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候鳥移棲之謎
《儆醒!》雜誌駐西班牙通訊員報導
曾有一首舊歌,歌詞描述燕子飛返古舊的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教堂,該教堂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據說每年3月19日,燕子都會飛返那裡的舊巢,年年如是,絲毫不爽。
歐洲燕也遵從類似的時間表。西班牙人有一句話預示到,每逢3月15日,人們可以再次諦聽喃喃燕語。
在北半球,鄉民一向都喜歡看見燕子復還,將其視為一種報春鳥。可是,既然燕子在冬季期間便銷聲匿跡,一些富於好奇的人遂納罕牠們究竟棲身何處。有些人認為牠們是冬眠了。另一些人則認為牠們上了月亮——有人計算到燕子能夠在兩個月內飛到月亮去。在16世紀,一位瑞典大主教聲稱燕子是在水底過冬的,就在湖底或沼澤下,牠們緊靠在一起。他的論文甚至附有一幀插圖,描述漁夫網上了許許多多的燕子。現今這樣的見解看來有如天方夜譚一樣,可是,事情的真相跟神話故事不遑多讓。
在本世紀,鳥類學家為數以千計的燕子戴上環圈以進行觀察。在這些燕子中,科學家發現到若干燕子曾在其上過冬的棲息地。令人詫異的是,英國燕子與俄羅斯燕子竟在離舊巢數千公里的地方一起過冬——就在非洲東南部的末端之地。有些北美燕子向南遠飛,到達阿根廷或智利。然而,燕子並非惟一參與令人驚嘆旅程的雀鳥,北半球有數以億計的雀鳥遠赴南半球過冬。
像燕子一類的小鳥竟能來回飛行2萬2500公里,然後在翌年春天飛返舊巢,連鳥類學家也不禁大感驚訝。他們獲悉燕子究竟到了哪裡之後,更多更複雜的問題遂油然而生。
「燕子啊,你何故離巢遠去呢?」
什麼促使一隻小鳥展翅遠赴地球的另一端呢?正如西班牙人有句諺語說,「燕子啊,你何故離巢遠去呢?」是因怕風刀霜劍嗎?還是為求飽暖?毫無疑問,牠們需要確保自己能夠覓得食物過於害怕寒流將至,因為許多無法度過嚴冬的小鳥都不會移棲的。然而,雀鳥遷移也並非僅是四處覓食而已。人類通常在環境不如理想時才會動身移居他處的,但雀鳥卻不同,不論順境逆境,牠們都會準時遷飛。
科學家留意到白晝時間縮短促使雀鳥移棲。當秋季的白晝時間減少時,籠裡的雀鳥顯得特別焦躁不安。即使研究人員為他們所飼養的雀鳥製造人造光,鳥兒仍然無法平靜下來。不但這樣,籠內的雀鳥甚至面向著牠移棲時本能知道的適當方向。由此可見,雀鳥在一年之中的某個時間朝著某個方向移棲是一種天生的本能。
雀鳥何以能夠經過漫長的旅程而成功地到達目的地呢?許多雀鳥不分晝夜地橫過沒有任何陸標的海洋和沙漠。有些雛鳥甚至沒有成年雀鳥的協助也能成功地移棲。牠們緊隨航道,不怕暴雨狂風。
要繼續留在空中航道上殊不容易,尤以橫越無邊大海、茫茫大漠為然。在這方面,人類花了數千年的時間才掌握得好。要是沒有導航設備——例如星盤和指南針——之助,哥倫布無疑也不能遠渡重洋地探險。a不但這樣,在他的首航將近結束時,藉著雀鳥之助,他才知道前往巴哈馬群島的航道。哥倫布跟從古代航海者的習慣,當看見陸棲雀鳥朝西南方移棲時,他便朝著同一方向改變航道。
若要成功地留在航道上,人必須具備一套適當的系統,以幫助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此外,他也需要一些方法,以確定自己正身處何方。簡言之,你需要知道自己正處於目的地的哪個位置;此外,你也需要知道應當往哪個方向前進,以求到達目的地。要是沒有任何工具幫助,人類是無法應付這麼艱巨的挑戰的,可是,雀鳥顯然能夠應付自如。關於雀鳥如何能夠曉得正確的空中航道,科學家久經觀察、幾經研究,他們終於獲得若干答案。
若干答案
科學家選用了信鴿作為「實驗室老鼠」,以期解開雀鳥移棲之謎。他們為一些耐力較強的信鴿戴上磨砂「眼鏡」,這樣,信鴿便無法清楚看見任何具體的陸標了。他們又為另一些信鴿綁上磁性背包,信鴿因而無法借助地球的磁場導航。此外,研究人員甚至在把某些信鴿帶往釋放的地點之前預先將其麻醉,以便肯定牠們無從記得外出的路線。結果,這些機靈的鴿子能夠分別把障礙一一克服,可是,當幾個障礙同時加在牠們身上時,牠們的確無法成功地飛返鴿舍。由此可見,雀鳥並非僅憑一個導航方法。牠們究竟運用些什麼方法呢?
