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3 10/8 4-6頁
  • 對「和平世代」的希望何以大增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對「和平世代」的希望何以大增
  • 警醒!1973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有新發展在醞釀中嗎?
  • 差異之所在
  • 人在謀求國際安全方面所訂的計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為什麼現在列國竭力尋求和平?
    警醒!1973
  • 聯合國多強的一股世界力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 聯合國有什麼事發生?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10/8 4-6頁

對「和平世代」的希望何以大增

我們這時代發生了不少出人意表的事件。這些事件的真正意義比表面所見的深刻得多。

無疑你留意到僅在短短的一年之內世界發生了一連串令人驚訝的改變。這些事件包括:

● 經過了二十二年之後,共產中國——控制著全球五份一以上的人口——終於進入聯合國組織成為會員。在1971年末中共成為五個安理會會員國之一。

● 美國總統在歷史上首次訪問中國大陸,在1972年二月作「和平之旅」。結果使中美兩國二十餘年來在貿易、旅行、和通訊方面的隔閡為之打開。

● 一項具有決定性的四國公約簽訂,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分裂的東德和西德間的關係大為改善而較接近。

● 1972年五月在莫斯科舉行高峰會議,美國和蘇聯的領袖正式簽訂一系列的協議。這些協議包括:

1975年美、蘇聯合太空飛行計劃。

科學和技術資料的互相交換。合作解決醫藥及公眾衛生難題。

共同研究和致力於保護人類環境,防止染污的增加。

訂立協約防止兩國艦艇在公海上互相抗衡的危險。

特別重要的是,訂立裁軍協約以削減勞民傷財的核子武器競賽。

簽署了這些協約之後,兩個超級大國不久更進一步開始實行重大的貿易計劃,包括俄國向美國購買七億五千萬美元的穀物在內。蘇聯和美國一間石油公司也達成一項億萬美元的協議合力發展俄國石油和煤氣礦藏。

● 然後,從1972年六月開始,列強展開前所未見的外交活動。各國代表奔走往來於各個首都之間。解決印支半島的長期流血紛爭希望大增。印度和巴基斯坦則召開高峰會議以解決彼此間的歧見。在韓國漢城所舉行的亞洲及太平洋九國會議中,大多數與會國家對共產中國一改前態。使舉世驚異的是南韓和北韓竟發出聯合宣言揭露在統一全國的問題方面獲致原則上的協議。

有新發展在醞釀中嗎?

美國、中共和蘇聯的戲劇化行動所導致的友好關係引起了舉世的評論。許多國家表示希望的確有新的局面在普世發展中。

生活雜誌的社論說:「我們現在好像站在一個巨大的門檻上,三個大國均準備放棄較劇烈的理念而代之以常識和互惠。」

羅拔·史提芬在倫敦《觀察報》把美總統尼克遜描述為「具有遠大的國際眼光,志在奠定一個新世界制度的基礎。」

蘇聯總理柯錫金將莫斯科高峰會議的結果譽為「一切愛好和平人士的勝利,因為安全與和平乃是這個會議的共同目標。」

但是何以要將這些謀求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行動視為和以往的努力有所不同呢?這些行動有些什麼異乎尋常之處呢?

例如,請考慮一下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有什麼事發生。這場前所未見的大屠殺使各國大為震驚,因此他們遂決定:「我們必不再容這種事情發生。於是他們組織國際聯盟以『保證世界和平與安全。』」可是十九年之後這個組織便垮台了,結果爆發了一場甚至更大的衝突。在《把槍打成犁頭》一書中,小克勞德教授指出這項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國聯是專為了防止[另一場]世界第一次大戰爆發而設立的,」正如「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是造來在[另一場]世界第一次大戰中取勝」一般。他們僅是回顧既往而沒有預見到當時正醞釀著第二次世界衝突的新環境。

毀滅力量遠超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原子彈在日本爆發為結束之後,國聯改頭換面以聯合國的形式出現。根據聯合國的憲章,這個組織的目的也是要各國間「保持國際的和平與安全」。可是成立不及幾年,它的主要支持者——英、美、法、蘇和中國——已產生了嚴重的分裂,東方和西方被「鐵幕」所分隔。

那末現時各國所作的和平努力跟以前的努力有什麼差異呢?

差異之所在

首先是,與國聯及聯合國不同,這項和平運動並不是在全球性的衝突發生之際,也不是緊接著世界大戰之後,在大屠殺的恐怖記憶猶新之際進行的。反之這項和平運動是在一段比較和平的時候為了要『消除』可能引致核子總體戰的潛在環境而展開的。

這也意味到,它不是由戰勝國加於無力反對的戰敗國和弱小敵人身上的單方面和平安排。事實上,這一點使不少人對事態的發展大感驚異。

在一方面,人們看見財富和核子力量遠較高強的美國對中國採取修好態度。他們看見美國總統不遠千里訪問北京以期使地上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不致孤立,同時打開新的通訊與貿易關係之路。

在另一方面,美國在「莫斯科高峰會議」中宣布願意接納與世界第二超級大國蘇聯保持「核子均勢」的情況。在1960年代,美國堅要保持「核子優勢」。但現在它僅談及擁有「足夠的核子力量」而已。

《時代》雜誌將這個會議稱為「迄今最奇怪的高峰會議」。正如該雜誌指出,雖然美國正在封鎖北越海港和繼續轟炸其鐵路線,莫斯科的高峰會議卻如期舉行。蘇聯新聞對美國全力阻止它供應武器與共產主義盟邦僅是輕描淡寫,但卻大事宣揚俄國在高峰會議中所作的努力而譽之為謀求和平的重大成就。

然而,這些和平運動還有一項更特出的因素,其中的意義卻很少人意識到。這項未為人注意而饒有意義的因素是什麼呢?

這件事與宗教有關。

你也許會提出異議說,「宗教跟這一切有什麼關係呢?宗教對這件事有什麼影響呢?請考慮以下的證據。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