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王者的寶石
在多國的語言上,翡翠一名暗示綠色。可是,在純粹的狀態中,玉是白色的。其中所含的雜質卻使它呈現多種顏色,如紅、黃、淺紫、棕、黑以及罕有的藍色。一般人將之視為「中國寶石」,但卻沒有證據證明它是從中國採掘的。
今日,最寶貴玉石莫過於在中國最後的清朝所馳名的「皇帝」翡翠。在滿清王朝於1911年被革命推翻之前十二年左右,在這廣大國土上,很少有大過衣鈕的玉器或裝飾品是從皇帝翡翠製作出來的。
你曾接觸過玉器嗎?你熟悉它的冷硬而柔軟的品質嗎?你也許會問,「一種物質怎能又堅又柔的?」
在現代一種名為摩士衡量的相對硬度測定上(從滑石的1度至金剛鑽的10度),玉具有6.75和6.50的兩項表現。由於玉是堅硬的,它需要高度琢磨。琢磨的結果使玉的表面產生柔軟感。玉一經琢磨便變成滑不留手和觸手冰冷。
玉的名稱適用於兩種礦,即軟玉和硬玉。由於鈣、鎂和水的相互作用,角閃石軟玉比硬玉在較近地土表層處形成。它僅是鎂的矽酸鹽。古代中國的玉器藝術品是軟玉而非硬玉。
硬玉是輝石,亦即鋁的矽酸鹽,中國在1784年之前還未廣泛加以利用。據稱硬玉是在那年從緬甸輸入的。在此之前四年,緬甸在莫江68哩(110公里)外的吐模高原,地質學家實際調查的現場,發現硬玉。在此之前的江河下游地域僅有鵝卵石和石子發現。但現在已發現了採玉的礦源。由於季候風的影響,年中僅能在採玉場工作數月。從緬甸地土採掘的10,000石子(實際是大石)中,可能只有一塊是品質上乘的。
除了中國皇帝之外,翡翠也是其他帝王的寶石。例如,俄國王朝末朝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石棺中便藏有黑色斑紋的翠玉。翠玉上的深綠色背景有規則地現上黑色的石墨,即我們鉛筆上的「鉛」。
另一時代和地方的一位統治者,見到西班牙人郝提斯愛金勝於愛玉而覺得難以置信。這位著名的阿茲特克族王帝在有人問他時會把翡翠、綠玉和鳥的翠羽置於黃金之上。他的翡翠是硬玉,只在複合矽酸鹽的透輝石方面與緬甸的硬玉有所分別。據說現時在墨西哥以浮園知名的蘇湛米高是阿茲特克族琢玉細工的主要中心。
阿茲特克諸王發現翡翠使人聯想到國鳥的美色。在另一半球上,中國皇帝把玉稱為翡翠,也是另一種翠鳥、魚狗的名。
中國在十八世紀從緬甸輸入硬玉之前、中國人在什麼地方得到軟玉呢?據傳說在二千多年前,「龍淚」在中國的土耳其斯坦和闐地方的大戈壁沙漠形成一條十四呎(四公尺)的石板。因此,玉(軟玉)必定是1272年,馬哥孛羅在和闐地方所見,並將之描述為「碧玉和玉髓」的東西。有些軟玉在現代仍出產於西伯利亞的貝加湖。
不錯,毛利語所謂『綠石』,緬甸語所謂『高仙』,阿茲特克的死語言所謂的『高茲托』或『滑蘇』——便是中國的王者寶石。在古代中國的篆書中玉字含有三條水平線和一條垂直線,代表三塊玉板繫在一條線上。今日,玉字除去一小點便是王字。這一小點乃是永久的寶石『玉』與『王』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