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危害生命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千千萬萬的男女心臟病發作。許多患者都能夠康復過來,只有少數出現後遺症。可是,也有不少患者就此與世長辭。此外,由於心臟機能嚴重受損,有些患者「能否恢復過正常的生活也大成疑問」,心臟科醫生彼得·科恩這樣評論,然後補充說:「所以,要盡可能防患未然,這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心臟是負責抽送血液循環全身的一組特別肌肉。心臟病(心肌梗塞)發作後,由於血液供應中斷,局部心肌就會壞死。為了保持健康,心臟需要吸取氧和其他養分,這些營養要素都是由血液輸送的。通過環繞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心臟就可以得到必需的氧和養分了。
心臟任何部分都可以發生病變。不過,最常見的就是動脈粥樣硬化,一種隱伏的冠狀動脈疾病。動脈所以粥樣硬化,是因為脂肪沉積物在動脈內壁上形成斑塊。久而久之,斑塊就會增厚變硬,引致動脈變窄,妨礙血液流到心臟去。心臟病發作主要是由這種隱伏的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
要是有一條或多條動脈受到阻塞,心臟就得不到所需的氧,結果引起心臟病猝發。動脈即使沒有大幅變窄,沉積的斑塊也可能會碎裂,碎片一跟血液接觸,就會在內壁上形成血凝塊(血栓)。此外,有毛病的動脈也可能較易引起痙攣。血凝塊可以在發生痙攣的部位形成,同時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使動脈進一步收縮,進而誘發心臟病。
心臟肌肉要是長期缺氧,附近的細胞組織可能會壞死。跟某些組織不同,心臟肌肉不會再生新的細胞。發病期越長,心臟受損的範圍就越大,致命危險因而大增。心臟的「電力」系統(即傳導系統)如果出現毛病,心臟的正常節律就會產生紊亂,心臟也可能開始不協調地快速搏動(纖維性顫動)。心律一旦失常,心臟就不能有節奏地把血液抽送到腦細胞去。不出十分鐘,腦功能就會全部停止,病人隨即死去。
所以,盡早找專科醫生檢查,並接受治療無疑關係重大。這樣做可以使心臟不致繼續受損,也可以預防或治療心律失常,甚至可以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