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3 4/8 13-16頁
  • 近代的宗教與戰爭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近代的宗教與戰爭
  • 警醒!1973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聖戰」嗎?
  • 反過來又如何?
  • 各教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 支持希特拉
  • 宗教與革命
  • 什麼決定宗教的動向?
    警醒!1973
  • 各教會為何噤若寒蟬
    警醒!1995年
  • 真正的和平——會有一天實現嗎?
    警醒!1979
  • 導致和平與道德的宗教
    警醒!1973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4/8 13-16頁

近代的宗教與戰爭

很不幸地,宗教戰爭並不限於既往。它們也發生於現代。例如,你也許在新聞報導讀到關於在愛爾蘭的「天主教徒與基督新教徒之戰。」

自1969年以來,在這場鬥爭中的死亡人數已超過200,有數千人受傷。不久之前的報導說:「焚毀的商店、上了板的窗戶、被炸彈損壞的貨品廉售、空店櫥窗內的破碎人體模型——這一切都是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在市內戰爭所遺下的傷心殘跡。」

但是十字軍或「聖戰」又如何呢?你也許會認為,今日的宗教決不會像以往一般發起十字軍戰爭。但是宗教在現代確曾如此行。宗教領袖們也親自承認這點。

例如,1969年七月薩爾瓦多和洪都拉斯爆發了猛烈的戰爭。據一本百科全書的年鑑說:「開戰不久所造成的死亡和人間慘劇已達到在薩爾瓦多歷史上罕見的程度。」誰要對這場戰爭負責呢?

洪都拉斯的主教嘉倫薩指控薩爾瓦多的天主教教士以文字、言語和態度去煽動戰爭。他說他們稱這場戰爭為「聖戰」,並鼓勵天主教徒參軍。

這確是一件事實。近代的宗教與中古時代的宗教並沒有多大分別,教士們一樣鼓勵教友『去屠殺不信者。』例如,受人尊敬的教會歷史家班頓評論說:「美國各教會特別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採取十字軍的態度。」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聖戰」嗎?

很顯然地,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許多世紀前的「聖戰」有不同的起因。當時教會直接發起十字軍收復「聖地」。在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起於政治因素。可是教會在這場現代戰爭中所擔任的角色與在早期「聖戰」中間擔任的十分相似。

論到這點,克利門研究院宗教系主席候斯以倫敦主教溫寧頓·英格姆為例說明。這位主教鼓勵英國人說:

「去殺德國人——要殺盡他們;不是為了殺戮而是為了拯救世界;將好人和壞人,青年人和老人,對我們的傷者表示仁慈和惡意的人都一律殺盡……我曾說過一千次,我把這場大戰看作一場除惡務盡的戰爭,我把每個戰死的人看作殉道者。」

敵方又怎樣行呢?德國科倫的大主教對德軍說了以下的話:

「親愛的祖國同胞,夫主在這場正義戰爭中與我們同在,我們要與敵人作戰。我們奉天主的名命令你們要為了國家的光榮戰至最後一滴血。天主是智慧和公平的,他知道我們站在正義一邊,因此必定會使我們得勝。」

這些話使我們想起教皇烏爾班的呼籲,「去與野蠻人作戰吧」結果他發動了十字軍。可是倫敦主教和科倫大主教的話絕非異乎尋常。反之,這樣的精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瀰漫於雙方的各教會中。

班頓教授論及美國的各教會說:

「美國的各教派從未試過像現在那麼彼此團結及與國家同心合意。這是一場聖戰。耶穌的肖像穿起了軍裝,瞄準著槍管。德國人是蠻子。殺了他們等於為地上除害。」

這樣描述教士們的態度並無誇張之處。《幸福》雜誌有一篇社論觀察說:「對敵人的這種憎恨,被教會中人對德國所作的抨擊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亞伯蘭姆所著的《教士提倡武力》一書中,有一章題名為「聖戰」;他在其中描述教士們如何全力擁護戰爭。例如,該書論及蘭杜夫·麥金在華盛頓的教堂講演上呼籲說:

「上帝召集我們作戰。我們所打的是他的仗。……這場戰爭的確是十字軍,是有史以來最偉大和最神聖的戰爭。它有聖戰最深長和最真實的意義。……不錯,正義的君王基督呼召我們與世上不潔和可憎的勢力[德國]作殊死戰。」

同時,《基督徒紀事報》的編輯狄芬伯克在一篇社論中寫道:

「當然,作為基督徒,我們說基督贊成[戰爭]。可是他會作戰和殺人嗎?……他絕不會放過這個殺敵的機會!他會拿起刺刀、手榴彈、炸彈和來福槍去殺死與他父的王國作對的仇敵。」

這些言論使你吃驚嗎?然而,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許多教士和宗教刊物的言論。交戰雙方的宗教領袖們都很少反對戰爭和殘殺。亞伯蘭姆說他無法提出一名反戰的教士。

因此可想而知,難怪英國陸軍准將郝魯滋亞說:「基督教會為我們製造出最佳的嗜血殺人者供我們大量運用。」

反過來又如何?

