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動」的山
在愛爾蘭西部,圓錐形的克羅·巴特里克山在四周的群山中仿如鶴立雞群一般。每年七月最後的星期日是當地人士朝聖的日子,當其時多達3萬人,包括男女老幼,一同登上山頂(765米高),以至山似乎震動起來,好不熱鬧。
朝聖人士在這日上落的山路既狹窄又崎嶇。事實上,登山的最後一段路(約300米)極為陡峭,路上差不多全是鬆散的岩石,以致行程非常危險及吃力。
有些人赤著足行畢全程,有少數人甚至跪著爬行一部分路程。在以往,朝聖是在黑夜開始的。
何以這麼多人對於攀登克羅·巴特里克山如此重視呢?
年代久遠的朝聖地點
在公元第五世紀初期,羅馬天主教會派巴特里克去愛爾蘭作主教兼傳教士。他的主要目的是令愛爾蘭人歸信基督。據稱憑著他的努力,天主教會得以在當地奠下基礎。
為了傳道,他曾到過愛爾蘭各處的多個地方,例如他曾到過該國的西部,據稱在一座後來以他為名的山——克羅·巴特里克山(意思是「巴特里克的山」)——上,他用了40晝夜的時間禁食禱告,以求能夠順利完成自己的使命。
過去多年來,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傳說。最廣為人知的傳說之一是,他在山上趕走了愛爾蘭所有的蛇。
據傳統聲稱,他在峰頂興建了一座小教堂。雖然這座建築物已不再存在,但其根基仍清晰可見。這個地點以及山本身後來都成為朝聖地點。
朝聖的特色
對上了年紀或甚少爬山的人來說,單是完成上山的5公里路程及安全下山已是很難得的事了。
在沿途的適當地點,有受過訓練的救援人員在場,準備隨時提出救傷的幫助。
途中有三個地點(稱為悔罪處)是供朝聖者舉行各種懺悔儀式的。山下的告示板清楚解釋這些儀式。——可參看附框。
何以要登山?
為何這麼多人要參與這項艱苦的朝聖歷程?為什麼有些人登山時要採用如此極端的方式呢?
有些人相信,他們在朝聖期間為個人利益所作的禱告會有較大可能得蒙垂聽。另一些人則希望為自己的某些過犯懇求寬恕。其他人則藉此表示感恩。無疑很多人把這項活動視為慶祝節日的方式。一位權威人士評論,這是『社區精神和友愛的表現』。他也聲稱,攀登克羅·巴特里克山「是跟從聖巴特里克腳蹤及感激他為人奠下信仰基礎的方式」。他補充說,最重要的是,由於登山「需要消耗很多體力,所以是一項真正的懺悔行動。慢慢爬到山峰是表示痛悔的漫長行動」。
一個男子自豪地表示,自己爬過這山達25次之多!他說自己這樣行「是要做點懺悔的工夫」。另一男子則簡單地解釋說,「不吃苦就沒有收穫!」
雖然赤足爬山並不是必需的,為什麼許多人卻要這樣做呢?首先,他們認為這山是「聖」地,所以要脫去鞋。其次,這樣行跟他們『要捱苦悔罪』的心願一致。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甚至跪著爬行。
『震動』人心去感激造物主
但是,如果有人並不懷著朝聖者的宗教想法去爬山,那又如何?只要天氣良好,而且有一對優質的鞋,人可以在任何時候爬這個山。我們沒有在許多朝聖者蜂擁上山時加入他們的行列。在我們登山的日子,我們在途中會不時停下來休息,從而有機會反省一下爬山本身及這件事對人的影響。我們想到數以千計的朝聖者千辛萬苦地上山及進行各種悔罪苦修舉動,我們不禁納罕,『這真的是上帝所要求的嗎?這些爬山儀式,或在環繞某些紀念碑而行之際重複背誦禱文,真的能令人更加親近上帝嗎?』耶穌在馬太福音6:6,7吩咐人不要反覆背誦禱文,他的這項勸告又如何?
無疑我們並不是為了宗教目的而爬山。可是,由於我們賞識上帝所創造的萬物,例如崇山峻嶺就是自然的奇觀之一,這的確使我們感到與上帝更加親近。在峰頂,一片美麗景色盡在眼底,我們甚至看到大西洋天邊的海岸線。在另一邊,下面海灣內幾個在陽光下閃爍的小島,與另一邊荒蕪多石的群山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
我們想到途中供朝聖者參與悔罪儀式的三個站。我們不禁想起耶穌所說的話,他告訴手下的真正跟從者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馬太福音6:7。
我們意識到這山已成為傳統的一部分,這些傳統使千千萬萬的人受各種繁瑣的儀式所奴役。這與使徒約翰所談及的自由大相逕庭,他說,「我們遵守上帝的誡命,……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約翰一書5:3。
我們的郊遊,包括攀登克羅·巴特里克山在內,為我們帶來了很大樂趣。這感動我們更熱切期待日子來到,屆時全人類都得以擺脫種種奴役人的傳統。那時我們所有人都能夠「用心靈按真理」敬拜地球的仁愛造物主。——約翰福音4:24,《新譯》。
[第27頁的附欄]
朝聖的主要特色
每個朝聖者在聖巴特里克日,或其後一週內,或六至九月的任何時間上山,在小教堂內或其附近為教皇禱告,只要他立即或一週內在山峰告解及領聖體,他的罪就得以完全赦免。
傳統的悔罪處
該山設有三個「悔罪處」:(1)山腳的利奇·本艾恩,(2)峰頂,(3)羅伊萊·米爾,位於山的另一方[即勒卡維伊鎮所在的那邊]。
第一個悔罪處——利奇·本艾恩
朝聖者要環繞石堆步行七次,誦念7次天主經、7次聖母經及一次使徒信經
第二個悔罪處——峰頂
(甲)朝聖者要下跪及誦念7次天主經、7次聖母經及一次使徒信經
(乙)朝聖者在小教堂附近為教皇禱告
(丙)朝聖者環繞小教堂步行15次,誦念15次天主經、15次聖母經及一次使徒信經
(丁)朝聖者環繞萊阿巴·珀雷格[巴特里克的床]步行7次,誦念7次天主經、7次聖母經及一次使徒信經
第三個悔罪處——羅伊萊·米爾
朝聖者要環繞每個石堆[該處共有三個石堆]步行7次,每次誦念7次天主經、7次聖母經及一次使徒信經,最後環繞整個羅伊萊·米爾的外圍步行7次及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