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0 11/8 21-23頁
  • 喀拉哈利生活漫談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喀拉哈利生活漫談
  • 警醒!198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在喀拉哈利向人作見證
  • 喀拉哈利的農業
  • 適應沙漠生活
  • 別創一格的開車法
  • 「閱讀」足跡
  • 生存之道
  • 懷舊
  • 納米比亞瞬息萬變的藝術傑作
    警醒!2001年
  • 行蹤隱祕的沙丘貓
    警醒!2013年
  • 擴張中的沙漠——真的會像玫瑰開花嗎?
    警醒!1986年
  • 荒郊迷路求生法
    警醒!1977
查看更多
警醒!1980年
《警》80 11/8 21-23頁

喀拉哈利生活漫談

《儆醒!》雜誌駐南非通訊員報導

「水乾了的地方」——這句話的確是沙漠的寫照。有人認為它就是滋雲那語『喀拉加第』或『喀拉哈利』一詞的意思。

「沒有生物的荒地」,這項描述令人聯想到沙漠。可是用來形容喀拉哈利這一大片地方卻並不合適。喀拉哈利位於南非開普省北部、西南非的東部和波紮那的中、西部。

這處地方有些部份是平坦的沙地,盛產灌木植物、大荊棘樹和草類。其他部份例如西南非的內陸部份卻有起伏的沙丘連綿多哩,植物與前者大致相同。不少沙丘高達100呎(30米)。與西南非西岸的林蔑沙漠不同地,這裡的沙丘不是尖頂和零亂,而是狹長彎曲,看來很像巨大的波浪。在當地稱為「街道」的平坦伸展部份以100步或300步左右的距離把沙丘逐個隔開。

駕車經過喀拉哈利時要通過乾旱的河床,行在其中好像行經野生動物園。除了鼠子、壁虎、長尾猴或獴時常出沒之外,有時會突然出現耳如蝙蝠的毛皮狐、有鬃胡狼、印度豹、小群大羚羊或其他羚羊。有時也許會遇見駝鳥,見到駝鳥以時速35哩(56公里)的快步追逐汽車並非奇事。豹和獅也在喀拉哈利出現。

在喀拉哈利向人作見證

耶和華見證人在這個地區的最大喜樂是來自與人分享聖經真理。這裡的人通常都十分慷慨,並且非常尊重聖經。因此見證人上門探訪時可能逗留一、二小時與屋主人討論聖經。即使屋主人為了聖經問題與見證人熱烈爭論,他的探訪若是將近進膳時間,他們也會邀請見證人分享食物。在進膳當中的交談僅限於友善的客氣話題。待飯後再回復激烈的辯論。

探訪農場是一件頗為費力的事。各個家庭相隔約10至15哩(16至24公里),每家的農場通常佔地19方哩(50平方公里)以上。當地沒有真正的街道,往來必須越過沙丘,隨著其他汽車留下的車轍而行,每人每日只能探訪三或四家農莊。

喀拉哈利的農業

在這個乾旱地區的農業以什麼為主呢?大部份是牛、羊的畜牧,一項特別的收入來源是販賣喀拉高羊的毛皮。卷毛的喀拉高羊羔在出生後數小時即被宰殺。那些世界著名的喀拉高羊毛皮用來製造昂貴的皮衣、帽子等。

當地的一個大難題便是要有足夠的水去供應人畜。取水方法通常是鑽孔深入沙中,有時深度竟達1,000呎(300多米)以上。風車或機動水泵也是取水工具。

適應沙漠生活

不用說,這裡的人要適應沙漠生活。農夫們在最初遷來喀拉哈利時,往往要住在波狀鐵皮的臨時簡陋房屋裡。這種房屋在白天熱不可耐,晚上寒冷非常。但人們似乎已經習慣在這些情況下生活。可是,不少農場卻建著大型現代房屋。這些房屋看來與四週環境並不相稱,它們也缺乏現代的電器用具。

家畜在沙漠中的生活也有難題。山羊在牧地歸來時,有時要用膝行而非用前蹄行走。為什麼呢?原來他們由於永不行在硬地上,足蹄沒有磨損而長得太長以致不宜於作正常行走。牛和綿羊也發生同樣情形。因此農夫要不時為他們剪蹄。

老去的母羊無力每日行去牧地,恐防會被猛烈的太陽曬死。這意味到要在家餵飼牠們。可是購買飼料又太過昂貴。這個難題怎樣解決呢?

