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之王
海洋的表面風平浪靜。突然之間,湧起一陣驚濤,水柱飛濺!一條40噸的黑色水獸似乎不能再游向前面。牠躥上水面凌空顫抖地停了一會。然後一聲巨響,又沉下水底,無影無蹤。
牠使我們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我們竟有權利目擊世界最大動物之一,鯨魚,豎起身子在水面呼吸空氣。
千百年來,人們對鯨魚不勝驚異,有一個時期,人們相信鯨若在沿岸或近岸出現,便是將有大事發生的預兆。如今人們對鯨的迷信雖已減卻大半,但敬畏和驚異之感依然存在。就近觀察一下這頭巨物的形式和習慣便知道原因何在。
鯨是什麼?
鯨並不是魚類,牠是熱血的哺乳動物。牠呼吸空氣、為幼鯨哺乳,有些甚至長著鬚作為哺乳動物的特徵。可是,鯨把頭伸出水面只是在呼出蒸汽狀的氣,稱為噴水柱,以及吸入空氣養生的時候。
與其他水中哺乳動物不同地,鯨不能游近海岸。有些『大鯨』擱淺在海灘一會兒也會死去。牠的龐大身軀若沒有水來支持,肋骨便會塌陷以致窒息而死。
鯨在基本上分為兩大類,鬚鯨(鬚是鯨骨而非牙齒)和齒鯨。最著名的鬚鯨也許是藍鯨,牠的體長達100呎(30公尺),體重達134噸。史利柏在他所著的《鯨》一書中聲稱,鯨的體重約等於四隻雷獸、30頭大象、200頭牛或1,600人的體重!這個深海之王的確是龐然大物,世上一切已知生物,不論現存或絕跡的,都不能與之相比。
鯨鬚或鯨骨本身是角質的生長物,它的邊沿有剛毛從鯨的上顎下垂。質地類似我們的頭髮和指甲,可以繼續生長和脫落。鯨的口部兩旁排列著長而逐漸尖細的鬚,這些鬚發揮大漏杓的作用,從大量海水中濾出浮游生物作為主要食物。
另一方面,齒鯨卻沒有濾出浮游生物的裝備。反之,牠們的主要食物是捕食魚類、魷魚和其他海中哺乳動物。齒鯨的大小從4呎(1.2公尺)長的海豚、著名的大海豚、殺手鯨至60呎(18公尺)的抹香鯨不等。
驚人的能力
首先我們留意到,鯨的游泳能力似乎是違反物理定律的。這麼一條龐然大物在海洋游泳的速度怎麼能與核子潛艇爭衡呢?經過多次研究透露,原來鯨的身體與僵硬的潛艇不同,它是富於伸縮性的。牠的體內有一層鯨脂可以抵抗摩擦,並把激動減至最低限度。
鯨的另一天賦是牠有能力發出一系列的聲音,從吱吱、喳喳、啁唧以至尖銳的嘯聲。這些聲音似乎有兩種作用:幫助保持家庭團結,即所謂群集,以及作為聲納用途,使鯨能夠探知食物所在和在黑暗的水中「見物」。
大肆捕殺
鯨的巨大身軀久已被人視為「美物」的大袋。初民以鯨肉為食,以鯨脂作油。今人從鯨的屍體中取出物質作為自動傳送系統液體、蠟燭、肥料甚至唇膏。
什麼人首先從事捕鯨已很難稽考。但首先認真地以此為業的看來是西班牙沿岸的巴士克人。後來,英國和荷蘭成為主要的捕鯨國家。美國對這行業也不甘後人,羅德島海岸對開處的南塔克特島成了世界最大捕鯨船隊的基地。
雖然「大船隊」用以捕鯨的是尖端可以爆炸的魚叉和其他極有效的方法去捕捉和處理這種哺乳巨物,但也有人用較原始的方法。例如,阿留申群島的島民捕鯨是用一人駕駛的小船和尖端含毒的槍。南美印第安人則在接近鯨魚時由一人爬上魚背把利樁插在牠的噴水孔裡。
也許最別開生面的捕鯨方法是在澳洲新南威爾士一個沿海寂靜市鎮的陸站於1929年才採用的一種。這種方法很奇怪,捕鯨者實際上集合了100頭左右受過訓練的殺手鯨。當座頭鯨在夏天往南冰洋覓食回來時,就被這些受過訓練的殺手鯨困在海灣裡。殺手鯨把海灣進口重重包圍提防牠們逃脫。倘若捕鯨隊未曾加以留意,另一隊殺手鯨會興奮地游近陸站作報訊狀。
鯨會生存下去嗎?
鯨的前途怎樣?牠會絕跡嗎?
保護鯨魚不致絕跡的若干措施已經實行。國際捕鯨委員會是由17個捕鯨國家的志願團體組成的。自1946年以來,該委員會已立下禁令及為各種鯨的捕捉立下限額。可是它對禁令的忠實執行及其效果已受到護鯨團體的猛烈攻擊。它對聯合國、美國和保鯨人士所提出10年完全禁止捕鯨要求置之不理。因此批評者聲稱該委員會其實擁護捕鯨業過於保鯨。
保鯨的措施是否成功還須觀看後效。雖然人類獲得上帝授權捕獲動物為食,包括鯨在內,但是人必須記得,他們其實無權濫殺動物至絕種程度。——創世記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