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7 12/8 24-27頁
  • 你看過上帝在深海中的傑作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看過上帝在深海中的傑作嗎?
  • 警醒!1977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驚人的建築家
  • 奇異卻成功的合作關係
  • 海的能源節約者
  • 探測海洋是永不沉悶的工作
  • 動物世界中的合夥互惠
    警醒!1988年
  • 紅海波濤下的奇妙世界
    警醒!1994年
  • 瀕於滅絕的珊瑚
    警醒!1996年
  • 魚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警醒!1977
《警》77 12/8 24-27頁

你看過上帝在深海中的傑作嗎?

人會利用頭腦去成就豐功偉業。但他通常若非模仿自然界的東西,便是發覺他的發明和設計在許多世紀之前已被植物或動物界所使用。還有許多自然現象是人所不能仿效的。在龐大的海洋深處,我們發現無盡的奇觀。

請考慮一下這些奇觀的例證之一,冷光現象。各種發光魚差不多能完全地將百分之百的能轉變為光——因此沒有熱力。陸上有些昆蟲也有這種能力,但在海洋中我們卻發現它在形狀和用途方面的多樣性——作為保護、覓食和求偶。

驚人的建築家

人是偉大的建築家。藉著電腦和詳細的藍圖、炸藥、巨型鏟土機、高架起重機和各種工匠之助,他建成巨大華美的建築物。但海洋中有些建築家在若干方面的能力卻遠勝於人。這好像造物主想人留意一件事實,創造能力是來自上帝的,人所擁有的能力是從上帝獲得的。人無法以自己的智慧自誇。——耶利米書9:23,24;哥林多前書4:7。

海洋建築物中最令人驚異的是美麗的珊瑚層。尤其是在太平洋中,有數以百計的珊瑚島和環礁(礁湖中環狀的島)存在,僅在近年來人才能稍為明白這些建築物如何組成。

珊瑚其實是稱為水螅的細小動物,牠們大多數僅有一吋大小,雖然有些大至直徑達一呎(0.3公尺)。水螅的身體作圓筒形,一端有口。牠的另一端附在海底。由於牠們從海水攝取鈣質,遂組成石灰質的骨骼。當牠們死去時,牠們的骨骼被其他水螅的骨骼堆疊上去。珊瑚島和水底環礁是從無數億兆的水螅骨骼組成的。澳洲東北海岸對開的大堡礁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長達1,250哩(約2,000公里)這些珊瑚能危害船隻。但它們也有保護作用,因為礁石和大陸之間的海水是平靜的。

水底珊瑚園是最美麗的海洋奇景之一。深淺不一的紅、橙、褐、黃、紫、綠色的珊瑚以各種形狀出現。有些看來像繁枝的樹,樹梢繫著星;有些作樹葉、葵或扇狀;有些像磨菇、圓頂或小風琴。珊瑚園是多種其他動物的家,海白頭翁、水母和各種彩色魚棲息於牠們美麗的珊瑚堡壘中。

海中珊瑚礁曾被稱為「自然界中最複雜的群體。」美國海洋學研究院海洋生物研究部主任以撒斯教授說:「從逐漸下沉的古代火山基礎上,無數礁瑚群建築成現存最大的有機體建築物。甚至最小的環礁也遠勝於人建的最大建築物,而大環礁其實勝於現存人造建築物的總和。」請停下來考慮一下此話的含意。

奇異卻成功的合作關係

互相依靠乃是海洋生物的生存祕訣。有時我們發現這項原則以最出人意表的方式發揮作用。有數以百計的例證可以表明異類生物之間的「協力」或合作安排。例如,有些海中動物會為其他生物執行「醫生」或最少是「清潔工人」的任務。其中有彩色鮮豔的小蝦和幼天使魚為其他魚類除去身上的寄生蟲。這些「醫生」在礁中的「診所」——通常是珊瑚裡的小穴——等待著牠們的「顧客」前來輪流求治。

