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8 2/8 12-15頁
  • 家庭木工的安全心得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家庭木工的安全心得
  • 警醒!1978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初期的木工
  • 一些簡單的安全事實
  • 安全使用電動工具
  • 其他有益的安全建議
  • 鋸子
    洞悉聖經(上冊)
  • 何以用木建造?
    警醒!1995年
  • 木之美歷久不衰
    警醒!1998年
  • 香木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2/8 12-15頁

家庭木工的安全心得

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幾分鐘時間內,有千萬噸的奇妙建築材料在地上出現。這種材料雖然十分堅實,重量卻很輕。它的價錢廉宜,差不多地球上所有人均購買得到。它的外表十分美觀。不錯,地球上的森林繼續生產和源源不絕地供應有用的木材。

如此堅實、輕量、經濟、易得和美麗的材料是怎樣設計而成的呢?它是我們的造物主的製品。木材的確是為人而設計,給人去使用的。你能想像到胡桃木、桃花心木、橡木或楓木的美麗顏色和紋理嗎?或者你能嗅出剛鋸下的松木或香柏木的芬芳嗎?不錯,木材及其多種用途乃是來自慈愛的造物主的恩賜。

初期的木工

世俗歷史和聖經記錄均提及人類歷史初期的木工。古代的許多鋸子已被發現,有些是石製的,有些是鐵製的。最古老的石鋸之一發現於米索不達美亞境內迦勒底的吾珥。這些古鋸用黑曜石,一種火山玻璃,所造成,長度僅有兩吋(5公分)。它被認為是由亞伯拉罕時代之前,居住在米索不達美亞南部的索瑪人所製成。

最古老的鐵鋸之一發現於尼尼微附近的寧立地方。它的形狀與今日所用的鋸子極其相似。雖然古代可能曾有不少鐵鋸,但由於鐵會迅速氧化,其中僅有少數能渡過時間的侵蝕。埃及的紀念碑上刻著鋸的圖形,古埃及的青銅鋸和銼也有發現。它們的特點是鋸齒的尖端向後,與今日西方世界的鋸子正好相反。頗有趣地,在東方的多處地方,直至今日,所用的鋸還是鋸齒尖端向後的。

在出埃及記35:33,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靈幫助比撒列從事手藝工作使他「能雕刻木頭,能作各樣的巧工。」若能看到他的木製品無疑會使人深感興趣。若能看到拿撒勒人耶穌在作木匠時的製品則更是樂事。(馬可福音6:3)雖然這是不可能的,今日有許多博物館卻藏有多個世紀之前的古老傢私。你有看過任何美麗的古代製品嗎?這些製品證明一件事實,那便是木工在人類歷史上一向均十分流行。

木工在今日依然流行。你也許正計劃親自用木製點東西。若然,你會用手工具抑或電動工具呢?你應該記得什麼原則以策安全呢?

一些簡單的安全事實

非電動的簡單手工具看來頗為安全。可是,甚至普通工具如手刀、木鑿、手鋸和手錘等若是使用不當也未必安全。例如,一位青年木工試圖使一條木柄脫離工具,遂用手錘的直爪打進木裡。但木仍然未破裂,他遂拿起另一個錘子直接敲打第一個錘子的表面以圖將其推進木裡。結果?砰的一聲,他的鼻子感到極痛而流了不少血。原來兩錘相撞造成「鋼鐵爆炸」,鋼鐵碎粒擊中他眼下一吋左右的鼻子部位,來勢有如槍擊一般猛烈。

在這些事上,安全的守則是:鋼錘切不可直接互相撞擊。同時,用錘將硬針打入混凝土時,應戴護目鏡。

另一個青年在用纖長的螺絲刀工作時因太接近刀尖而割傷了眼睛。是故,工作時應該小心,要使你的面孔和工具保持安全程度的距離。

當使用利器如木鑿或手錘時,要記得一項首要的規則,即總是向身外鑿去。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削一片木時,他可能不易記得這項規則,但它卻可以防止嚴重的意外。

譬如:一柄油灰刀看來不甚危險。可是,一名工人在使用它時幾乎使另一隻手受到永久傷害,因為他用力過猛,失手將油灰刀深深插入另一隻手中以致割斷了筋。你可以在工作台上夾一塊木,以制止木頭在你使用鑿或刀時移動。用手握著木也行,但要記得持刀的手以離身最遠為佳,切割時一定要向身外一方切去。

當使用鋸金屬的鋼鋸時,最好是選用鋸柄將手完全蓋住的一種。倘若鋸鋒破裂,你的手會獲得較大保護;這勝過像槍柄般使手露出的那一種。你若選購鋸子、螺絲刀、鉗子、錘子作家庭工具時,以購買品質優良的為佳。它們不但用起來較順利,在長遠方面亦較為廉宜,而且最重要的是,用起來較安全。

安全使用電動工具

電動做木工具的使用已很普遍。審慎思考和小心照料的確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能導致嚴重的傷害。

除了電鑽之外,最普通的電動工具可算是電動手鋸。有一節最宜於貼在工作室裡的經文是傳道書10:10:「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特別以電動手鋸而言,鋸鋒必須保持銳利才能輕易使用和安全。鋸鋒變鈍時機器便十分危險,因為這樣鋸鋒便不是切斷木的纖維而是越過它們,像輪子般轉動而以極快的速度將鋸向你的方向推去。

