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作劇——真的有趣嗎?
一位工人正在忙於工作,他的身子懸在一間旅館11樓的窗外。當然,他已繫著安全帶。他呼喚旅館內的一位朋友進來他作工的房間。朋友進入房間時向窗外一望,看見的情形令他大驚失色。工人的安全帶突然脫落,工人大叫一聲,隨即從視野消失。
令人膽寒的慘劇?不,僅是惡作劇而已。原來工人懸身之處下面有個闊簷,簷上已放著墊子使他「墜下」時不致受傷。有趣嗎?在那位以為自己目擊別人從11樓墜下身亡的人看來並不有趣。
星期六早上有一位男子返回他作工的機器廠把工具放回原處。他在下午要去參觀婚禮,因此穿上最好的一套衣服。同事們知道他進來。為了博得一粲,他們截住他,連人帶衣服推到淋浴之下。另一個惡作劇。真的有趣嗎?在全套衣服被弄濕的人看來並不然。
聖經論及惡作劇說:「人欺凌鄰舍,卻說,『我豈不是戲耍麼?』他就像瘋狂的人,拋擲火把、利箭與殺人的兵器。」(箴言26:18,19)但惡作劇並非罕見的事,甚至在基督徒當中亦然。何以故?也許因為有些人認為這樣可以使人發笑,在生活上增添一點樂趣。你也是這樣想嗎?若然,請從受害者的觀點去考慮幾個真實的生活經驗。
闖下大禍
不久之前一個愛開玩笑者在黑暗的電影院裡高叫「火警!」立即秩序大亂,眾人爭相奔逃。結果有五個人死亡,50人受傷。
一位青年丈夫早晨上班,發現公司因天氣惡劣而休息,於是回家。他的妻子正在浴室,她聽到有人入屋。由於懷疑來者是盜匪,她以毛巾裹身,手拿著槍出去察看。丈夫打算玩個惡作劇就躲起來,等到她行近時跳出來大喝一聲「哇!」結果驚惶的妻子開槍把他射倒。
誠然,並非所有惡作劇都以慘禍收場。但任何玩笑都有出錯的可能,正如佛烈所發現的一樣。佛烈計劃借一輛機器腳踏車去度假,因此他必須轉換駕駛執照。這意味到要考筆試和路試。考完之後,他等候結果。不久來了一封信——以毫不客氣的口吻告訴他考試失敗。
佛烈非常沮喪。他曾很努力工作,但現在度假計劃卻無法實現。他同時感覺氣忿,因為他知道自己在考試時成績很好。他對當局也表示憤怒,因為他們的信寫得毫不仁慈。後來,他的一位密友看見他鬱鬱不歡,才透露那封信其實是偽造的。原來是那位朋友自己寫的!他以為佛烈會立刻看得出這只是玩笑。但佛烈卻不作此想。反之,他認為這個經驗使他大感挫折而絕非有趣。
羅恩是另一位受害者。一個星期日早上,他接到電話,邀請他前往當地一個教會團體發表演講。由於要撥出時間接受這項邀請,他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表,與別人討論這項邀請,並且認真考慮說些什麼。當他致電答覆接受邀請時,他發覺這件事其實是個惡作劇——是一個素未謀面的人所為,因為他是新來的,在當地識人不多。
羅恩的反應如何?「我因為浪費了時間和精神而感到挫折,」他說。「我堅決認為這個『玩笑』是不負責任和不仁慈之舉。此外,我為了一個虛構的計劃浪費了別人的時間,這也令我感到難過。我決定今後必須小心應付開玩笑者。」
這是否意味到羅恩和佛烈太過認真,甚至不能與之開一下玩笑呢?你對此有什麼想法?你喜歡受人欺騙嗎?一個忙碌的人在自己和別人的時間被人不負責任地浪費時會視為無關重要嗎?你若被人戲弄而感到沮喪和失望,即使僅是幾小時,你會看出這有任何幽默之處嗎?你的親戚若在上述電影院的觀眾奔逃時喪命或受傷又如何?的確,這樣的惡作劇違反了一個重要命令:「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31。
