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9 5/8 9-15頁
  • 從動物查考證據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從動物查考證據
  • 警醒!1979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生育後代與絕種危險的關係
  • 保護的方法
  • 獵食的裝備
  • 雀鳥的航空力學
  • 熱力調節的驚人能力
  • 成為設計證據的行動
  • 從類別的差異看出設計的證據
  • 眼斑塚雉的保溫箱
    有設計者嗎?
  • 是誰首先發明的?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白蟻墩的通風設計
    警醒!2008年
  • 雀鳥飛翔的奇跡
    警醒!1979
查看更多
警醒!1979
《警》79 5/8 9-15頁

從動物查考證據

動物世界所要面對的難題與植物世界所遭遇的頗為不同。在大多數例子上,植物是不能移動的。植物的固定在一處使它們必須具有適應性去忍耐環境的變化和種種有害因素。它們也要從無機物質製造出食物來。

動物通常有很大的行動自由。動物不能自製食物,牠們要收集或獵取食物。因此牠們要用種種不同的方法獵食以及繁殖和延綿種族。方法隨動物種類不同,但成功則一。

動物所利用的身體結構和方法可以和人類為了狩獵、保護而作的發明和設計相比。事實上,人正以研究動物的結構和活動狀態來改善發明品的設計,例如飛機、光學設備、船和其他「進步的」裝備等。這一切的計劃智力並不歸於動物,牠們無法組成或改變自己的身體去發展這些事情。那末,智力是從何而來的呢?

生育後代與絕種危險的關係

在卵生a動物中的證據是,個別親代產卵的數目視乎卵子或新生後代暴露在危險中的程度而定。例如,普通的蠔一次產卵約五千萬。這些卵子其實是海中動物的美食。牠們伺機吞吃數以百萬計的蠔卵,因為卵子要浮在水裡多日才能永久地附著在一處而發育成熟。雖然幾百萬的卵子被吃去,但存活的卵子卻足以使蠔的數目保存下來。可是蠔顯然無法知道卵子有什麼遭遇。同樣,其他海中物若沒有其他方法保護卵子,牠們雖不像蠔一般多產,但所產的卵子數目卻也不少。

另一方面,金鷹每次產卵僅為一至四枚,白頭鷹一至三枚。這些雀鳥築巢在極高和難於到達的地方,牠們的飛翔能力和堅強的利爪能夠保護牠們的巢。因此大量產卵便會過多。

論到各種動物的不同產卵量對全體的影響,《大英百科全書》b聲稱:

「在平均方面,大多數動物數目都沒有顯著的增加或減少,在整體數目上……出生率或繁殖率與卵子、幼小和成長動物的死亡率總和相等。」

有些進化論信徒認為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是阻遏數目過多的進化機械作用。也有人以自然選擇為論據。但是一個人想到一切有當關因素——氣候、生殖、食物供應及其他——時,真的能夠有任何合理根據去相信沒有理知的力量能估計和引導這種極端複雜的事態而獲致卓越的成功嗎?

保持生態平衡的複雜例證之一是龜,龜一年產卵100枚左右。雌龜在黑夜爬上岸在沙中挖穴,藏好卵子之後把穴蓋上。牠於是留下卵子而去,當孵化季節來臨時,小龜感到衝動要脫殼而出,為了脫出的緣故,牠頭上有個特別堅硬的尖端,可以用來戳破卵殼。牠出來之後即毫不猶豫地突破沙堆,奔向大海而去。牠在途中時刻有被掠奪者,尤其是鳥類,攫去的危險。牠雖然對此一無所知,但卻急忙衝越一切障害前進,倘若偶然翻轉了身,便立即翻過來奔向天然保護場所,大海。但在海裡也是危險的,不少幼龜被魚所吃,鳥類和魚類都分享龜所供應的食物,但龜的生存數目也足以延續種族。

