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2 8/8 3-7頁
  • 對大學教育的新評估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對大學教育的新評估
  • 警醒!1972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不適當的課程
  • 經濟困難
  • 道德風氣如何?
  • 吸毒的場所
  • 意料中的事
  • 就業機會
  • 其他工作
  • 應該接受額外教育嗎?
    警醒!1994年
  • 你希望兒女有怎樣的前途?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5年
  • 重返校園——原因何在?
    警醒!1994年
  • 教育——代價與裨益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8/8 3-7頁

對大學教育的新評估

在以往,大多數人認為成功和幸福的途徑是接受大學教育。可是現在,許多人對這件事都重新考慮了。

改變態度的原因何在呢?其中種種因素在十年或二十年前都是隱而未現的。這些因素現在已促使許多國家中的『高等』教育達到危機四伏的程度。

最近卡內基學會對美國教育所面對的難題方面作了最深入的一項調查。一位參加調查的編輯兼前任大學教授薛北曼論及此項調查說:「開始時我認為學校最嚴厲的批評者誇大其詞。現在我卻認為他們其實尚未將難題充分表達出來。」

不適當的課程

受人批評的對象之一是大學的課程。有些教育家認為課程時常既不能為青年的未來事業作準備,也不能為一般的生活作準備。

例如,與整個教育結構有基本關係的一件事是訓練教師。可是論到這個重要問題,薛北曼先生聲稱:「我還未遇見過一位中等郊區學校教師認為他所受的準備教育是適當的。相反地,大多數人均贊成耶魯大學撒那辛的見解,認為『教師教育的內容與過程往往與實際的教導工作毫無關係。』」

除了教師訓練之外,同樣的批評也對教育的其他方面發出。許多時學生所研究的課程與他在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很少或甚至毫無關係。難怪教育家們認為,特別在文科學位方面,應該注重怎樣學習而非僅是學習一些永不致用的事實。但是教師卻要有相當技巧才行。可是正如卡內基報告指出,教師的本身也承認準備不足。

同時,使問題更加複雜的是一般教師愈來愈無法給予學生們所需的個人關注。為什麼呢?「在今日的龐大學院中,學生在同學的迷宮中失落了。教師們僅有小群學生以及每次僅與十餘名學生作問答討論的時候已被擁擠不堪的狀況取而代之。班上學生過多,校園混難得像城市街道。宿舍擠滿了人,有些完全不宜於作寧靜的研讀。」——《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因此,現在的大學更像大工廠,畢業出來的學生對一生的工作不是沒有準備便是準備不足。

經濟困難

與其說大學正有更多教師和更佳設備,毋寧說情形正好相反。何以故呢?達特茅斯大學校長金文利解答說:「高等教育學府,無論公立和私立,都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大學的開銷急激上升,而收入卻不然。因此,許多大學迫得裁減職員和設備,而這正是需要大事擴充的時候。美國現已有500間大學陷於嚴重的經濟困難。走著同一方向的卻有雙倍之數。「一部分小型私立大學己因缺乏基金而關閉,其他的則有崩潰危險。差不多全部公立大學僅可勉強維持。最大、最富有和最有聲望的大學則出現龐大的赤字,」《華爾街雜誌》說。

普林斯頓大學預料在本年出現赤字達2,000,000美元,哥倫比亞大學在1969年秋季學期開始的赤字是11,000,000美元,1970年代甚至更鉅。耶魯大學最近幾個學年的赤字如下1967-300,000美元;1968-900,000美元;1969-1,250,000美元1970年赤字預算是1,750,000美元。耶魯大學校長小伯魯士達警告說:「倘若現行的基金繼續減少下去……我們便不得不放棄現行的教育質素,放棄大量教育活動或放棄我們在使優秀學生均有就學機會這方面所作的努力。」

當然,並非所有大學都遭遇嚴重的經濟困難。但它們的數目卻日漸增多。同時,每個學生的費用也急激上漲。因此有些家長們正認真考慮遣送兒女入昂貴的大學是否明智,而這些大學的前途也看不出有什麼改善之處。

校內的混亂是暴力和憤世嫉俗的態度打擊『高等』教育的另一因素。普世的大學都在各種問題上發生暴力事件,例如越戰、國家主義、種族不平及大學本身所擔任的角色等。

大學青年具有強硬的意見。有些甚至不惜以暴力和反叛行動將意見宣示出來,因此往往擾亂課室秩序。在美國,「1969-70年的春季學年終結時有六名學生在學校暴動中死去,有數十人受傷,隨著有125間學校陸續因學生罷課而關閉,高等教育面臨最嚴重的挑戰,而實際為生存掙扎,」紐約的《星期日新聞報》報導說。一部分家長和學生因為學校不開課而要求退還學費。