研究人員曾運用人造太陽和人造晚空進行實驗,實驗證明雀鳥在日間依靠太陽導航,晚上則依靠星星引領。倘若天空滿布密雲又怎樣呢?雀鳥仍可運用地球的磁場決定適當的路線,彷彿體內裝有指南針一樣。為了返回同一的鳥巢或鴿舍,牠們也需認得某些牠們曾看見過的陸標。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雀鳥對於聲音和氣味比人更為敏銳,然而,他們並不清楚這些能力對於雀鳥移棲有多大作用。
神祕的「鳥類地圖」
在了解雀鳥何以會朝著某個固定方向飛行方面,這一切研究誠然貢獻良多,可是還有另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尚未解決。具備一個可靠的指南針是一回事,可是若要回家,你還需要一幅地圖——首先要知道自己身在哪裡,然後定出適當的歸家路線。
雀鳥究竟使用什麼「鳥類地圖」呢?牠們一旦被帶往離巢數百公里的陌生地方,牠們如何獲知自己身在哪裡呢?牠們既沒有地圖,周遭也沒有路標指引牠們,那麼牠們究竟如何決定最適當的路線呢?
生物學家詹姆斯·L·古爾德說,雀鳥的「地圖意識大概會在動物界中保持著它最玄妙莫測的神祕地位」。
奧祕背後的智慧
雀鳥的移棲能力分明是一種本能。許多雀鳥具有一種先天制定的能力,在每年的某個時間便會移棲,而牠們與生俱來便懂得如何成功地遷移。這種本能究竟從何而來呢?
合理的想法是,這種本能上的智慧只可能來自一位智慧的創造主,他能夠在雀鳥的遺傳密碼裡「編寫程式」。上帝曾質問族長約伯說:「鷹雀飛翔,展開翅膀一直向南,豈是藉你的智慧嗎?」——約伯記39:26。
科學家在雀鳥移棲方面作過一百年的深入研究之後,對於雀鳥的小小腦袋,他們不禁欽佩不已。科學家計算過雀鳥移棲的主要路線之後,他們獲悉某些雀鳥需經的路線極為漫長,這使他們驚嘆不已。每逢春天和秋天,數以百萬計的候鳥在環球遷飛,千秋萬世恆常不改。日間的太陽作牠們的嚮導,夜間的星宿為牠們領航。當漫天雲翳的時候,牠們便借助地球的磁場;還有,牠們也能迅速認得自己看過的陸地。事實上,雀鳥可能甚至通過氣味或次聲波來為自己辨別路向。
雀鳥所具有的「路線圖」至今仍是個謎。我們知道所有燕子飛往哪裡,可是至於牠們如何飛到那裡卻無從獲知。無論如何,當秋風四起,燕群遷飛,我們只能凝望天際,讚嘆上帝予牠們移棲能力的莫大智慧。
[腳注]
a 星盤有助於計算緯度。
[第18頁的附欄]
候鳥中的世界冠軍
距離。1966年的北半球夏季,研究人員在英國北威爾士替一隻北極燕鷗戴上環圈。同年12月,牠在澳洲的新南威爾士出現,在時間上非常恰當。該北極燕鷗在六個月內飛行了逾1萬8000公里。北極燕鷗通常都能夠作這樣的飛行偉舉。在一年當中,有些燕鷗經常繞飛地球。
速度。美洲金鴴也許是世上飛行得最快的候鳥。有些金鴴僅在35小時之內橫越夏威夷與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之間的海洋,距離達3200公里——平均飛行速度為每小時91公里!
耐力。北美的黑頭森鶯體重只有20克,卻是最卓越的長程飛行者。牠們晝夜不停地飛越大西洋,向著南美洲進發,全程長達3700公里,但為時只需三天半。這種雀鳥的確表現出非同凡響的耐力,這相當於人以每兩分半鐘走一公里的速度毫不間斷地走1900公里所需的耐力。此外,這樣的飛行也是那些關注體重的人所夢寐以求的事——森鶯完成飛行時竟能減掉一半體重。
準時。除了燕子之外,鸛(如上圖所示)也贏得準時雀鳥的美譽。先知耶利米把鸛描述為一種「知道來去的定期」的雀鳥。(耶利米書8:7)時至今日,每年春天仍有差不多五十萬隻鸛鳥飛經以色列。
遷飛本領。對於普通鸌來說,沒有其他地方可跟舊巢相比。研究人員把一隻雌性的普通鸌從牠在英國的巢取去,將其帶到5000公里外的美國波士頓,然後在那裡把牠釋放。鳥兒飛越大西洋,在12天半內飛返英國的舊巢,甚至比研究人員所寄出有關釋放牠的細節的航空信還早到達。這的確是令人驚嘆的偉舉,因為這些鳥兒在移棲時從不橫經北大西洋。
[第16頁的圖片]
鸛鳥每年準時飛返舊巢
[第17頁的圖片]
鶴遷飛時排成典型的人字型
[第15頁的圖片鳴謝]
Photo: Caja Salamanca y S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