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仍然繼續下去
《儆醒!》雜誌駐哥斯達黎加通訊員報導
1960年代有一種確定的宗教趨勢愈來愈明顯。《紐約時報》1970年《百科年鑑》的441和442頁指出:「脫離宗教生活及教士之職的趨勢不僅發生於美國而是普世皆然。……牧師住宅、男修院和女修院中人相率離去;在1968年大約有2,700名美國天主教教士辭職不幹,脫離修院的女修士則達9,000名之多。」
梵蒂岡的報導透露西歐的神學院學生僅在三年內便減少了20,000名。甚至羅馬天主教的大本營也顯出這種趨勢。據1968年四月廿一日的《紐約時報》評論:「在天主教的拉丁美洲各處,教會都處於危機狀態。差不多在每個國家中均發生分裂。」
天主教的居民佔壓倒性大多數的哥斯達黎加又如何呢?據中央神學院院長說,哥斯達黎加的每1,000至2,000名天主教徒中應該有一名教士。可是,該國每4,000名天主教徒才有一名教士,僅達理想數目之半。這項數目有任何增加的希望嗎?
情形並不樂觀。在哥斯達黎加,神學院學生及教士的聖職任命數目正日漸減少。舉例說,1966年有15名教士受任命;1967年有10名1968年僅有4名;1969年有6名;1970年僅有5名。同時,中央神學院的入學人數也遽減。在1968年有21名;1969年僅有12名,1970年的數目則與上年相同。
為什麼走下坡
走下坡的原因很多。但基本的原因是人們對教會失去信心。他們看出教會的腐敗、在教義和政策上的混亂,甚至教會的領袖們也紛紛反叛,因此他們對教會大起反感。
只有很少哥斯達黎加青年對教會認真到要進入神學院的程度,甚至在這些人當中,有許多也在看到一位青年天主教徒所謂的「實際情形」之後便宣告退學。這位青年進入神學院已有四年,他說教士們的不道德使他失望和灰心。
許多哥斯達黎加人對教會的著重金錢也感到厭惡。不久之前,若干接受訪問的天主教徒將他們的教會稱為一種『生意』。教會舉行的賣物會、嘉年華會和賓果遊戲早已司空見慣,修女們則逐家逐戶向人勸捐。此外,教會內設置兒童遊樂用具和賭具也並不罕見。
許多人認為甚至宗教禮拜也設計成可以謀利。舉行彌撒或結婚儀式都設有勸捐。事實上,首都聖約瑟大教堂的一位教士受雇在某個時間主持彌撒時往往在同一時間受雇主持另一彌撒以賺取雙倍金錢。當然,他不會告訴『雇客』這壇彌撒是為兩批人主持的。
有一天這個教士預定為人主持喪禮,同一時間又為人主持婚禮,這兩項宗教儀式的性質是完全相反的!結果造成的混亂可想而知。兩批當事人都大感憤怒和厭惡。當教士被人以電話質詢何以作如此安排時,他憤然將電話掛斷了。——《聖約瑟民族報》,1970年十月十四日。
可是在教士和信徒之間造成最大混亂和分裂的也許是教會內部對性問題的分歧意見。例如,傳統的天主教徒學到原罪便是亞當和夏娃的最初性經驗。但現在的進步派或自由派的天主教人士卻另有看法。他們不再認為性是一種罪了,反之它是有益的。若是如此,於是有人問,為什麼教會禁止教士結婚呢?
一個與此有關的爭論是節育問題。許多教士和信徒並不完全支持教皇在這問題上所作的決定,雖然他們不願明白指出他的錯誤。一位教士在聖約瑟的一間中學發表關於「性與宗教」問題的演講時引起了一場有趣的討論。
有人詢問教士,「對於避孕藥品和用具的使用,教會採取什麼立場?」
教士引述教皇禁止天主教徒採用人工避孕方法的通諭來回答。可是,他說這項通諭並不是一項硬性規定。『這件事可以任由個人的良心決定,』他解釋說。
聽眾中有一位醫生質詢教士的解答怎可能與天主教會認為教皇萬無謬誤的教訓相符。醫生於是引證馬太福音23:4所說關於法利賽人『把重擔擱在人的肩上』的話,並說,「神父,你們教會領袖所犯的罪是否表明你們是現代的法利賽人呢?」
出席的天主教徒差不多百分之百聽了這話都拍掌表示贊成。
許多天主教徒已不再接納教會的教訓了,正如《紐約時報》1970年《百科年鑑》的441頁指出:「在教士獨身及其他事情方面,教會的改革問題差不多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對傳統的羅馬天主教立場是否相信——或說得更確切一點,不相信——的問題。」
結果
教會內部的混亂與分歧日益加深,道德的墮落亦然。在哥斯達黎加,已婚的人對配偶不忠者大為增加。人們都在窗口裝上鐵枝及長時要人留守家中防盜。甚至人們在教堂也受到警告要抓緊手袋。
此外,許多青年也由於憤怒和厭惡而開始以暴力毀壞教堂建築物及攻擊教士。艾斯加津的教堂於前年被搗毀。數日之後,在1970年八月九日,一群人企圖暗殺一名教士。他們在路上僻處以巨石擲擊他的汽車。1971年四月,大約有五十名青年佔據一間教堂三日,據云是要「抗議教會的壓迫。」
顯然天主教民眾看到他們教會的所作所為而大起反感。可是你認為上帝對此有何感想呢?他自然也對那不事奉他的宗教組織深惡痛絕;聖經透露他行將毀滅這一切宗教制度。——啟示錄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