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值得努力維持嗎?
星期六午餐剛罷,每個人正站立起來之際,一位男子突然向身旁的人倒去。他被人扶起坐下,可是卻因心臟病猝發而幾乎立即死去。他年僅三十四歲,體重稍嫌過度。
這樣的事若僅發生一次已足以令人嘆息。但心臟病猝發的事件卻每天打擊著三十多歲、四十多歲和五十多歲的人——使之死亡或殘廢。這是一種流行病《1970年紐約時報百科年鑑》說:「我們正生活在泛疫[廣泛的流行病]的新時代,因為西方國家差不多有半數男子(婦女的比率也在增加中)死於一種疾病——心臟血管疾病,或說得更具體,即冠狀動脈[心臟]的不妥。」
這種病何以在物質繁榮的西方國家特別普遍呢?它為什麼會在這個世代如此流行呢?醫藥專家們一致認為有幾種促成的因素,每種因素都對身體健康有不利影響。
身體健康是什麼?
據一位醫生說,一個健康的人可以進行日常活動而不致受到疲勞所阻礙。同時,健康的人有足夠的潛在體力可以安全應付意外的急事,且有餘力在閒暇時作消遣。
因此身體健康的人可說是具有抵受緊張的能力。緊張也許來自辦公室的繁重工作或家庭事務,來自幾乎發生的意外,趕乘公共汽車等。這些活動需要人付出額外的體力,將更多養氣輸送入組織裡和帶走額外的廢物。這需要從心臟輸出較多的血液去加速血液循環。
可是健康不佳的人又如何呢?在這些場合裡,身體機能未能作出適當的反應。這可能相當危險。許多時我們聽到有人在緊張情況下昏倒。例如,每年冬天都有不少人在路上鏟雪時暈倒。他們的心臟及循環系統的力量不足以供應增多的血液量,於是他們遂不支倒下。
身體健康確是可貴的。它不但使人較為安全——有能力應付緊張情況而不致發生危險後果——且能在每一方面都改善個人的能力。健康的人精神奕奕、容光煥發、精力充沛而更能享受生活樂趣。
因此你可以確信,努力維持健康是值得的。可是什麼努力值得推薦呢?什麼因素對健康有不利影響,而能夠促成寇狀動脈的不妥呢?
健康的大敵
對健康不利的因素之一是肥胖和吃太多脂肪豐富的飲食。人若吃太多豐富的食物,體內的脂肪便會積聚起來——美國有半數成年人體重過度。但更嚴重的是隱形脂肪的積聚,特別是積聚在心臟冠狀動脈壁內的。重要動脈發生栓塞往往導致致命的心臟病猝發。
調查透露,很少吃豐富食物的非洲班杜族人和其他的人在冠狀動脈壁內很少有脂肪積聚,因此很少患心臟病。但在繁榮國家的人當中,動脈積聚脂肪卻非常普遍。發人深省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北歐諸國的民眾在飲食上嚴格限制熱量和脂肪,心臟病也戲劇性地減少。
因此,留意飲食對於保持身體健康和減少心臟病猝發機會顯然十分重要。請記得,身體肥胖意味到體內脂肪正積聚在動脈裡,使動脈狹窄而發生危險。所以要避免體重過度!此外,限制或避免用動物油所炸的食物,以及盡量利用蔬菜、生果、瓜類和穀物作為營養來源都是值得推薦的辦法。
有人認為促成健康衰弱的另一個因素是今日那種高速、緊張的生活方式。過去人們的生活並不像今日的人一般加速步調、分秒必爭、競爭劇烈和隱含敵意。雖然這方面的影響頗難估計。有些專家都相信這是心臟冠狀動脈疾病激增的一個基本原因。心臟病專家斐烈特文解釋說:
「我敢說——我們有不少資料支持此說——一個人若不斷需要在太少時間內做完太多的工作,以致在他心裡形成一種時間的緊急感,或者一個人若要和別人苦苦競爭,這種掙扎會使心臟冠狀動脈疾患的可能性大為增加。……這種內心不安所產生的生物化學力量本身很可能促成心臟病的猝發。」
一輛汽車若是不斷地以最高速度行駛,引擎的壽命必然減短。事實上,數以百萬計的人正是這樣驅策自己——熱衷於出人頭地、追求較高的地位、在工作上與人爭勝——結果僅是突然倒下而已。這當然是不值得的!真正的幸福未必由於擁有更多的物質東西。——提摩太前書6:8-10。
健康的公敵
我們現在討論一下一種特別普遍的健康公敵——現代的久坐生活方式。有人認為這是心臟血管疾病激增的主要成因之一。今日一般人的目標看來是要盡量使肌肉不必活動。
汽車代替了雙腿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而電動駕駛盤和電動車窗使人甚至連兩臂也不需動一下。商業樓宇的電梯將工作人員逐層樓運送。在家裡有電動擦鞋器和電動牙刷。草地上的草則用自動推進式的刈草機剪除。若要轉換電視台節目,只需坐著不動,按一下遙遠控制器便行了。
由於強調『舒適生活』體力活動差不多全被免除了。事實上,不少辦公室文員每日最辛苦的工作僅是入浴和更衣!但是缺乏運動真的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嗎?
