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婚姻顧問嗎?
當爸爸和媽媽發生了難題時,他們有家人和朋友可以向之求助。但我由於職業關係要離家千里。我們的婚姻瀕於破裂。珍妮和我都沒有人可以傾訴,遂只好求助於婚姻顧問。
約翰和珍妮都很年輕。他們是基督徒,結婚不久。約翰想起了距今很久,大約在本世紀初期,他的曾祖父母結婚的時候就不勝慨嘆。那時離婚並不像現今這麼普遍——離婚足以使人名譽掃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他的祖父母依然生活在「舊家風」之中,周遭是由親戚、朋友、牧師和家庭醫生所組成的傳統網。他們成功地維持著婚姻關係,雖然那時的離婚率已暴升了至大約百分之300。
在約翰的父母結婚時,離婚率又升了百分之20。今日在約翰和珍妮開始婚姻生活時,世上以離婚收場的婚姻在瑞典佔百分之60,美國佔百分之44,杜明尼加共和國佔百分之43,德國和英國佔百分之30,蘇聯佔百分之28。
流動的社會、工業的紛亂、政治的動盪、現代教育和宗教的變動把許多家庭投入混亂的漩渦之中。許多家庭成員不願再擔當丈夫、妻子和兒女等傳統角色。在美國、瑞典、英國和南美等地,婚姻的價值觀念已起了變化。不少人把婚姻視為可以隨便拋棄的東西而不是終身的承擔。
放任的道德觀、縱酒、吸毒、女性經濟獨立、出人頭地的欲望、互相關懷被利己之心取而代之、抑鬱感、對核戰的恐懼、浪漫的戀愛觀——這一切都曾被人指責為促成現代婚姻不穩的因素。可是,不論人們尋得多少代罪羔羊,美國賓雪法尼西亞大學家族學教授梅德(Emily Mudd)博士堅稱家庭成員之間的種種爭論通常可以概括為一項基本的不滿因素,那便是:「當事人沒有考慮或在行動上蔑視自己配偶的感情、需要、價值觀和目標。」——《精神衛生百科全書。》
且以約翰和珍妮這對基督徒夫婦的婚姻難題為例,他們也許在若干方面未能『披上新的品格』和實踐敬虔的品德如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心、溫柔和自制等。——以弗所書4:22-24;加拉太書5:22,23。
婚姻顧問
約翰和珍妮仍然彼此相愛,那末他們會怎樣努力設法挽救自己的婚姻呢?他們計劃去見一位陌生人,專業的婚姻顧問。可是,這會將他們牽涉在什麼之中呢?
專業婚姻顧問乃是現代才有的現象。他們的出現僅是最近數十年間的事——但增長得多麼迅速!「兒童精神科醫師或家庭顧問的忠告已成為日益增長的重要業務,」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說。專業顧問——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教士(牧師顧問),醫生、律師、教師、婚姻與家庭治療學家、社會工作者以及持有行為科學學位的人——的數目激增已取代了往日具備資格但卻非專業的顧問和忠告者。
婚姻顧問提供什麼服務?
據美國密芝根州發給婚姻顧問執照的政府部門說,婚姻顧問所提供的服務是「指導、考查、討論、治療、訓導或給予忠告,這樣行的主要目的是要避免、除去、減輕、處理或解決夫婦間的衝突和糾紛,或者促進、改善或恢復夫婦間的和諧。」
這看來正是約翰和珍妮所需的東西。可是,婚姻顧問服務有數以百計的定義,它僅是其中之一而已。(身體、心理、神經系統的)行為科學是一回事。為了應用這門科學,現時已產生了無數理論和實踐方法。美國佛羅里達州心理學家伯恩斯坦(Allen S. Bernsten)a指出心理療法分為四大學派,然後它們再分成130支派:
分析學派:臨床醫生試圖探測患者不自覺的動機或某些行動的原因。他探測較早時候的童年記憶,希望藉此了解現時行動的成因。
行為學派:屬於這派的臨床醫生較少關心患者的內在動機。反之,他試圖憑藉訓練和調節去改變患者的不良習慣或行為。
人道主義學派:這派的臨床醫生特別強調自我認識、自我成長、自我負責以期改變患者和患者的行動。
超個人學派:醫生企圖幫助患者超越一切以期和「宇宙意志」合一。這個學派可能深具神祕主義色彩。
據一項調查的結果透露,有百分之64的婚姻顧問在林林總總的理論和方法中自成一家。可是許多顧問看來懷有類似的目標。印度的婚姻顧問安那特(Usha Anand)博士寫道,「對夫婦關係提出忠告的目標……是要鞏固家庭單位和增強家庭團結。」美國康乃狄格大學兒童與家庭關係教授勒基(Eleanor Luckey)博士把婚姻顧問的服務描述為「對兩位個別的人及其關係提出忠告。」
顧問們的確具有一個共同目標:溝通意見。他們試圖在夫婦之間發展和建立更有效的溝通方法。
他們具備資格嗎?
有些國家和州以婚姻顧問為獨立專業而發給執照。可是,據澳洲精神科醫生卡靈頓(William Carrington)博士說,由於缺乏受過訓練的顧問,以致有許多半專業人士在英國、澳洲和紐西蘭充當婚姻顧問。在非洲、亞洲和南美的若干國家中,婚姻顧問不少由未經訓練的教士、牧師、醫生、教育家和社區領導人充當。
「對婚姻問題作出忠告,」心理學家兼顧問尼哥斯(William Nichols)博士聲稱,「乃是一種新興職業、準職業和業餘活動,這種職業一方面是由受過高度訓練、熟手的臨床醫生擔任,另一方面是由懷著好意而能力有限的業餘人士擔任。」
因此,約翰和珍妮若按照計劃決定去找婚姻顧問商談,他們必須先作一番調查才行。可是,他們既是青年夫婦,有一件事無疑是他們十分關心的,那便是:
收費多少?
在美國,收費從某些社區精神衛生中心的免費顧問至非營利診所按事情性質每小時最高收費45美元左右不等。私人顧問,從社會工作者以至精神科醫生,則按市值收費,從35至150美元不等。
婚姻顧問的服務有效嗎?「不少顧問聲稱有三分之二的當事人受到幫助,」據《消費者生活雜誌》說。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心理學家柏魯夫(Morris B. Porloff)一說,「任何方式的心理治療對於那些具有高尚動機、經歷嚴重的不安、表現高度的個性組織、受過相當程度教育、曾享有若干社會成功和名望、有內省能力、對感情能夠感受和表現的病人均頗有用處。」
可是,對此有不少贊成和反對的意見。國際知名的婚姻顧問希利(Jay Haley)認為治療專家對自己的方法與成功均沒有把握,因此他們不願把研究成果公之於世。
[腳注]
a 伯恩斯坦博士強調一般的忠告(理論)與治療(科學)的差別。在若干事例上,這種差別主要是程度問題,專業人士處理根深蒂固的精神難題的方法乃是屬於治療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