可是,倘若交戰國中的各教會成功地教導會眾曉得殺害同胞是不對的,特別是殺害同信仰的基督徒,則情形將會如何呢?既然那些國家的民眾都自稱為基督徒,戰爭自然無法打下去了!

論到這個問題,當時一位著名的猶太律法師惠錫爾說:「各教會和猶太會堂未能領導民眾乃是導致現時戰爭的因素。」各教會無一例外地在領導民眾揚棄戰爭方面完全失敗。

各教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任何不同之處嗎?據報基督新教著名的神學家尼布亞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許多美國基督徒放棄和平主義而承認與希特拉作戰在道德上是必需的。」

現代歷史家史托斯說:「以整體而論,各教會不但衷心地將自己投入戰爭中。……而且積極地擁護戰爭。有些甚至稱之為宗教戰爭。」

在法國和英國,各教會也聯合支持國家主義。例如,羅馬天主教金伯利大主教稱法國之戰為「保衛文明、國家法律、人類道德、自由,總而言之,保衛人道的戰爭。顯然各教派均領導民眾參加抵抗德國之戰。

可是德國的各教會又如何呢?它們擁護希特拉嗎?它們有支持他的黷武主義嗎?

支持希特拉

在1933年,德國與梵蒂岡簽署了一項協定。協定的第16條款規定天主教會每個主教在任職之前必需「宣誓效忠」於納粹政權。第30條款規定在每次大彌撒之後的禱告必須說「為了德國及其人民福利而作。」

在1936年,當各地風傳天主教反對希特拉政權之際,大主教富哈伯在六月七日的傳道演講中說:「你們都目擊這件事實,各教會在星期日和假日彌撒中的禱告均依照協定而行。……由於有人懷疑我們對國家的忠誠,我們感覺不勝憤怒。」

各教會將德國人帶到那裡呢?維也納大學羅馬天主教的歷史教授希爾解釋說:「在德國歷史的冷酷事實中,十字架與卐字黨徽保持緊密的團結,納粹軍的勝利消息甚至從德國大教堂的高塔傳出,卐字旗在祭壇上飄揚,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神學家、教士、信徒和政客都樂意與希特拉攜手結盟。」

在1939年九月十七日,德軍進侵波蘭之後兩星期,德國的主教們發表一封聯合的公開信,他們在信中說:「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我們曉諭天主教兵士們忠於職守,服從領袖和準備作個人犧牲。我們呼籲信徒一同熱切祈求全能天主的聖恩,使這場戰爭大獲全勝及為祖國帶來和平。」

在1940年夏天,天主教的柏高斯基主教說:「德國人民……有一個無愧的良心。……德國知道所打的是正義的仗,是純粹出於自衛的。」

《紐約時報》在1939年指出:「德國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各教會在定期刊物中發表許多曉諭性質的文章,解釋軍人衛國有責和勸勉德軍要以聖米迦勒的精神作戰,為德國爭取勝利及贏得正義的和平。」

各教會將德國人帶至何處豈不是顯而易見嗎?薩恩教授寫道:「對於為希特拉作戰,仰望宗教領導階層予以靈性上的引導與指示的德國天主教徒所得的答案差不多與他們從納粹統治者本身所得的相同。」

他們所作宗教的指導可以從教友全體支持戰爭一事見之。希爾教授解釋說:「德國天主教徒為數約三千二百萬——其中一千五百五十萬是男子——祇有七個人公開拒絕服兵役。七人中有六名是奧國人。」德國基督新教徒的情況也與此相同。

因此在每個國家中各教會都帶領屬下的教友參戰。天主教徒在戰場上殺戮天主教徒。新教徒殘殺新教徒。戰爭雙方的教會領袖都向上帝祈求勝利!

將上帝的名與這些惡行連接起來為上帝帶來多大的羞辱!聖經的話正好適用於各教會之上:「他們說是認識上帝,行事卻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惡的、是悖逆的,在各樣善事上是可廢棄的。」——提多書1:16。

宗教與革命

教會領袖不但支持國際戰爭,而且支持國內革命。在1937年,西班牙的天主教徒受許多教士慫恿去支持佛朗哥將軍反對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可是現在,主教和教士們不喜歡佛朗哥政權,於是近來又請人「原諒」教會以往對他所作的支持。

關於目前的看法,路德會神學家布魯爾總括地說:「對於這件事,我們在神學家們當中發現一項顯著的趨勢,認為基督徒可以參加革命。」最近羅馬天主教在英國的主教們說:「不要僅是責備那些使用暴力反抗權威的人,也許權威人士犯了更大的暴力之罪。」

既然如此,你會感覺詫異今日的教友參加政治革命嗎?美國德州柯士甸市愛德華大學的神學講師薛利斯丁評論說:「基督徒正決心儘快改革不公平的制度。這意味到在有些事例上各教會可能要鼓吹暴力。」

因此,對於戰爭和暴力,世界宗教的記錄是清晰而可怕的。世界宗教必須對啟示錄18:24所說「地上一切被殺之人的血」負主要的罪責。

那末,世界的宗教對蔓延世界的不道德又負有什麼罪責呢?它在這件事上擔任什麼角色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