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止境
◆ 普世科學家們對一個問題思索已久,那便是雀鳥怎樣作遠洋飛行。在若干方面,雀鳥似乎是跟從某些地形學上的特徵,如海岸線或山脈等。但其中所牽涉的必然較此為多,因為候鳥有時要遠渡重洋,或在陸標不明顯的晚上飛行。他們怎能如此行呢?
在1950年代,一位德國科學家從實驗指出有些雀鳥利用太陽位置作指針。實驗表明雀鳥似乎有個體內的生物時鐘,使他們能以之作為太陽在空中運行的補助。
在晚上飛行的候鳥。看來是利用星辰的。有些雀鳥按照星宿或星群的位置而作某種角度飛行。正如旅行者以太陽定方向,雀鳥在晚上藉著體內的時間感而調整飛行角度。其他雀鳥似乎認定某種形狀的星,正如人類根據北斗七星定出北極星的方向。
關於雀鳥的驚人飛航能力,研究動物行為的艾姆倫教授評論說:「不少人認為此類研究已解決了動物遷移的神祕性。但事實不然。流行學說未能解釋動物如何或為何選擇一個方向。近期證據顯示甚至星辰和太陽也未必是候鳥的方針。」因此,有些雀鳥能在完全昏黑的晚上或在雲層中飛行。艾姆倫博士補充說:「這並非否定雀鳥利用光體作為方針,但的確暗示他們可能用其他的方向指針。我們不知道這些指針是什麼。雀鳥可能用風作指針嗎?或藉地球磁場定出方向嗎?近期研究兩者均有可能。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