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8 10/8 17-18頁
  • 玉及其軼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玉及其軼事
  • 警醒!1988年
  • 相似資料
  • 石中之寶
    警醒!1972
  • 翡翠——王者的寶石
    警醒!1979
  • 翡翠
    洞悉聖經(上冊)
  • 幫助聖經學生跟耶和華做朋友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202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8年
《警》88 10/8 17-18頁

玉及其軼事

《儆醒!》雜誌駐台灣通訊員報導

我們的好友吉姆第一次來到台灣,他向我們問道:「我時間不多,但又想看些中國文物。你們有什麼好地方介紹給我?」

我提議到國立故宮博物院一遊。

「博物院?」吉姆馬上問道。

我向他解釋:「吉姆,也許你並不認為這是個好去處。但如果你真的要看中國文物,這或許是最省時省力的方法。館內收藏中國藝術品近廿五萬件,數量之多或者是世界之冠。其中顯示的中國人性格、作風,是其他地方所不易窺見的。」

國立故宮博物院位於台北市外。我們的車子一駛到博物院,吉姆就不禁睜大眼睛。

「多漂亮的建築物啊!」他禁不住讚嘆道。「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博物院樓高四層,仿照前清(公元1644-1912年)的宮殿建成。我們步進二樓入口,不曉得該先看哪一樣才好。究竟我們應該走馬看花,還是細心玩味其中一二呢?

我們稍稍看過展覽簡介之後,吉姆決定先去看玉。

玉有兩類:一為軟玉;一為硬玉。根據摩氏硬度計,鑽石的硬度為10,玉則在6與7之間。軟玉通常全塊純色,但色彩卻洋洋大觀,諸如綠、粉紅、白、黃等等。另一方面,硬玉除了單色之外,也有綠白相混、綠黑相混,甚至有紅色和其他各種顏色;而翡翠則是今日珠寶界的寵兒。

我們觀賞展覽品時,吉姆發覺其中有一件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硬玉,狀如蟬,色則褐綠相混。

「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呢?作為裝飾?」

「我想不是,」我給他解釋。「相信你知道,復育(蟬的幼蟲)居於地下,歷時四載才得見天日,蛻變而為蟬。故此古時的中國人以此象徵再生。在基督之前很久,中國人已有將玉蟬置於死人口中的風俗。他們以為這樣能防止屍身腐爛。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皆因相信靈魂不滅,輪迴轉世。但撇開這點不談,中國人既知道蟬的死生變化,就必定對大自然有相當的認識。對嗎?」

吉姆亦深以為然。跟著我們欣賞一個明朝(公元1368-1644年)筆洗,它是一塊雕成葉子般的白玉。

「你可看到這位藝術家怎樣化瑕為瑜,益顯他技藝的精妙?」我問道。

吉姆馬上定睛細看,發覺玉葉之上有一隻蟬和數處斑點。「看來他把玉上的一點瑕疵雕成一隻生意盎然的蟬,而且它還把葉子啃出幾個小孔呢?」他讚嘆道。看看旁邊的簡介就知道我們所料不差。

接著我們參觀博物院中最著名的展品之一——清代的翠玉白菜。這棵白菜白莖綠葉,葉頂還有兩隻蚱蜢。與白玉筆洗的作者一樣,這個藝術家亦是匠心獨運,利用玉石的天然色彩去創作藝術品。

隨後我們繼續前行,欣賞玉碗。這個碗由印度斯坦的玉石雕成,玉色灰白,形狀則如菊花盛開,上面還刻了清朝乾隆皇(公元1735-96年)的一首詩。這個玉碗非常通透,薄得近乎透明。旁邊是一列屏風,精雕細琢的薄片嵌在木框之內,更顯得它堂皇華麗。玉是非常堅硬的,當時的工具又十分簡陋,造一件這樣的藝術品真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多少精力,艱巨的程度實在無法想像。

吉姆問道:「為什麼中國人一向愛玉呢?除了因為玉美麗之外,還有其他緣故嗎?」

我解釋說:「自古以來,儒、道思想均崇尚某些德行,而玉則被視為適當的象徵。孔子稱譽玉的美德,道:『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此等想像何其豐富啊!」

由於中國人認為玉代表這些德行,故立志為君子的人深愛它,使用它。古時的君子於腰間佩玉,走起路來玉聲鏘然可聽,進退揖揚亦自然中規合矩。君子萬萬不可煩亂浮躁;倘若他果真如此,玉佩的聲音就會變得雜亂刺耳,提醒他自己太過無禮。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點眉目,澄清『東方人莫測高深』這種誤解。事實上,東方人不過認為喜怒形於辭色是有失體統的事罷了!

「我可以整日流連此間亦不感厭倦,」吉姆一面評論,我們一面在展覽室內匆匆瀏覽一遍;以求在離開之前,對繪畫、雕刻、瓷器、漆器等奇珍攫得個浮光掠影的印象。「謝謝你勸我到這兒參觀。我真的很欣賞這些迷人的玉器。能夠聽到它們的軼事實在引人入勝。」

[第18頁的圖片]

古代玉蟬

翠玉白菜

雕成葉上伏蟬的白玉筆洗

[鳴謝]

Photos: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Taiwan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