例如,黃色山羊魚成群前往法國幼天使魚「醫生」處求治。牠們耐心地在水中沙上輪候。在輪到自己時,山羊魚會變成紅色。接受治療之後又變回平時的白色和黃色,下一個「病者」又變成紅色。

有些魚類要求服務的方法是站在牠們頭上或尾上。某些清潔者服事多種其他生物;事實上,某種小蝦甚至在人手和指甲上進行清潔工作。其他的則有所選擇,僅為某些顧客或某些魚服務。

這種合作活動稱為『共生』,雙方各得其益。享受治療的得以清除寄生蟲、病肉和細菌,若有任何傷處也藉此治癒。反過來,清潔者也獲得食物。

在大多數例子上,擔任清潔的魚不會從牠所服事的魚受害。求治者通常均尊重牠們享受的服務。例如,海鰻和其他的魚會讓清潔者進入口中清潔牙齒。海白頭翁讓進行清潔的小蝦安全地進出於有毒的觸鬚之間,為海白頭翁的益處而服務,在白頭翁的食物闖入觸鬚之內時獲得保護。細小的小丑魚和少女魚也是海白頭翁的住客。箭魚則居住於海膽的利刺之間。葡葡牙軍艦(一種有毒的水母)讓一種小魚,諾姆士,在牠有毒的觸鬚下獲得蔭庇,這些觸鬚通常是用來癱瘓其他的魚而將其送入水母口中的。

海白頭翁和寄居蟹之間存在著一種滑稽可笑的互惠合作關係。寄居蟹有時讓白頭翁附在牠的背上或貝殼上。這樣白頭翁便有交通工具將之送到有食物的地方,而蟹也從白頭翁的毒刺獲得保護而不致被仇敵所害。

甚至最凶猛的鯊也有其合作者,印魚。印魚的頭頂有個大吸盤。牠為鯊進行清潔工作時將自己的身體附在鯊的腹下掃除污物,牠的「酬報」是在鯊覓得食物時候分惠碎屑。

海的能源節約者

雖然許多海洋細小生物不用十分移動便可得食,有些生物,如清潔魚,且有食物送到面前,但深海的大魚卻非如此。大魚能獲得足夠食物與否視乎游泳的速度而定。因此,正如所期,有些魚是高速的游泳者。事實上快速游魚的最高速度極難確定。因為速度並不是持續不變的。通常當捕捉在戒備中的掠物時,僅需突然像電光石火般一衝而出便行。但是魚的長程游泳速度確已被測定,雖然絕對正確速度頗難獲知。唯一體溫高於海水溫度的鮪魚是不斷游泳的,因為牠的身體重於海水。鮪魚的游泳速度約為時速9哩(14公里)。一項報導聲稱旗魚能達到時速50哩(80公里)。梭魚也游得十分快。飛魚據說能達到時速35哩(56公里),然後從水中躍起,在空中滑翔一段距離。有人相信鮪魚、海豚和藍馬林魚可以游得快些。甚至巨大的鷂魚在拍「翼」游泳時也能達成足夠的速度以躍出水面頗遠之處。

這類的魚誠然有「多股」能量和肌肉。但這並不足以解釋牠們的速度。難題便是水的密度比空氣約高800倍。水的黏性比空氣大50倍而造成較大得多的抵抗力。在輪船方面,水的抵抗力和激流是造成阻力的主要因素,這需要輪船以巨大能量去「撥」水前進。船的設計者曾試圖發明一些工具去克服難題。他們研究一些問題如:快魚如鮪等如何在實際上能達到比數學家計算所得的應有速度更快?鮪和鯊怎樣順溜地滑水前進而不致引起激流?

