各國人士之間的互相了解。音樂節是怎樣的呢?
國際流行歌曲節創立於五年前,與其他音樂節,例如意大利的聖利摩音樂節,採取同一作風。可是,目的並不是想使之成為「非公開的」場合,反之它盡量歡迎更多人參加——參加的人不僅是旁聽者,也可以成為參與者,隨便唱出他們最喜歡的歌曲。
可是,第五屆音樂節在那裡舉行呢?理想的地點是馬拉加拿仙奴體育館,它位於與之同名的世界最大運動場馬拉加拿競技場之下。體育館可容30,000人入座,足以應付五年來不斷增加的聽眾人數。可是去年的音樂節卻面臨一項難題,那便是全世界的音樂質素普遍低下。音樂節能夠應付這項挑戰嗎?
音樂節分為兩部分,國內的和國際的。國內部分在1970年10月15-18日舉行,目的是選出一首歌曲在國際部分代表巴西,這部分則在數日後,10月22-25目舉行。前年參加的國家範圍甚廣,共有三十五國,從阿根廷至南斯拉夫,包括匈牙利、日本、瑞典、美國及其他。
前年的音樂節由人造衛星直接向幾個國家播送,估計有三億五千萬人得以欣賞。可是,真有這麼多人想看這節目嗎?美國作曲家及詩人協會會長拉斯金發表意見說:「也許對於里約歌唱節所能提供的最高讚美是,美國有許多作曲家希望見到有這樣的音樂節在美國舉行。」
選出最佳歌曲
為了里約歌唱節,首先有歌曲的預選,然後分別在兩個晚上選出大約二十首歌,每首代表一個國家。1970年出賽的三十五首歌曲中,選出二十首作最後決賽。其中有十首獲選為最佳歌曲。獎物有現金和獎品,主要獎品是「金雄雞」,它是歌曲節的象徵。在歌唱舉行之前、之後和期間並且有表演,由客串的歌唱家及樂隊指揮演奏美妙的音樂,他們也在比賽中作評判員。
最佳歌曲的選出由一個國際評判團主理,其中包括樂隊指揮、音樂家、歌唱家、音樂評判家等。可是,評判團所選出的往往與大眾意見並不一致。因此前年要由抽籤選出另一個評判團,這批「受歡迎」的評判員根據大眾的喜好而挑選歌曲。
1970年的兩組評判員在徵選方面頗為相近,雖然正式評判團的意見獲得認可。根據大眾的喜好,獲選歌曲是羅曼蒂克型的情歌。來自阿根廷的一首民歌意外地獲得「金雄雞」獎,亞軍是南斯拉夫的一首羅曼蒂克歌曲。巴西的一首「騷靈」舞曲獲得季軍,其中的尖叫與上述兩首恰成對比。其他獲獎的有最佳歌唱家、作曲家、詩人、樂隊指揮、管弦樂作曲家等。
應付音樂的低落趨勢
音樂無疑有極深的感人力量,特別對青年人為然。可是現在的趨勢卻偏於節拍強列、高聲『吵鬧』的音樂。有些青年只要喜歡歌曲的旋律或節拍,他們並不介意樂曲是否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信仰。可是,青年基督徒應該記得流行音樂自有其危險之處。首先是「崇拜英雄」的危險。歌唱家和演奏家並不是英雄,但缺乏經驗的青年卻喜歡將其捧成英雄人物。例如不久之前兩位著名歌手占美·軒力斯和珍妮斯·左柏蓮因吸毒喪命,但卻有人建議以他們的名字作為獎品的名稱。可是,有幾位處理青年問題的法官於音樂節舉行期間在體育館開會討論,稱之為「對不良榜樣的贊揚」。
其次,歌詞說些什麼呢?它們表達猥褻、誨淫的思想嗎?它們是否像「波撒努華」及別的巴西音樂一般與偽宗教有關?前些時候十分流行的歌曲「寶瓶宮」(Aquarius)是贊揚占星術的,這乃是源於巴比倫異教及為聖經所譴責的一種占卜術。(以賽亞書47:13,14;啟示錄18:21-23)因此,這種歌曲對真正基督徒絕不適宜。
青年們也應該記得音樂並不是生活上最重要的東西。為了購買唱片,聆聽所有「最新和最吵鬧」的歌曲所花的時間和金錢又如何呢?真正的基督徒需要在音樂方面具有平衡的態度。
第五屆國際流行歌曲節本身並未能避免音樂質素的低落趨勢。因此,主理上屆音樂節的著名巴西歌唱家史慕努說:「第五屆歌唱節真是糟到使我不相信第六屆會舉行。」
許多人認為他有點言過其實,可是他顯然是對國內和國際音樂節中一些歌曲有感而言。雖然流行的音樂愈來愈鄙俗,我們在個人方面依然可以挑選和欣賞一些美妙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