你可以將直邊(直的狹板)夾在你打算切開的畫線附近,然後將電鋸基部沿著直邊滑下去,這樣便可確保鋸不致受到阻滯。鋸若受到阻滯,它便會向你處轉回,稱為「彈回」。通常以雙手把住鋸是好的。將你所切的木放在穩固、安全的位置會保持它的堅定不移。使用電動手鋸的人應該使自己處於適當的位置,以便在鋸彈回時可以控制。運用電動手工具的安全祕訣是:在事情未發生之前預先考慮有什麼可能發生。

較大的木工機器,例如檯鋸,有時也被人使用。這種優良機器可以又安全又快捷地作大量的切木。這並不是造成最嚴重損傷的木工機器,但通常出事的卻以此為多。再次地,在這方面一個十分重要的安全步驟是:要使鋸鋒保持銳利,用以磨利鋸鋒的幾分鐘時間是值得付出的。世上大多數使用這種機器的地方在鋸鋒上均有護鞘。這是個極大的保護。

操縱檯鋸時需要記得的一項原則是要留意你的手在使用機器時放在那裡。要確定地板保持清潔,使你不致失足滑倒。操縱檯鋸的最大危險來自「彈回」。因此切勿將手放在任何會被拖至鋸鋒的地方,以防木頭向你彈回時發生危險。這意味到你不可將雙手放在鋸桌操縱者對開(鋸的後部)的鋸桌近鋸鋒那一邊的位置。鋸鋒應該在所鋸的木材上保持四分一吋左右的距離。將鋸鋒運得這樣低可以減少你受傷的機會。

「木紋」是木裡的纖維,它的形狀是狹而長,通常沿著木的長度向同一方向伸展。「縱鋸」一塊木的意思是依照木紋或纖維的同一方向鋸去。「橫鋸」便是橫過木紋或纖維而鋸。當你將木料放在電鋸上作縱鋸(直鋸木料)時,你的眼睛應該向下看著雙手、鋸鋒(用鞘蓋著)和欄杆。(欄杆是夾緊用的金屬條,管制木在鋸上的移動方向。它稱為縱鋸欄杆。另一種欄杆稱為斜接規,它在鋸桌的溝裡滑動,是作為橫鋸用的。)

當你將木料在鋸上移動時,重要的不僅是留意你的手和鋸鋒,而且目光要沿著縱鋸欄杆移動。藉著留意不讓木料逸出欄杆,遂可以使其不致彈回而保護你自己。有些人實行「徒手」鋸木。這樣,工作者並不以縱鋸欄杆或橫鋸欄杆作為支持,反之,他將木料放在鋸桌上,僅是用手把持著而將之引入鋸鋒之內。切勿讓你自己對這種試探屈服而試圖這樣行。這種鋸法極易招致彈回。與其試圖在檯鋸上徒手鋸木,不如使用帶鋸或電動豎鋸為佳。為了節省幾秒鐘作徒手鋸木而冒意外受傷和喪失時間之險是不值得的。再者,橫鋸欄杆和縱鋸欄杆不要在同時使用,因為木會將之纏在一起。你應當使用其中一種,但不應不用欄杆使木穩定便在檯鋸上鋸木。

在作較小的鋸木而需要除去鋸鞘時,你會怎樣行呢?這樣可用一條木的椎棍使你的手不致接近鋸鋒

另一項安全要訣是:你若感到十分疲倦、便不要操作電動機器。大多數意外均發生在黃昏當工作者疲倦時。切勿向急於完成機器工程的試探屈服。

同時,不用試圖在檯鋸上切割彎曲或扭結得太厲害的木料,因為它們會無一例外地糾纏和彈回。首先要用長刨將木料弄直。站在鋸前的最好作法是不要使你的臉面與轉動中的鋸鋒成一直線。否則一個木節若從木中飛出,它可能以一小時100哩(160公里)的速度向你擊去!要站在鋸鋒衝刺的稍右或稍左。戴護目鏡是個好主意。

其他有益的安全建議

還有些建議也有助於家庭木工的安全。當使用電動手鑽時,除了戴著橡膠手套和穿著防裂膠靴之外,永不要站在濕水上;否則電線若有條短路,你便會觸電。在將鑽壓下時,要把所鑽的木料鉗緊,或抵住障礙物作為保護。這樣在壓鑽時便不致使木料脫手而向你擊去。切勿不戴面罩或護目鏡便使用電動磨輪。不少工人被飛出的金屬微粒擊中眼睛,結果使眼睛受到永久傷害。同時,輪子可能破裂而向你的面部飛去。

婦女通常在家庭中不會用電動木工機器操作。但她們有時會使用電動工具,因此她們應該留意這些安全守則。

作父親的應該諄諄教導兒子以安全的方式使用手作和電動工具。在學校的訓練班中學習及在家中閱讀各種優良書籍以養成安全的木工習作方法也是好的。

重要的一點是,一個喜歡自製木器的人在使用工具方面應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在工作中偶然會有心不在焉的時候。這時,不用思索,他的良好習慣就會使他自然作出安全的舉動而不致將手放在錯誤的位置上。因此要讓安全的工作習慣深印在腦海中;若能時常加以遵守,它們會使你享受家庭安全木工的樂趣。

以木料製作東西無論在現今或將來均是一件樂事。可是我們要留意遵守與這項工作有關的安全律則。事實上,安全的工作習慣表示我們對上帝懷有適當的尊敬。我們若對所作的事缺乏足夠知識,而且粗心大意,即對上帝賜予我們的生命缺乏賞識了。所以,我們以最佳和最安全的方式做我們的木工是多麼重要的事,這樣行一方面對造物主上帝表示尊敬同時也為我們本身帶來益處。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