盲目的機遇能指示每隻龜這樣無誤地和決心地向海而去嗎?他怎樣知道必須戳破卵殼和孵化地方的沙?他具有特別的裝備去戳破卵殼僅偶然的嗎?從母龜在黑夜上岸埋藏卵子使卵子不被掠食者所攫至幼龜返回大海,每種設計都是不可少的。倘若鏈中的一環失敗,龜的種族很快便會絕跡了。

保護的方法

中美洲的酋長鳥有一種保護幼雛的方法是最聰慧的人也要大傷腦筋才想得出的。酋長鳥的巢雖然建在樹的高枝上,但山貓、大蜥蜴和浣熊類動物都很易侵入。但酋長鳥卻用不須結盟的盟友去擊退仇敵。牠們在大樹的一條樹枝上建築50個或以上的殖民巢。所揀選的樹枝之上是有個很大的熱帶黃蜂巢的,黃蜂似乎不會討厭酋長鳥所築的巢及其活動,但侵入鳥巢的仇敵卻使黃蜂發怒!

西非洲蛾的幼蟲有寄生蟲的強敵為患。寄生蟲從旁戳穿幼蟲的繭,在幼蟲體內下卵。當幼蟲長大後,寄生蟲的蛆把它吃了。後來寄生蟲蛆破繭而出,又為本身織一個泡沫狀的小繭。因此蛾的幼蟲在最初作繭時即生產一些泡沫附著在繭外,看來這繭好像已有侵入者。這種使寄生蟲仇敵失望的企圖無疑許多時是成功的。機遇又怎能安排本能及使幼蟲身體有能力作出巧妙的掩飾呢?

獵食的裝備

迦勒比海有一種稱為「安那立」的小魚喜歡吃浮在水面的精美小食物。牠必須能夠看見水面的食物和水下的仇敵。這是單焦點的眼睛所不能做到的。但「安那立」的眼卻有「複焦點」。藉著兩個瞳孔,牠從短焦點的水晶體看見水面,又從長焦點水晶體看見水下。牠以此方法去應付光線在空氣中和水中進行速度不同這件事實。為了使上端的瞳孔保持濕潤,牠每隔幾分鐘便把頭沒入水中。

另一種魚具有奇妙的裝備可以克服光線在水中的屈折,牠便是射水魚。差不多每個人都曾留意過,物體在水中看來比在水上較實際距離為近,或者水中的竿看上去有點偏斜。若要瞄準一個細小的水中目標,就要有複雜的計算才能命中。射水魚的難題卻與此相反。牠在水中看見一隻昆蟲在伸出的樹枝上。牠立刻把頭或口突出水上以「高射炮」式的水箭擊落昆蟲。為了這樣行,牠必須在突出水面時立刻算妥水的屈折特性。射水魚的天生計算本能是從設計而來,抑或這種由許多因素構成的複雜型式是由其本身印於早期射水魚的身體機械作用之上,而遺留在牠所有的子孫體內嗎?

雀鳥的航空力學

雀鳥飛行的航空力學早已為人所努力研究,每一種都按照牠在生態學上的崗位而有特別的裝備,北極燕鷗在遷移時要飛行10,000哩(16,000公里)。這些候鳥具有高速飛行的裝備。有些鳥翼在前進時發生螺旋槳般的作用。有些鳥可以在空中斂翼作數小時的乘風翱翔或滑翔。在向下飛時,翼上羽毛平伸或斂合,以最大力量在空中「推前」。在向上飛時,鳥羽曲折張開,使翼容易翹起。翼的前端有一組羽毛可以阻遏使揚力喪失的空氣亂流。人在機翼設計方面正加以仿效。

