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8 5/8 3-5頁
  • 監獄的難題——解決方法何在?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監獄的難題——解決方法何在?
  • 警醒!1978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懲罰抑或使之恢復心理健康
  • 心理康復計劃又如何?
  • 將囚犯安置在何處的難題
  • 心理康復的可取之處
  • 監獄的真相如何?
    警醒!1973
  • 監獄能夠達成目的嗎?
    警醒!1973
  • 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困難?
    警醒!2001年
  • 他們提出什麼解決方法?
    警醒!1973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5/8 3-5頁

監獄的難題——解決方法何在?

前年八月十六日,我在紐約布洛克林的辦公室接到一個電話。我認出這是一位老朋友的聲音,說:「你願意前來路易士安那州的安古拉監獄發表幾次演講嗎?」

「當然,我非常樂意!」我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

早在一年之前我已讀到在監獄裡舉辦的心理康復計劃十分成功,我急欲先睹為快。a於是我約定在1976年十一月四日飛往該地。

我對監獄和囚犯心理康復計劃深感興趣,主要是由於我在1940年代曾在獄中渡過差不多兩年的時間。我入獄並非因為犯法,而是由於我的良心不容許我拿起武器從事戰爭。

監獄的難題久已存在——過度擁擠可能是近來流行的主要難題。我留意到丹佛《郵報》在前年刊出的一項報導說:「興建監獄的計劃可能成為1970年代增長得最快的工業。……有524所新建或擴建的監獄正在計劃中。」——1976年四月廿五日。

但興建更多監獄能解決難題嗎?將犯法者送入獄中是最佳的處理方法嗎?

使我感興趣的是,近數年來不斷有人進行辯論監獄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

懲罰抑或使之恢復心理健康

辯論的問題是:監獄究竟是懲罰罪犯的地方,抑或是使之心理康復的地方?可是,歷史卻透露一些完全不同的答案。

正如我們所知,古代並沒有監獄存在。犯人若非被處死便是施以體罰。體罰包括鞭笞、烙印或斷肢,犯人受罰後即獲得釋放。

後來,在十八和十九世紀,犯人較少被判死刑,體罰也逐漸廢除。但判處犯人入獄卻增加了。當時的監獄是蟲蟻充斥,污穢擠逼的地方,囚犯食不裹腹,工作時間又極長。許多人因不堪其苦而死去。此類監獄是以懲罰為主要目的。

在較近代,有一新思想產生了。在上個世紀,進步的思想是,監獄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改造囚犯或使之心理康復。近在1970年代,美國前總統尼克遜設立的囚犯改造研究組認為囚犯改造計劃應該成為未來監獄政策的主要特色。

可是心理康復計劃最近卻大受批評。觀點的突然改變使我深感興趣。

心理康復計劃又如何?

美國《國家觀察報》1975年一月四日刊的標題說:「試圖改造犯人的努力經過150年後,甚至改造家也認為……改造已一敗塗地。」

《科學雜誌》指出:「至少以現在的形式而言,『改造』已令人大失所望,以致許多著名的社會科學家和刑罰學家在近數年來已放棄了他們一向所珍視的哲學。」——1975年五月廿三日。

《新聞週刊》下結論說:「在監獄專業人士當中有愈來愈多人贊成……刑罰制度的執行必須以懲罰為主旨,藉著將犯人囚在獄中和保護社會不致受其罪行所傷害。」——1975年二月十日。

身為紐約市的居民,我當然贊成重新強調保護社會不受罪犯侵害的建議。很不幸地,德拉威州維明頓市市長馬倫尼的說法在現今確是實情,他說:「現時的市民是家中的囚犯,他們被困在鍊子、鎖、鐵枝和鐵柵之中,而罪犯卻在外面逍遙自在。」

不少人贊成改變方針,看重守法事主的權益。顯而易見地,不使犯人對他們的行動負責祇有使他們淪為積犯而已。當然,這引起了一個大問題:判處犯人入獄是否能懲罰日益增加的罪犯呢?

將囚犯安置在何處的難題

事實上,以嚴厲手段對付罪行已使美國監獄有人滿之患。從1973年一月至1977年一月,僅是美國的聯邦監獄和州立監獄的犯人已激增了百分之45,從195,000人增至283,000人!《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在大多數州內,監獄的每一角落都住滿了人。犯人睡在洗手間的屋簷上、浴室和健身室內。」——1976年七月二十日。

除了聯邦和州立的大監獄之外,美國還有數千間縣立和市立監獄。紐約《時報》在前年六月聲稱,每年有60,000名男女在紐約市的八所監獄內度日。一位犯罪學家聲稱,每年有二百多萬人出入美國監獄!

目前美國每年有一千多萬宗嚴重罪行被人向警方舉報,由此可以看出難題已變成多麼嚴重——以往三年來已有超過三千萬宗罪案!即使當局能將犯人拘捕歸案,也沒有足夠的監獄去容納所有犯人。納稅人的負擔在現時已經太重了。

我非常驚訝地讀到紐約《時報》在前年的報導,它說「在紐約各監獄,照管一名囚犯大約每年需費12,000美元。」由此類推,在聯邦和州立監獄中,僅是照管250,000名囚犯,每年便要付出三十億美元!至於興建新監獄,據報建築費平均在每名囚犯身上花40,000美元之多!

監獄難題的確十分艱鉅,尤其是鑑於一位監獄專家曾經預言,到1980年代中葉,聯邦和州立監獄的囚犯可能增至400,000名。有什麼解決方法呢?

心理康復的可取之處

讓我們正視這件事實。我們所有人均樂於看到囚犯改過自新,成為守法、有用的公民。儘管大多數在獄的心理康復計劃已告失敗,個人作出這種改變未嘗是不可能的。可是,正如美國監獄局長嘉爾遜最近說:「心理康復計劃已成為紙上談兵。……我們現在意識到一件事實,那便是我們無法改造任何人——我們只能向他們提供機會而已。」

我個人深信,若給予適當機會,必定可以促使若干囚犯改過自新。我這樣說是因為我被囚在坎塔基州亞斯蘭監獄時曾親眼看到囚犯的心如何能受到感動而毅然改變自己的一生。

因此,我熱切期待十一月的旅程,希望能親自看看康復計劃在路易士安那州的安古拉監獄有什麼成就。這是美國第二大的州立監獄,佔地達18,000畝。1975年的新聞報導聲稱它設計成可容納2,600囚犯,但卻住了4,409人。

十一月四日星期四到了,我就此啟程。

[腳注]

a 《儆醒!》1976年四月八日刊。

[第4頁的精選語句]

「不少人贊成改變方針,轉而著重維護守法事主的權益。」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