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0 7/8 28-29頁
  • 爬山?抑或賞山?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爬山?抑或賞山?
  • 警醒!198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欣賞名山
  • 爬山
  • 你比崇山更莊嚴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4年
  • 赤道冰峰
    警醒!2005年
  • 「蠕動」的山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5年
  • 崇山峻嶺——偉大的創造傑作
    警醒!199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0年
《警》80 7/8 28-29頁

爬山?抑或賞山?

《儆醒!》雜誌駐日本通訊員報導

到日本旅行的人許多時第一眼便望見富士山若隱若現地從雲中伸出頭來歡迎他們。這種景象是令人難忘的。不論你去哪裡旅行多少次,你都不禁觀望一下這個熟悉的高聳入雲山峰。有些人在第一眼便對這山懷有好感,使他們變成堅決的富士欣賞者。其他的人則禁不住要登上山坡,爬到雲封的山頂。

日本人對富士山著迷並不是新事。歷古以來,這個島國的民眾已對富士山深感關懷。在第八世紀輯成的日本最古老的詩集中,不少詩歌在表示古人對富士山的喜愛和敬畏之感。

這種感情在初時也許是根源於恐懼的,因為曾有多次火山爆發才組成富士山。根據公元後的記錄,從781年至1707年曾有過18次爆發。神道教徒相信火山爆發是美麗和美德女神所為,因此舉行宗教儀式來使她安靜。後來,佛教僧眾在山頂興建大日神殿,並把佛經埋藏在那裡。於是苦行主義的傳統是苦行者一開始就登山,崇敬大日佛為宇宙統治者和敬拜火山口中的火。

雖然現時仍然有人對富士山懷具宗教的崇敬之感,但大多數人已把它視為該國美麗的象徵。那接近完美的圓錐形火山使人不禁被它的勻稱美所吸引。日本的許多銀行、商行和產品都以它為名,500日圓的紙幣在背上也印有富士山的圖畫,表明日本人對富士山的好感。

位於最有利的地方也使富士山更富於吸引力。在它的北部有五個景色幽美的湖環繞著,東部和東南有伊豆箱根國立公園,太平洋在其南,日本阿爾卑斯山南部在其西,整個風景區美麗非常。同時氣候溫和,使遊客趨之若鶩,因而成了旅遊勝地。

欣賞名山

富士山有時好像在平原崛起,自然吸引遊人的注目。當人在周圍的路上行著時,富士山突然在眼前出現,不禁使人又驚又喜。當然,這山並不是終年隱沒的。但有時卻完全隱而不現。周圍地區若是被雲所蓋時,就好像根本沒有山存在一般。

在你心目中也許認為雪蓋的山峰a在晴朗的冬天日出時,蔚藍的天空映著粉紅色的雪光美麗如畫。可是日落時候也不遜色。那時太陽沉落太平洋,在富士山坡上留下橙紅色壯麗的餘暉。夏日清晨又如何?陽光首先在無雪的山峰上照映著火山灰,使山色首先幻成紫色、藍色,然後變成紅色和棕色,然後被夏天薄霧所籠罩而湮沒。

獨特的雲景也令觀者神往。在日中的不同時間,富士山的雲景看來也許像個光輪或像戴上婦女的帽子,或者被多個雲輪所環繞,只有少許的山景為人所見。雲層不但使富士山的景色變幻無窮,且使當地的人得以預告天氣。至於情調方面,富士山的秋景是無可比擬的,那時新雪初降,在月下山坡的新刈田疇上,雪色與月光相映生輝。

爬山

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人攀登富士山已無可稽考,可是,從第八世紀所描述的記錄看來,執筆者本身顯然曾經登山。宗教朝聖者從十二世紀左右開始經常上山,有一個稱為「富士子」的朝聖團在十七世紀開始存在。在今日仍然見到那些穿著白袍的「富士子」朝聖者行上山徑或者山頂祈禱。

富士雖高達12,397呎(3,779公尺),是日本最高的山,但卻不是最難爬的山。由於山路易行,因此說是登山比爬山更為合適。差不多任何人若穿著適當的衣服,都可從六條山徑的任何一條上山。

富士山麓佔地350方哩(906平方公里),伸展至山梨、靜崗和神奈川三縣,因此有多條途徑可以登山。各山徑上有10個站,站內的設備可供爬山者休息或恢復精神。每個站都有石屋。給登峰頂觀看日出的人士度宿。也有人在黃昏開始作整夜爬山。

許多山徑的低處要穿過森林,林中有多種珍禽奇獸可供欣賞,但登山者時常受到警告,提防被困在山徑裡。不少人因為忽略警告以致喪命。由於熔岩的磁性引力,指南針在山上多處地方失去功用。同時,在不適當的季節登山也有危險。在寒冷的月份,山上天氣無法預測,而且變化極大。正式的登山季節是從七月一日至八月卅一日。

大多數登山人士的目標是要從峰頂八個有利地點之一清晰地欣賞日出。在晴朗可見的時刻,日出確是壯麗的景象。但是,很可惜地,每年有數以千計的人花了許多小時相繼行上那火山岩燼的坡路,結果只被雲霧遮蔽而一無所見,以致失望而返。

遺憾的是,這些美景有一種副產品,那便是朝聖者、遊客和滑雪者留下的垃圾。政府環境管理部門宣布前年的三百多萬登山者在山梨縣一邊的富士山留下164噸垃圾,在靜岡縣一邊的山上又留下80噸垃圾。為了這緣故有些團體反對發展富士山區。他們主張把富士山的天然美保持完整,不應為了旅遊業而改為商業化。

不論我們喜好觀賞或攀登,我們希望對創造物保持平衡看法。與其崇拜可見的物體而陷入網羅,我們不如把敬畏之心付與一切美物的創造者耶和華上帝。這樣,我們不但能享受創造物,而且對它保持尊重以致不願將之破壞。那末,天然美景就有機會留給別人在將來欣賞了。

[腳注]

a 六月至十月峰頂無雪。十二月至四月是欣賞富士雪山的最好時光。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