蜂鳥的翼雖然有些特色與其他的鳥翼相似,但在飛翔時能以「直升機」的原理停在空中。與直升機翼的旋轉不同地,蜂鳥的翼向前向後擺動,每秒鐘達60至70次之多。每隻翼從肩胛關節開始轉動,翼的前端在向前鼓動時對著前方,然後以將近180度的轉彎把前端對著後方向向後鼓動。實際上,兩翼可說是在水平線上作8字形的描繪,每次鼓動所生的是揚力而非推進力。蜂鳥藉這方法在吸取花蜜時可以靜止不動。

熱力調節的驚人能力

澳洲的毛利鳥所做的一項偉舉是人類實際上要利用現代複雜裝置才做得到的——牠自製孵卵器。

毛利鳥的家鄉是半沙漠地帶,當地的氣溫從華氏17度(攝氏-8度)至華氏115度(攝氏46度)不等,雄鳥在冬季埋藏還有水份的落葉,使其不致乾燥而仍會腐化。在冬季將臨的五月,牠掘一個直徑15呎(4.6公尺),深達3至4呎(1至1.2公尺)的坑,把周圍40碼(36.5公尺)以內的落葉收集在其中。然後,在寒冷的八月,牠把土堆在其上,厚達2呎(.6公尺)。於是雌鳥下蛋在土堆c頂的穴。

關於這事的研究家斐力夫在1959年八月的《科學美國人》第54-58頁報導說:

「[雄毛利鳥]在春季必須減少到達蛋中的發酵熱量,牠在每天未明之前去到土堆急速掘土直至接近藏蛋室之處為止,讓相當的熱力逸出之後再以冷沙填滿所掘的穴。

「後來在夏季,陽光十分酷熱,土堆地面有大量熱力傳達至藏蛋室。這時發酵過程雖慢,但仍有熱力使這些有機體升上。這樣蛋便會太熱,於是鳥必須採取行動去減少溫度。牠對發酵過程是無法使之緩慢的,但可以減弱太陽熱的傳導率。方法是每日加些泥土在土堆上。土堆愈來愈高,蛋也暫時遠離太陽熱。顯然,在相當時間之後,鳥把土堆建至不能再高,熱浪遂開始再傳下至藏蛋處。如今雄鳥每週左右在凌晨前往土堆,把泥土移開散布在清涼的早晨空氣中。待泥土涼了之後又把它堆回土堆上。這是一項辛苦的工作,但在減弱孵卵器的熱力方面極有效果。這使蛋室的溫度經常保持在92度(攝氏33度)。

「秋季來臨時,毛利鳥面臨相反的難題:土堆中的溫度逐漸下降。土堆不再發出發酵熱,傳入的太陽熱也日漸減少。鳥兒現時要改變活動去應付這項挑戰。牠以前雖在凌晨天尚未明時把沙散開使其涼透,但現時牠卻在每日上午10時左右前來土堆,這時太陽已照在土堆上。牠差不多把泥土全部掘去,散布開來,使土堆像個大碟子,蛋僅在地面數吋之下。這層薄土暴露午間的陽光下,吸收熱力,但溫度仍然不足以維持整夜。碟子必須用熱沙蓋上,在日中的最熱時分,鳥兒搔抓從土堆移開的沙,使之完全暴露在陽光下。在每一層沙都已弄熱時,牠把熱沙推回土堆上。牠算好工作時間使孵卵器在下午4時蓋回熱沙,這時太陽已逐漸西沉了。」

研究家把一個240伏特的發熱器放在土堆上,將開關掣又開又關。這使雄鳥十分忙碌,但牠卻能把溫度安排得保持92度左右。

什麼盲目機遇的力量能使這鳥知道華氏92度(攝氏33度)的溫度是孵卵所必需,而且在這件事上,為什麼鳥兒會希望產生後代呢?在毛利鳥例證上還有更令人驚奇的是,當幼雛孵出和穿土而出時,親鳥讓其自由行動。牠們完全不加援手。可是雄鳥為了孵卵已在烈日之下做了最辛苦的工作,好像知道毛利鳥延綿種族對生態學是重要的,事實無疑是如此。

