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8 8/8 20-22頁
  • 死者仍然活著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死者仍然活著嗎?
  • 警醒!1978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巴比倫的喪禮習俗
  • 埃及處理死者的方法
  • 聖經的獨特看法
  • 你的一生受死亡所支配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 我們應該尊崇死人嗎?
    警醒!1999年
  • 你該害怕死去的人嗎?
    警醒!2009年
  • 「餵口而不是餵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8/8 20-22頁

死者仍然活著嗎?

人類的生存欲望十分堅強;事實上,它是這麼堅強,以致在整本人類歷史上,人通常不願接受死亡,從古至今的喪禮習俗均認為死者不但仍然活著,且能在為福或為禍方面影響活人。

關於古代巴比倫人的信仰,小耶斯托魯教授在《巴比倫和敘利亞宗教》一書中寫過;

「我們切勿假定,人之不免一死便等於有知覺的活力完全滅絕。各宗教的信徒和領袖均不承認曾經一度存在的人有完全消滅的可能性。死亡是通往另一種生存的道路,人之不免一死僅是強調人無法逃過死亡所帶來的改變而已。……巴比倫人的宗教並沒有超乎這種信仰範圍之外。各地原始文化的特色均表現生命可能完全結束是無法置信的。人們一向都認為人死後會以別種生命和別種形式活下去。」

巴比倫的喪禮習俗

據古巴比倫人的看法,人在死後即進入『阿魯路』,即『荒涼之境』,在那裡繼續過著淒慘的生活。《希士庭的宗教與倫理百科全書》指出,「離開了軀體的魂仍然對身體深感興趣;死者的軀體若非埋葬便是火化,親屬會供奉食物、飲品、衣服和死者生前職業專用的各種工具。火葬和土葬在遠古時代均同樣流行。」

據同一本參考書說,甚至火葬人也有食物和其他東西供奉。「骨灰被人小心地納入缸裡,並放入飲品瓶(早期飲品為啤酒,後期為清水)、麵包等,以供死者之魂享用。」

古巴比倫人不但相信死者仍然活著,而且相信活人能與之交通及受其影響。結果有一項習俗形成,活人每月需對死去祖先的「冥府」獻祭。

耶斯托魯指出一項重要因素,即活人崇敬和紀念死者其實是基於恐懼。不錯,恐懼促使活人舉行各種與死者有關的禮儀:「以飲食祭祀死者,在輓歌中宣揚其美德,為死者作法事,——舉行這些儀式,一方面是想向死者邀寵及避免受其所害,同時也藉此表現孝心。死者若不受到生存親屬的適當照顧,便會向生人報復,為禍有如鬼魔作祟一般。」

埃及處理死者的方法

古代的埃及人對死者懷有同樣態度;埃及古物專家荷爾寫道:「一度活過的人現時已完全和無可挽回地死去,在古埃及人的幼稚頭腦中是難以想像的,其他任何原始民族亦然。埃及人是最保守的民族之一,這種原始的觀念僅是隨著文明的進步在儀式上變得更複雜和鋪張而已。」

在喪禮的隆重方面,埃及人比巴比倫人有過之無不及。古代埃及人的奴隸在主人死時會被勒死殉葬以便服事死去的主人。王族中人的下葬包括許多殉葬品。荷爾舉出若干例證說:

「殉葬品中有多堆的大瓶,裝著酒、玉蜀黍和其他食物、上面以大塊脂肪保護內藏的東西,塞著陶器瓶蓋,以圓錐形的黏土封固,再蓋上圓筒形的王璽。還有多箱的玉蜀黍、牛骨節、陶器碟子、銅鍋及其他東西,以供墓裡鬼靈烹調之用。此外更有無數的小珍品,無疑是故王生前所用的,他會在另一世界再見這些東西而喜悅,如雕刻的象牙箱子、磨眼蓋膏的小石條、金鈕、模型工具、金蓋的模型瓶子、象牙或陶器小雕像、標槍、裝在象牙盒裡的君王審判用的金璽等。」

你曾看過埃及大金字塔的圖畫嗎?它們其實是埃及王室的豪華墓塚。開羅附近的一座大金字塔高達146.59公尺(481呎),每邊長達230.35公尺(756呎)。這個大金字塔由二百多萬塊巨石構成,每塊石重達兩噸半。它佔地54,000平方公尺(約13畝),可容十個足球場。金字塔附設多間廟宇以促進對已故法老的崇拜。

