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飛行怎麼了?
在1969年七月二十日,普世億萬的人均緊緊注視著電視機。他們從電視觀看一項驚人的偉舉發生——第一個人踏足在月球上。
當美國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著陸之際,他聲稱「人類」己「踏進了一大步」。各處人士的興奮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有人認為此舉已打開了進入太空之路。他們談及飛往其他行星,甚至從事「星際的」有人飛行。
可是美國的六次登月飛行已在三年後的1972年結束;從此便聲沉影寂。現時並沒有其他登月計劃。有的僅是1975年美-蘇聯合環繞地球軌道飛行,美國太空人在「太空交通車」完成之前並不打算再進入太空,而「太空交通車」計劃卻要在1980年才完成。
月球登陸雖曾一度激發人們的幻想,但情形己今非昔比。大多數人已不再起勁地談論月球殖民地,月球旅程所發現的重要事物或帶回更多的「月球岩石」。反之,大多數人對月球探險的興趣看來已消失無遺了。
事情究竟怎樣了?何以美國不再計劃登陸月球?何以大眾對這件事如此不感興趣?
失望的原因
誠然,登月飛行的確是驚人的成就。能夠登陸月球是人類歷史上的偉舉。再者,這使人能夠從月球和太陽系的其他部分獲得更多知識。有些知識是可以用在工業上的。
但許多人認為花費億萬美元送幾個人去月球是一件本大利少的事。他們認為對太陽系獲得的額外知識和造益工業的知識可以從花錢較少的無人太空探測獲取。有人甚至感到將金錢、腦力和勞力用於地球的其他科學或工業計劃上會好得多。
僅是太陽神的登月旅程便耗去200億美元以上。其他「太空」探險的費用更大。既然人類當中存有這麼多的貧窮、飢餓、短缺和其他難題,政府卻花費這麼巨量的金錢去從事他們認為很少實際利益的事業,人們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大多數人覺得政府若慳吝這筆錢而將稅款退還一部分給民眾,他們無疑會快樂得多!
這種失望已受到普遍承認。當「太空實驗室第三號」在1973年末載著三個人環繞地球飛行八十四天之際,《紐約時報》評論說:
「經過16年的太空飛行之後,一連多週有人每93分鐘環繞地球一次這件事實很少為人注意……
「自阿姆斯壯在『月球踏進一小步,人類踏進一大步』之後不過四年半,已經甚少人為了不再有人登月而抱怨。」
《時報》論及「每艘新太空船升空,人們的反應均十分冷淡。」專欄作家柏加評論說:
「在甘迺迪角觀看那些無休止的倒數看來已變成毫無意義。
「且以前往月球為例。我們所有人都知道科學家們對於從月球拿回的岩石、塵土和什麼東西都大感興奮,但我們卻不應掩飾我們這些不是科學家的人的反應。
「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登月飛行,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有一種不愉快的衝動去想道,『於我何干?』
「有幾個人已經順利地去過月球,他們抵達之後除了步行十四哩路之外無事可做。這件事在懷俄明州也可以同樣行,不但費用較廉,而且風景較佳。
「這件事固然是奇妙的,但它其實並沒有為我們大多數人打開任何機會,而且我們也看不出這會對人類的命運有什麼改善之處。」
同時,更加明顯的是,既然將幾個人送離地球也需要這麼大的努力,普通人在一生中自然沒有希望去太空旅行。離開地球前往月球或任何其他地方是沒有廉價機票的。事實上,現時在地球上旅行也很難買到廉價機票!