成為設計證據的行動

數以千計的其他動物特別行動使人容易明白這是偉大智力設計的結果,而鼓吹機遇或偶然巧合學說者卻需要數以千計的臆測去求證。例如,海獺的尾怎會如此適合牠的「泥水」工作,牠的牙能咬斷樹木,並且起意建築,首先築一堤壩,然後築一個安全舒適的家去貯藏和供應食物呢?牠所築的壩怎會是附近其他動物的輔助物和必需品呢?我們很難說海獺是立意為了其他動物的裨益而工作的。

亞洲的三趾跳鼠怎麼會為自己掘一個永久的洞,日間用沙封住正面入口,洞內更有多個緊急出口呢?紐西蘭的「他加」鳥怎麼知道要築幾個巢,每築有兩個出口,因而使牠能從一巢至另一巢呢?甚至人類在試圖逃脫追捕者時也許未能預先作出此計。同時,值得留意的是,動物沒有從父母學習這些基本模式,雖然在有些例子上,父母會教導幼動物幾樣事情,包括警覺、獵食和自衛等行動。沒有證據表明動物的祖先預先積聚知識或發現而傳之後世,像人類所為一般。可是,每一種動物均具有維持種族生存所必需的行為模式。

從類別的差異看出設計的證據

許多粗心的讀者也許忽略一件事實,那便是達爾文在絕對的意義上並不相信進化論。在他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的結論中,他說:「由於生命所具有的多種機能,起初由造物主吹生氣於幾種或一種生物中的看法是偉大的。」

可是現時地球上所有的繁多和不同「類別」的生物卻沒有證據表明是從一種或僅是幾種原始創造方式而來,雖然物種的多樣化是各從其「類」而來的,因為異種生物不能交配。在這方面,查德斐特在他所著的《科學家尋求上帝》一書中寫道:

「完全不受控制的交配本能會為動物帶來災害,若沒有一種指導力量的賢明介入,動物世界又怎能進至高潔和負責的路上呢?這種指導力量正以未為我們所知的方法,把安全限制置於創造物之上,使其保持秩序。這種力量在動物世界中安排兩性互相吸引以存續生命,但卻明智地限定這種吸引力以防止其偏差。

「有人辯稱有800,000種左右的動物被認為是早期異種交配的結果,此說不論正確與否,事實上我們現時仍能為這些動物的特性作出明確的區別。倘若動物在數百萬年前像動物學家和進化論學家慣常所用的手法一般隨便作異種交配,我們的確十分慶幸能夠辨識個別的物種。令人驚異的是,經過這麼長的年月之後,我們仍能清楚分別動物和立刻認出動物的種類。」——138,139頁。

關於地球上的生物,聖經的答案是,生命是偉大設計者的作品而不是憑機遇而致的。我們讀到:「我們的主[耶和華],我們的上帝,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示錄4:11。

至於各種動物的繁殖也有律法加以管制,我們知道律法不會從機遇或偶然巧合而來,它是立法者的產品。植物和動物有律法規定必須「各從其類」而繁殖。你會說關於地上生物的種種事實是指向偶然巧合抑或是設計的呢?——創世記1:11,12,21,24,25。

[腳注]

a 所生的卵從母體產下後才成熟孵化。

b 麥高路披底亞,1976年版,14卷,827頁。

c 雌毛利鳥在九月中開始下蛋,每隔四至八天下一蛋,至二月或三月初才停止。孵化期為七週,新孵出的雛鳥定期破土而出,這真是一種「裝配帶」產品。

[第11頁的圖片]

「安那立」魚的眼有「複焦點」水晶體——既能看見水面的食物又能看見水下的仇敵

[第12頁的圖片]

射水魚怎樣抵消水的屈折特性而準確地「擊落」昆蟲呢?

[第14頁的圖片]

毛利鳥對溫度調節怎會「知道」得這麼多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