一種名為「廈鳥」的織機鳥的棄置鳥巢含有營養成分甚高的草就可供飼料之用。這些雀鳥在大樹的枝上建築巨大的巢。數十隻鳥有時共用一巢,在多個進口中飛出飛入。最後這些雀鳥又飛往別處棲身,舊巢棄置不用。

別創一格的開車法

能否使汽車繼續在沙上開動有時竟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可是,喀拉哈利的居民卻對必備器材例如千斤頂、後備輪或修補裝備等毫不在意。但他們同時對於使汽車在非常環境之下繼續開動卻表現出驚人的智巧。

在沙上行車的第一法則是輪胎空氣不要灌得太脹。這樣雖然對胎壁有害,但是能夠在任何種類的沙上行走而不致陷入其中。

可是車胎戳穿了又怎樣?用平常的千斤頂把車升起實在是不可能的,這樣只能把千斤頂陷落沙裡而已。因此他們要時常帶備一塊厚板,用來放在千斤頂下面。倘若忘記帶備,喀拉哈利的農夫也不會被難倒。他會找一件堅硬東西,例如工具鋼箱、殘餘木樁或石頭,放在車輪損壞之處附近的輪軸下面,然後舀出車輪下面的沙。這樣,他就能除下車輪,加以修理或以後備車輪補充。他的第二步驟是盡量把沙堆回輪下,又把支持輪軸硬物下面的沙舀出,使車輪復歸原位。

這人若沒有後備輪和修補裝備又怎樣呢?在以平常方法除出內胎之後,由一人用拇指和食指緊緊執住戳穿部份,用另一隻手執住內胎的其餘部份,把戳穿部份盡量拉出。這使他的同伴得以用一條繩子或皮帶縛住伸出之處,繞圈子扯緊並行幾個結。這樣,戳穿的部份就被縛掉了。以沙來填充泄氣內胎的解決方法看來可行,其實全無效用。

當汽車的開動裝置發生故障時,喀拉哈利人很快就顯出智巧。在沙上推車使其開動是不可能的。當他面對這樣的難題時,就會像對付泄氣輪胎一般把那車的後輪升起。然後開動點火器,轉到高速齒輪。抓住沒有煞掣的後輪外面,出力把後輪轉動,不久機器就會開動了。

「閱讀」足跡

在沙漠居民所培養的能力中最有趣味的無過於「閱讀」足跡。一位老農停步察看走獸足跡或足印,告訴訪客這是胡狼的足跡。再近前細看,他聲稱他們是兩頭胡狼,一雌一雄,雌的行將生產。訪客不禁失笑。可是農夫提出理由,說:「看吧!一對足印較大,一對較小。可測而知是雌雄胡狼一起走動。」訪客承認這點。農夫繼續說:「可是,再留心察看,你便會發現較小的足印陷沙較深。這意味到較小的獸,顯然是雌獸,比大的一頭較重,可能走由於懷胎之故。」事實果然!看過足跡之後三天,農夫發現母胡狼已帶著新生的嵬子了。

生存之道

喀拉哈利農夫聽到有人失蹤,後來被發現由於中暑和口渴以致在車內體力不支時表示驚異。他們評論說:「汽車的冷卻器裡面有的是水,他們渴得要死才是怪事。」當然,說這話的人先要肯定水裡並無有毒的防凍劑才行。

提防白晝中暑的最佳方法是躲在車下而不是在車內。可是,當地若有樹木,何不找一棵樹遮蔭呢?因為喀拉哈利的樹有一種危險的毒扁蝨,刺在身上使人難以抵受。

在白天的驕陽下不應行得太遠。較好的方法是白天睡覺,在黃昏和晚上出行,選一顆明亮的星來定出行路方向。

懷舊

在喀拉哈利住過一段時期的人很少沒有懷舊經歷的。其中令人難忘的是那些強烈的對照的事物——酷熱的白晝、寒冷的夜晚,連綿不斷而長著青草的沙丘在外表看來荒涼,但其中充滿無數種類的生物。

當太陽沉落地平線,暑熱已退時令人感到無比的安舒。日落的景色絢爛壯觀,紅、紫、橙等顏色變幻無窮。這時壁虎發出「畢剝、畢剝、畢剝」之聲,此唱彼和,空間充滿牠們的聲音。牛群、羊群的鳴聲以及一種稱為『哥安』的鳥飛上飛落,表演特技時發出的沙啞之聲完成這首交響樂曲。

誠然,在喀拉哈利生活自有其本身的挑戰性與酬報。沙漠並不是沒有生物的荒地,而是許多可愛的生物的領域。

[第21頁的圖片]

棄置的鳥巢可供無力步往牧地的喀拉高老母羊作為食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