埃及人的殯葬習俗中最特出的是將屍體保全成為木乃伊。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曾目擊製造過程。他提及三種製法,並對最昂貴的一種作了以下的描述:

「[塗膏者]首先以一塊彎曲的鐵片從鼻孔拉出腦漿而除去一部份,頭骨裡的其他部份則用藥漂清;其次是用銳利的衣索匹亞石片從身旁割開,取出全部內臟,將之用棕櫚酒徹底洗淨,並多次注入搗碎的香劑。此後他們又以最純淨的沒藥、肉桂和各種香料(乳香除外)充滿所有腔穴,並縫合開口之處。然後把屍身放在碳酸鈉內七十天,要將其完全蓋住。這個期限是不能超過的,期限一到,便將屍身洗淨,從頭到腳用細麻布裹住,塗上橡膠。這時屍身遂被送回給親屬,親屬在其上蓋上一個特製的木匣;木匣被造成與這人一模一樣。他們於是鎖起匣子,放在墓室牆邊。」

這種繁複的塗香防腐工作目的何在呢?原來古埃及人相信人由幾部份構成,包括『伊戶』(智能),『巴』(像飛鳥般的魂),『卡』(在世時相伴的另一本體)和『卡爾別』(影子)。他們相信這幾樣東西在人死時會離開軀體。早期埃及人相信死人的魂在日間飄蕩於地下世界或沙漠中,但在夜間或遭遇危險時便會回到體內。也許這便是要刻意保全軀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死者仍然活著的信仰甚至流傳至今。《大英百科全書》聲稱,「在許多民族當中,認為死者其實居住在墓裡的信仰使若干聖人的墓塚變成了神龕,千百人前往參拜以求獲得神奇治療或宗教功德;這種朝聖中心的顯著例子有羅馬的聖彼得墓,麥地那的謨罕默德墓以及古代埃及沙圭那的茵浩塔墓。」

聖經的獨特看法

與繁瑣的殯葬過程剛相反的是古代以色列人處理死者的方法。《猶太百科全書》說:「考古學顯示在差不多整個聖經時代中,以色列人的殯葬儀式並無特異之處。……[摩西]律法甚少提及殯葬;當提及此事時,主要是論及如何避免被屍體所污染。(民數記19:16;申命記21:22,23)。死人不會讚美上帝,他們已被遺忘及在他手中剪除(詩篇88:6,10-12),結果,在以色列人的宗教裡,舉哀和殯葬遂成為微不足道的事。」猶太人的墳墓是如此不顯著,以致耶穌可以說,「你們如同不顯露的墳墓,走在上面的人並不知道。」——路加福音11:44。

這強調一件事實,即聖經對於死亡有其獨特的看法。在希伯來文聖經和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中,兩者均把死亡比作睡眠,死者是「毫無所知」的。(傳道書9:5;詩篇13:3;約翰福音11:11-14)垂死的人進入「死地的塵土」,「陷入了死地」。——詩篇22:15;箴言2:18;以賽亞書26:14。

那末魂又如何?據聖經所說,「魂」並不是人的一部份,而是整個的人。(創世記2:7)因此,當人死去時,「魂」就死了,我們發現以西結先知譴責有些人同謀「殺不該死的[魂]和「救活不該活的[魂]。」(以西結書13:19;18:4,20,見《新世》)史特拉斯堡大學教授艾文·雅各同意許多現代聖經學者的見解,他坦率地說:「沒有一節聖經經文授權給人聲稱『魂』在人死時脫離軀體而獨立生存。」你知道這件事嗎?

既然死者並非活著,他們自不能為禍生人。他們也無法接受生人所舉行的宗教儀式的幫助。聖經對死者提出的希望不是藉著其實並無其事的不死靈魂而活下去。反之,死者的希望乃是復活。這意味到整個人再次活過來,正如耶穌使之復活的人一般。(路加福音7:11-17,8:41,42,49-56;約翰福音11:1-44)你豈不喜歡多點認識這個以聖經為根據的希望嗎?若然,本刊的出版者很樂意予以幫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