在調查學校的紛爭時,一個政府委員會說:「我們發現可怕和令人震駭的報告,一部分學生貯藏武器,另一些則擅自用武力對付抗議者。」

因此對大多數青年來說,大學不啻供給另一種教育,在反叛和使用暴力方面的教育。許多送兒女入大學的家長原本期望甚殷,直至看到子女的態度轉變才大驚失色。

當1970年秋季開學時,大學當局靜觀其變。可是,暴力事件卻比上年為少。何以故呢?與學生接近的人感覺到其中許多已轉變為一種憤世嫉俗的冷嘲態度,絕不相信政府、長輩和學校當局會促成任何有意義的改變。

專家們對這種憤世嫉俗的冷嘲態度提出警告,雖然校內暫時較為平靜,可是在長遠方面也許會變成更加危險。若有另一次危機,則冷嘲態度化成行動時也許會比以往經歷的任何事件更為嚴重。

道德風氣如何?

大學發生的暴力和反叛並不是唯一的革命活動。還有另一種革命正在蔓延中。這是關於生活方式的。有愈來愈多的男女學生獲准住在沒有舍監的同一宿舍中。有些則不分晝夜可以自由進入彼此的睡房。

一部分教育家認為這種行動並不會導至性道德低落。例如,當驚愕的家長問及女兒所進的大學男女同一宿舍的情形時,大學的一位職員答道:「難道你從未想過,在你女兒宿舍中的男孩子是把她當作姐妹看待而不是性關係的對象嗎?」

這種見解可謂天真之極。認為在放任的風氣中長大的青年男女,沒有監視同居一屋而會彼此像兄弟姐妹般相處——這種僅是痴人說夢而已。

有些成年人認為學生若在進入大學前未曾學會分辨好歹,進入大學後反正太遲了。但即使他們學會分別好歹,聖經的原則仍然說得不錯:「不良的交往會破壞有用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3,《新世》)在最壞壓力之下,四週的青年男女都恬不為怪地行為放蕩,即使以前有崇高道德標準的青年也很可能被腐化了。

當然,有些學校當局、家長和學生並不關心崇高的道德標準。但你若是一位有兒女讀中學的家長,在考慮送兒女入大學時,你會關心這項問題嗎?你若關心的話,你便必須正視這件冷酷的事實;毫無疑問,大學中的性道德正每況愈下。問問那些進過大學的人好了。倘若他們說的是真話,都便很難找到一個人聲稱他的道德已改善了。

畢業於紐約大學醫學院的作家活特和博士說,雖然性不道德正在中學內急激增加,「在大學裡更是人慾橫流。倘若訪問一下全體大學高年級生,無論男女,你很可能發現僅有小部分學生未有過性行為的經驗。」他指出許多人雖然在進入大學時還是處男處女,「可是在四年後畢業時,大學生中有極高的百分率已非處子了。」

事實的真相是無可否認的:對於易受影響的青年學生,也許是初次離家的,大學往往成為破壞性道德的地方。你沒有理由相信你的孩子會是例外。

吸毒的場所

流行的吸毒風氣使性道德的崩潰更為惡化。大學裡的大多數學生最低限度經驗過吸食某種麻醉劑。轉而成為海洛茵癮君子的正愈來愈多。

紐約一間大學的政治學助理教授博曼說:「我認為這件事牽涉到許多青年看見生活潰壞而深感憂傷,因而吸食海洛茵,以戕賊自己生命為樂。」

大學裡的吸毒風氣如此普遍,以致紐約《時報》報導說:「有些學生聚集在市立大學校園草地上購買和吸食海洛茵,這已成為與在那裡做功課一般公開。……在某些地方,如草地或食堂,吸毒者十分活躍。在中午十五分鐘小憩之際,有十二個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購買毒品。」

意料中的事

誠然,對於暴力、性慾和麻醉品的同樣態度在各城市和國家中都普遍存在。可是在大學裡卻更加集中,因為這裡的青年不但血氣方剛,而且離開了家庭的監視。

結果如何呢?學生在行為上發生了出乎家長意外的改變。這種性格的改變往往使父母傷心下淚。青年人置身於暴力、憤世嫉俗和性不道德的風氣中,隨之而來的是性病和不受歡迎的懷孕,感覺失望和轉而吸毒。你想兒女置身於這種風氣之中嗎?

