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晝變為黑夜時
加拿大通訊員報導
1979年二月廿六日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中部許多人歷久難忘的日子。當日上午10時47分,陽光普照的白晝突然變成黑夜。這便是日全蝕的情景。
繞著地球軌道旋轉的月球正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的正中,月影所到之處,太陽射向地球的陽光完全遮蔽。
由於月影在地球表面上飛馳,在全蝕地帶中心的觀察家所見的昏黑現象僅有兩分多鐘。月影以3,000公里(1,900哩)左右的時速移動,昏黑地帶的寬度約達270公里(170哩)。
日蝕觀察家通常把日蝕稱為「一切天體奇觀中最戲劇化的景象之一。」《宇宙地圖》的作者麥里尼對日蝕作了以下的描述:「日蝕也許是自然界中最壯觀的景象。因為在月球遮蔽太陽光芒的短暫時刻,太陽的大氣層突然湧現;太陽紅焰和珍珠色的日冕赫然在望,天空昏黑,星辰隱約可見。」
日蝕不僅是引人入勝的娛樂而已。日全蝕使科學家有機會研究日冕,這是在任何其他時間所做不到的。
大多數觀察家集中於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溫尼伯北部觀看這次日蝕,科學家將該處稱為「觀察日全蝕的最佳地方。」其他的觀察家則分布於全蝕地帶的多處地方,全蝕地帶從美國太平洋沿岸開始,向西北作弧形推進,然後向北通過加拿大至哈得孫灣進至格凌蘭。
在地廣人稀的地區中,直接位於全蝕地帶中心的只有曼尼托巴省會溫尼伯以北約113公里(70哩)外的阿堡格小鎮。從北美和世界各地而來的熱心觀察者和科學家雲集曼尼托巴省,不少人前往阿堡格。據估計至少有20,000人遠道前來曼尼托巴觀看日蝕。
可喜的是,曼尼托巴中部在日出時天色晴朗。阿堡格小鎮之南的廣場早已清除積雪等待遊客來臨,攝影機、雙目望遠鏡和望遠鏡均已設置,護目鏡要經過檢查。
日蝕之前數星期,天文學家、驗光專家和其他的人均受到警告,在部份日蝕或日全蝕之前或之後時直接望向太陽可能導致視網膜永久損壞。在全蝕——完全黑暗——之際雖可以直接望著日蝕,但是不知全蝕的開始和終結的正確時分便可能發生危險。此外,由於全蝕的時間太短,觀察者會繼續貪看日蝕,不覺到了太陽從月球後面出來把眼睛灼傷的時刻。
在上午9時36分,天色逐漸昏暗,日蝕的最初階段開始。我們看上去好像有人把太陽橫邊咬了一口並且繼續咬下去,因為部份日蝕逐漸進至全蝕。
在全蝕接近時刻,天空的昏暗加速,東北部天空現出一片奇異的光。大約在上午10時47分,月球完全遮蔽了太陽,陽光全部隱沒。天文學家把這種景象稱為「日全蝕的輝煌現象。」那時天昏地暗,有如滿月的黑夜,只在地平線上尚存一線餘暉。日冕的青白光輪赫然呈現,在黑色的月輪旁邊閃出深紅的光焰。我們感到周遭的氣溫下降,涼風吹送。
路上的汽車都亮了燈。禽鳥和雞隻紛紛歸巢,動物的行動也脫離常軌,他們可能受了突然昏暗所驚嚇。
大群觀察者聚集在阿格堡南部一個細小的廣場,他們震驚於天上的現象,不禁發出歡呼。有些人則肅然起敬地靜立觀察。
上午10時49分,一道有如鑽石指環的光芒突然在黑暗的月球右邊湧出,這時太陽開始從月球後面再度出現。當新月形的太陽愈現愈大時,陽光與白雪在我們四週輝映。白晝的陽光消失得突然,再現也是這樣。壯麗的景象已告結束了。
溫尼伯《自由新聞》的一位作家郝麗嘉說:「日蝕有使人謙恭的力量,它應該出現得更頻常。當人類太易陷入自視過高的網羅時,沒有比日蝕更能使人對事物回復適當的看法。
「它促使人體會到宇宙的龐大,我們的行星地球小到有如太倉一粟。它使人停下來想想,作為個別的人類,我們在事物體系中是多麼微不足道。」
聖經的詩篇執筆者在往昔已受到感動,說出類似的話:「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篇8:3,4;參看以賽亞書40:26。
科學家告訴我們,在廿三世紀的時候,曼尼托巴的居民將會再度看到日全蝕。一項驚人的事實便是,太陽、月球和地球的運行是這麼正確可靠,以致科學家能預告在遙遠的將來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一切證據表明造物主耶和華上帝的可靠,這一位便是『眾光之父,恆常不變,永無晦蝕的。』(雅各書1:17,《新世》)願這樣的天體現象協助我們體會到他的莊嚴偉大。
[第11頁的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太平洋
加拿大
美國
全蝕地帶
75%部分蝕
50%部分蝕
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