更加令人失望的是登陸月球所得的結果。例如,科學家們希望從六次登陸月球所帶回來的逾800磅月石會在決定月球的起源方面有所貢獻。但《紐約時報》報導說:
「首次登陸月球之前多年,科學家們對[月球起源]的種種學說發生了猛烈的爭論,但這場論戰並無任何結果。——
「人人都期望登陸月球可以立刻解決這場爭論:我們顯然以為一經發現月球是由什麼物質所組成,便能夠決定它來自什麼地方。……
「這些希望並沒有實現。月球岩石的分析顯示月球的化學成分與地球不同,因此證明月球並非來自地球。但它也沒有提示任何其他理論。
「月球的起頭依然和太陽神計劃之前一般是個奧祕。」
使科學家們失望的另一點是,月球證明並沒有任何生物。它也沒有暗示以前曾有生物存在。有些科學家以為月球會有助於支持關於生物起源的進化理論,但他們的希望已告幻滅了。
不受歡迎
何以有這麼多人失去興趣的另一理由是他們現時意識到太空飛行的不適已成為飛行者的一項重擔。它並不是使人希望將其代替家庭舒適的東西。它的危險不但來自可能發生的意外、宇宙射線和隕星的撞擊,同時也來自受困的狀態和身、心、情緒所受的壓力,這些都被認為不受歡迎的因素。
例如,離開地球重力場的長期失重狀態對身心均是一項挑戰。它使太空人的循環系統、肌肉、體液和身體機能發生不利的變化,同時使骨中的鈣質枯竭。
在1964年,兩名美國太空人環繞地球飛行四天之後,開始出現另一項不利的後果。醫生們為重返地球的太空人被查身體時發現他們在環繞軌道時失血。另一次飛行之後所作的實驗證實了這件事。在雙子星5號的八日飛行中,兩名太空人失去了百分之8的紅血球——大約相當於半品脫的血液。隨後的十四天飛行使兩名太空人失去差不多一品脫的血!
同一現象也出現於較新近的太空實驗室使命中,『太空實驗室』由幾組太空人作了三次的環繞地球飛行。第一次飛行的隊員失去了百分之15的紅血球;第二隊失去百分之12。第一隊人大約失去百分之10的血漿;第二隊人失去百份13。第三隊人也患失血。
論到這點,阿特蘭大的《憲法報》說:「不論原因何在,紅血球、血漿和體液細胞的喪失乃是太空醫學的一個嚴重奧祕。若說將來的有人太空飛行有賴於這個問題的解決雖然有點誇張,但真理離此必不太遠。」由於這件事,一位太空人說:「我不願根據目前的知識作明日的火星旅行。」
太空飛行不但使人失血,返回地球的太空人要經過多週的時間才能恢復在飛行中所失的血。有一次,一位太空人經過四星期之後,身體才開始製造新的紅血球。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也提出使大多數人對太空飛行不感興趣的另一個難題:
「[太空實驗室3號]的隊員所遭遇的最令人困惑的難題之一是由飲料水中的氣泡,無重狀態和太空食物所共同促成的。
「當有人問到他們所面臨最大衛生難題時,太空人波克爾解釋說:『我們要排泄許多氣體。我不願將這件事一笑置之,因為我認為一天排泄500次氣體並不是好事。……唯一可以告慰的是每個人的排泄次數都不相上下。』」
較長的飛行,例如人們時常談論的火星飛行,要需時兩年,這自然會產生更嚴重的難題。因此《星期六評論/世界報》說:「美國太空航空總署的醫生們警告,即使太空人在火星上或者做得不錯,但在返回地球[重力場]時務要留心他的腳步。他若在著陸之後急於運用他那缺磷和缺氮的肌肉,即使跌了一交也會有使他那缺鈣的骨骼折斷的危險。」
較為現實
為了以上和其他種種原因,近來對於載人飛往月球或太空任何地方一事已出現較為現實的評估。目前有關方面已了解到人在太空所作的「進步」是極為有限的。不少科學家甚至認為登月飛行僅是『蝨子跳躍』而不是進入外太空的旅行。
目前人們也更加體會到在這個時候派人「前往遙遠的恆星」是荒謬的。太陽系以外最近的恆星也是這麼遙遠,以致人花一生的時候也不能到達。即使能夠,像太陽這麼充滿火焰氣體的星球也會燒毀任何太空船。
倘若載人飛往月球或以外真的十分有用的話,各政府便會爭先恐後去攫取利益了。可是這種情形卻沒有發生。冒險的熱心無疑已經消退了。因此登月飛行雖然哄動一時,所耗費金錢之巨和所得實際利益之少已使政府和平民對此興趣冷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