可是,這豈不是意料中的事嗎?無神的哲學差不多瀰漫所有大學。它們受著進化論思想所支配,這使人們在人生觀方面更接近獸性。他們的生活很少或甚至沒有任何約束的力量或指南。結果學生普遍捨棄了聖經的崇高原則。這些原則在敬畏上帝的人的生活上具有極大的益處,相信和實行這種崇高標準的耶和華見證人可以證明這點。

就業機會

人們入大學的主要理由之一是為了謀得較佳的職業,關於這點又如何呢?現在甚至這件事也頗成問題。在許多地方,大學畢業生的就職機會從未試過如此低落。

大學的就業指導顧問報告各公司雇用大學生的職位正急遽減少。密芝根州職業介紹所所長稱之為「職業介紹所的26年歷史以來最惡劣的職業市場。」從大學畢業出來的大批學生只能競爭少數職位。

甚至獲得較高學位的人也遭遇困難。美孚石油公司招募大學生的負責人布祿斯本說:「為了將來的報酬而進入商科學校的人在今年會大感失望。許多公司今年首次減少雇用有商業管理碩士學位的人員。」

盈千累萬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如科學家、教育家、工程師和工商業管理專家等,都在這個經濟困難的時代失業。「在專業和技術人員中,昨年的失業率高至百分之67,」《華爾街雜誌》報導。一位年賺40,000美元的化學家因公司削減皮費而遭受解雇。他說:「我已經寫了超過600封求職信,還未獲得一份職業。」

另一難題是公司不敢雇用資格太高的人。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在無計可施的時使也許會垂青薪酬較低的職位。可是一般公司都不敢雇用這樣的人。他們覺得他會容易不滿,同時一有高就便會辭職不幹。

有些身居高薪職位的人並未遭受解雇。他們卻自動辭職。為什麼呢?《華爾街雜誌》說:「大多數放棄職業和跨出公司階梯的人很少有表示後悔的,他們掉頭不顧而去。他們對舊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的失望感覺如此強烈,以致絕不想回頭。甚至有些不知何去何從及繼續為生活掙扎的人也辭職不幹。

真的,正如許多學生『放棄』大學的『劇烈競爭』,許多管理人也放棄在管理人或專業人員方面的『劇烈競爭』,而這正是他們在大學畢業後滿懷希望地進入的。這可說對大學教育所應許的生活方式的一項悲哀評論。

不錯,人們對大學的目的和結果感覺如此失望,以致今日進入大學的學生中僅有三份之一讀完四年的課程。1971年三月史丹福大學所發表的「高等教育」報告中有如下的闡述:「大多數的輟學者都表示對大學不滿,並且希望重新考慮個人的目標和興趣;這造成了退學的主要理由。……大學未能把握多數學生的注意力和熱誠。對有些學生說來,大學生活的確是一項消極的經驗。」

其他工作

在過去,大學確曾幫助過不少人尋得較好的職位。可是時代正在改變中。今日有許多不必受過大學教育才可擔當的職位也薪酬很高。從事這些工作的人所獲得的職業技術在多處地方均用得著。

直至不久之前,人們認為用雙手工作的人不大高尚。他們並不將這樣的人視為真正成功。可是今日許多所謂『高尚』的大學畢業生和專門人才弄到甕餐不繼,而木匠、修管工人、文員、電氣工人及其他手作工人卻有工可做。最近有些垃圾夫可以年賺10,000美元。

學習一門技術及用雙手作工是無須引以為恥的。事實上,今日這些工作正切合實際。因此難怪有些家長現在對大學教育問題作重新的評估。他們在子女讀中學時即為其選擇一門技術,這些技術在中學便可以全部或部分學得。青年在中學畢業後可以繼續入短期的職業學校或在職業上接受深具價值的實地訓練。他們對於職業勝任愉快,並且避免擔任主管職位的種種煩惱。

作父母的若是耶和華見證人,則更有良好的理由使兒女學習有用的技術。他們從聖經預言的應驗知道今日的工業社會己日薄西山了,不久全能的上帝便會為其帶來末日。(箴言2:20,21;約翰一書2:17)在此之後,人類會在上帝的新規制中從事一項重建工作,使整個地球變成一個樂園。(路加福音23:43)那時各種技術都會非常有用,尤以農業和家政為然。藉著今日指導兒女避開所謂的『高等』教育,這些父母使兒女不致暴露在與日俱增加的道德敗壞風氣中,同時也裝備他們在將臨的新規制中生活。

[第5頁的圖片]

大學教育有什麼益處?

它真的帶來更佳的就業機會嗎?

校內的交往會使你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均有所改善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