不錯,證據表明從事久坐生活的人比從事體力活動的人更易患心臟病。
例如,一項調查指出,在樓梯奔上奔落的倫敦雙層公共汽車售票員與司機比較,心臟病猝發率少了一半。此外,根據對寺院僧侶所作的調查透露,在相同的環境和飲食下,耕作的僧侶比從事久坐的僧但較少患心臟病。
權威人士差不多一致認為運動對健康生活非常重要。美國維蒙特大學心臟血管研究院院長尼雅伯博士清楚指出:「缺乏運動是心臟冠狀動脈疾患的主要原因。」
但此說的原因何在呢?為什麼我們需要運動才能活下去呢?
心臟的機能
我們的身體由600股肌肉構成,其中以心臟最為突出。心臟的正常跳動每分鐘約70次,或一日約100,000次。在這段時間內它將七噸以上的血液輸往全身超過60,000哩(97,000公里)的血管。但這樣的工作對心臟說來並不困難。它還有很多餘力。
例如,在運動之際,只要有所需要,健康的人的心臟每一下跳動可以泵出雙倍的血液。它的跳動速度也可以增加到一分鐘180次而有效地送出血液。因此心臟輸出血液的機能可以增至平常的五倍,一分鐘泵出二十八夸脫的血液來滋養全身的肌肉。耐力強的運動員的心臟甚至具有更大的機能!
心臟既具備如此驚人的工作能力,久坐的人的心臟自然會因活動不足而受到有害影響。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院的格蘭博士評論說:「長期剝奪這個驚人器官的最大限度機能乃是致病之由。這樣行不啻將手臂用繩縛住;這樣手臂的肌肉便會衰弱萎縮,以致僅能從事小量工作。倘若突然要從事急切的大力活動,便力有不逮了。很普遍地,未經過鍛鍊的心臟若遭遇這種情形便會突然發作心臟病。」
心臟的需要
心肌需要恆常和大量的血液來滋養。心的重量雖然僅及體重的1/200,但卻需要全身血液量的1/20。心臟的血液並非直接來自輸入和送出血液的心室,而是先行通過兩條冠狀動脈而來。這些大動脈包圍著心臟,將血液送往分布心臟各處的許多細微血管。這些血管所攜帶的養氣和其他養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動脈與心臟病有直接關係。
經常運動的價值
那末一個人若久坐又如何呢?這樣供應血液給肌肉的動脈便會變成較狹牢,許多小血管甚至完全消失。因此供應肌肉的血液和養氣便會滅少。甚至全身的血液量也會減少。若遇到緊急事故,倒如突然緊張或冠狀動脈「阻塞」,便會有什麼事發生呢?循環系統可能無法以充分養氣供應心臟,於是促成了心臟病猝發。
在另一方面,一個人若經常活動又如何呢?在作劇烈的體力活動時,流經骨骼肌的血液增加了差不多十倍,而這些肌肉的養氣消耗量可能增加至百倍。因此經常運動可以使人的動脈擴大而能夠運送更多血液。同時,在肌肉組織內有更多血管張開,形成更多新路線來輸送養氣。在這方面心肌尤其獲得莫大益處,因為即使一條動脈發生「阻塞」,輔助路線所供應的血液也許足以維持心肌,使其不致因缺氧而停止。
經常的體力活動也能增強心臟的抽唧作用,結果以較少的跳動便可獲致同等效能,使經過調節的心臟獲得更多休息。每分鐘心臟跳動八十次或以上的久坐人士可以藉著經常運動使心跳速率顯著減低而讓心臟有更多休息。
體力活動的特別益處是強化心臟,使其在壓力之下能夠發揮更大功效。這是很容易證實的。例如,在一次試驗中一組白領階級人士要做二十分鍾的運動。他們的心跳頻率平均增至每分鐘170下,大約相當於未受過鍛鍊的人的最高安全速度。可是,每日經常從事運動至八十四天之後,這批人平均的心跳頻率僅增至每分鐘142下。他們的心臟以較少的努力便可做同等的工作。他們的健康增進了。這意味到心臟能夠更有效地忍受壓力,因此心臟病的危險也較少。
努力維持健康
顯而易見地,人的身體是設計成要運動的。然而,在滿足這方面的需要時,明智之舉是保持適度;不要過度強調身體的訓練以致忽視了靈性的健康。——提多書2:2;提摩太前書4:8。
從事久坐職業的人的疲勞感往往與缺乏運動有關。體力活動可以幫助人精力充沛和克服疲勞。養成步行的習償乃是良好的開始。在短短的路程上何不安步當車呢?一位醫生說:「一個人若從少年時養成健步的習慣,這件事本身可令人在患上心臟冠狀動脈病時大大減少殘廢和早死的危險。」
其他體力活動也是很好的。游泳、騎腳踏車、洗汽車、園藝、剪草——這些活動都需要運用體力,持之有恆可使從事久坐職業的人士大大獲益。步行上樓面不乘電梯也是促進健康的良好方法。
然而,有一點是值得留意你在你的血液循環系統尚未藉著經常活動而提高效率之前,切忌從事過於劇烈的運動。運動量應該逐漸增加,並要避免一次行之過度。這樣心臟和血管便會逐步增強而不致受到傷害。
身體健康是值得努力雄持的。問題是:你願意付出所需的努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