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3 12/8 29-30頁
  • 『增加憂傷的知識』——必需避免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增加憂傷的知識』——必需避免
  • 警醒!1973
  • 相似資料
  • 給現代的智慧之言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 這位智者的話是什麼意思?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 獲致永遠的快樂所需的東西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 耶和華運用『愚拙的事』拯救相信的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12/8 29-30頁

「你的道就是真理」

『增加憂傷的知識』——必需避免

「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道書1:18)這是智慧的所羅門王在上帝感示之下所得的結論。可是為什麼他會立下這樣的結論呢?這句話會使我們遲疑不敢獲取更多知識嗎?

我們應該記得,在傳道書中,所羅門查究有罪、垂死的人類「極重的勞苦」。他說:「我專心用智慧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上帝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傳道書1:13,14)因此所羅門在這裡所查究的智慧和知識並不包括贏得上帝嘉許和祝福所必需的知識在內。

增加屬人或俗世的知識可以使人增加憂傷。這種知識可以帶來挫折和愁煩。因為人會發覺在不完美的人類社會中有這麼多弊病人無法糾正的,這無疑會使人大感痛苦。所羅門強調這點說:「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傳道書1:15。

同時,人的壽命十分短促。隨著知識和智慧的增加,他意識到運用知識和智慧的機會多麼有限。當難題和不利的情況使他無法充分運用所得的知識和智慧時,他便會更加感到挫折。

但這並不是說人應該為了避免痛苦而摒棄一切人間知識。因為在每種事業上,無論是商業、技術、職業或其他事業,都需要某種程度的知識。這種知識可以保護人避免不必要地浪費資源、努力或才幹。事實上,人為了繼續生存,知識是必需的。傳道書7:12說:「唯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不錯,知識能保護人,不但使人避免由愚昧或笨拙所招致的災禍,而且避免從惡習、放縱的情慾和有害的情緒所帶來的自我毀滅。

人間的知識和智慧無疑比愚昧無知有更大價值。所羅門王評論說:「我便看出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裡行。」(傳道書2:13,14)智慧人的眼光可以真正察看、審視和觀察人和事。他的眼目可以輔助智力,而智力則可以養心。但缺乏知識和智慧的人卻因缺乏領悟力而所見不廣。他的眼「望著地極」。(箴言17:24)他東張西望,沒有明確的目標,思想亦散漫不堪。這對自己和別人均有害處。

但並非一切人類知識和智慧都是有益的。「世界的智慧」可能與上帝大相逕庭。因為人類世界的一般觀點、方法、標準和目標都偏離上帝而往往與上帝的旨意相反。關於這件事,使徒保羅寫道:「上帝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麼?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上帝。上帝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猶太人是要神跡,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受苦柱]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因為上帝的愚拙總比人智慧,上帝的軟弱總比人強壯。」——哥林多前書1:20-25。

在古代希臘人和猶太人看來,掛在一條柱上的死人是一件「軟弱」的東西。這成了猶太人的絆腳石,因為他們把掛在柱上的人視為被咒詛的。在希臘人看來,藉著一個人死在柱上可以成就善舉實在是一種愚拙的主張。可是耶穌在受苦柱上的死亡其實並不是一件軟弱的事,也不是愚拙的事。反之它奠下基礎使上帝應許賜給一切順服人類的祝福得以實現。拒絕這項贖價安排的俗世智慧、其實才愚不可及。

同時,一個人無論具有多麼高深的知識和智慧,想以職業技術、商業才幹、行政手腕、科學和哲學知識來挽回現行的事物制度均已注定失敗。一切努力若用於無視上帝的贖價安排和他對人類的旨意的事上,知識便會成為毫無價值。它並不能帶來理想的結果,因此比無知好不了多少。這正如詩篇127:1所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

我們若要避免由於誤用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所帶來的痛苦,我們就必需規避每一件與造物主及其旨意,相反的事。我們必需將知識建於正確的基礎上。這個基礎是什麼呢?約伯記28:28回答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

敬畏耶和華便是對他懷有深深的敬重;這是一種唯恐令他不悅的健全畏懼。一個人若對造物主懷有健全的敬畏,便不會故意將知識用來謀求自私的利益;反之他會將知識用來造福同胞。這種以敬畏耶和華為開端的智慧可以造成更好的人和改善人與人間的關係,因為這種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各書3:17。

由此可見以造物主為中心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人類的知識雖然局限於壽命的短促而不能盡量運用但也有若干價值,因此我們需要獲得某種程度的知識。可是與上帝的旨意相反的知識我們便務需規避以免徒勞無功。追求「虛假的『知識』」會使我們失去上帝的嘉許和祝福,以致無法獲得以敬畏耶和華為開端的智慧。——提摩太前書6:20。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