有些答案已為人所知。首先,魚具有高度流線型的身型。潛艇設計家已加以仿效。速泳魚同時能摺合鰭翅緊附身體。魚鱗顯然能適應水壓而不致引起激流。可是曾經成為長時期奧祕的速度祕訣卻是在皮膚的構造上。魚的皮膚是具有彈性和伸縮性的。海豚的強韌如革的皮膚之下有一層厚厚的脂肪,使之能順應激動的水流而加以抵消。此外,不少速泳魚的皮膚是多孔及有一層黏液的,黏液組成纖維使魚可以順溜和靜悄悄地滑水。實驗家試圖將這些原則用於造船方面,他們發現以纖維物質造船可以減少水的抗力達百分的70之多!可是,這項方法因成本太昂而不合化算。

探測海洋是永不沉悶的工作

造物主將無窮種類的物品安置在地球表面的陸地上,使人能永遠運用腦筋去研究這些奇觀。海洋的奇觀也不少於陸地。其中許多最奇異的生物都各盡本份而互相依存,雖然在有些例子中,牠們實際怎樣行仍然是個奧祕。

例如,醜魚是一種似鰻的生物,有三個心臟,其中之一是沒有神經的。牠的口僅是個圓孔。牙在舌上,鼻孔僅有一個,醜魚住在洋底上,通常半身藏在泥中。這種魚分泌出許多黏液,以致一條十至十五吋(25-38公分)的醜魚若被放在一小桶水內,將水攪動,則在幾秒鐘內全桶水可能已變成提得起來的大塊黏液。富於伸縮性的醜魚也能將本身打成一個結。這有什麼目的呢?這使身體有較大的槓桿作用,可以用銼狀的舌穿透垂死的魚的身體。黏液也使醜魚滑不溜手,難以捉住。但藉著打個結而拖曳身體遂能消除皮膚的滑溜。這顯然能除去多餘的黏液,使其不致阻礙重要的鰓部張開。

一種著名而奇異的生物是藤壺。那稱為橡子藤壺的一種是航海者所極端討厭的,因為牠慣於附著在船身上,差不多無法移去;這既減緩船速,又消耗多量燃油。這種小動物所分泌的膠是如此強力,以致僅是3/10,000吋(0.0762公分)厚的膠便有每方吋7,000磅(每平方公分493公斤)的「抗剪強度」!這種膠實際上是一種接合劑,能夠抗熱、冷、強酸、強鹼,和不受有機液體或水所侵蝕。它能永久地接合任何物質。既然它可以在鹽水裡凝固和保持黏度,遂在藥用方面極有價值。牙醫發現它是理想的補牙物質接合劑。在整形外科和駁骨方面也很有用。這種強力、耐久的接合劑在工業上有許多用途。科學家正努力試圖分析和仿製這種優良的接合物質,但至今還沒有成功。

藤壺在孵化和渡過幼蟲時期之後,便以牠的永久性接合劑造個「家」而住在其中(實際是在其上)。牠的火山形外殼有四個傾斜面,從打開的火山口伸出羽狀的足,將浮游生物掃入口中。藤壺通常附著在岩石、海貝、鯨魚、船舶,甚至在硬化了的廢油塊上。有時藤壺甚至附著在其他藤壺之上。

多種藤壺是雌雄同體的,但大多數普通的種類並不從自身受精。既然牠們永久附著在一處,牠們怎能找到配偶呢?藤壺在這方面沒有難題。既然牠們居住得十分稠密,只要選一個適合的鄰居作配偶便行。方法是用伸縮自如的長管突破距離而交配。

有一種藤壺並不附在船身上而是選擇水中岩石來依附。這種藤壺較受人喜歡,它非但不干擾船舶,而且在長成時體重約達三磅(1.4公斤),其肉可食,味道頗像龍蝦和蟹。

從這一切我們必須同意詩篇執筆者的話的真實性,他唱道:

「在海上坐船,

在大水中經理事務的,

他們看見耶和華的作為,

並他在深水中的[奇妙工作]。」——詩篇107:23,24。

在海洋表面之下,在深水中探究的人甚至看到更多的驚人奇觀。他們所發現的許多事物已證明對住在陸地的人有益,但他們承認自己僅是『稍窺門徑』而已。深海的奇觀還有許多尚待發現,對喜愛進入海中研究其中奇事的人說來,海洋是無窮的知識、食物、財富和喜樂的寶藏。

[第25頁的圖片]

魚類以有毒水母的致命觸鬚之間為家

[第27頁的圖片]

能將自己身體打成結的魚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