你也許說,『那些玩笑只是出了錯而已。』不錯。可是,與一群活潑青年共事的阿爾卻說惡作劇往往胡鬧到失去控制。他提及有些青年戲弄一位新來的同事,弄傷了他的胸骨,以致他有一段時期呼吸困難,並且被迫停工數天。有些人用噴霧瓶子互相噴水,結果招致眼炎症。他們忘記了那些瓶子是裝過化學劑的。「惡作劇是不值得的,」阿爾說。「在我工作的地方,大多數的人都十分仁慈體貼,因此不屑以惡作劇玩弄別人。」
攪惡作劇的原因何在?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一。有些人具有過度發展甚或歪曲的好玩脾氣,以致不由自主地戲弄別人。佛烈並不認為向他開玩笑的人懷有不良動機。羅恩認為使他受害的開玩笑者「只是想使生活熱鬧一點。」阿爾則認為惡作劇是少年人的活力表現。
阿爾同時提及另一個因素:競爭心。「有人作了開始,」他說,「受害者無論如何要報復。結果所有人都湊熱鬧,事情就無法控制了。例如,有人也許噴一點水在朋友身上。為了報復,朋友把一桶水倒在開玩笑者身上。開玩笑者也不肯罷休,於是把那位穿著整齊的受害者推落泳池之中!」
以前從事木匠工作的史丹記得有一位頗為天真的同事成了惡作劇者的最好目標。兩位同事特別以戲弄他為榮。原因何在?史丹認為有兩項可能的原因。「由於他非常天真,容易成為笑柄,」他說。「或者他們試圖使他變得世故一點。」
他們的動機若屬於後者,這樣行有成功嗎?「沒有,」史丹說。「他變成神經過敏,對每個人都懷疑。惡作劇對他的性格產生了不利的效果,對其他同事也有不健全的影響。」
請記得使徒保羅曾說:「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拉太書6:10)惡作劇者有聽從這項教訓嗎?
我們能有更好的觀點嗎?
把幽默放在適當的地位是好的。若沒有幽默,世界就會變成十分沉悶了。幽默的談話可以緩和緊張或有助於驅除畏怯。與人開一下玩笑,或甚至輕度的揶揄,可能是友愛的表現。但幽默也可以傷人。揶揄別人的弱點或失敗便是出於惡意的了。再者,惡作劇若使人感到混亂、羞辱、受騙、恐懼、懷疑別人或難堪——即使是短時間的——此舉顯然絕不仁慈。在惡作劇中毀壞別人的衣服、財物,竊去別人的寶貴時間或阻礙別人執行已計劃好的活動而令人感到不便也不是仁慈之舉。反之聖經說:「要互相友愛。」——以弗所書4:32,《新譯》。
愛開玩笑者也許抗議說:「我不介意別人對我開玩笑。別人又何必介意我向他們開玩笑呢?」不錯,我們所有人都應當能夠有時取笑一下自己。我們應該以和別人一同歡笑為樂。但嘲笑別人達到使人難堪的程度卻不是基督徒所應為。此外,我們無法預知我們開玩笑的對象有什麼感覺。一位男子愛向女同事們開玩笑。最初的幾位女孩並不介意,並且和他一起談笑。但最後一位女孩卻由於自己身體有點不適而感到惱怒。她反顏相向,認為自己受到侮辱,玩笑再也沒有趣味了。
請記得,聖經鼓勵我們要「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得前書3:8)即使你絕不介意自己成為惡作劇的對象,但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這樣。「彼此體恤」之心會幫助你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即使你喜歡玩惡作劇,這項事實並不會使惡作劇變成有理。「存謙卑的心」可以幫助你認清這點。『慈憐』之感無疑會阻止你想使同胞成為受害者。
倘若周遭的人愛玩惡作劇,要理直氣壯地拒絕加入。有人若向你開玩笑,也許需要運用自制力才能不予報復。(加拉太書5:22,23)若有人是慣常的惡作劇者,明智的作法可能是避免與之為伍。也許別人會說你把事情看得太過嚴重。但許多時卻是惡作劇才把事情弄得嚴重。
曾受偽造信件所害的佛烈在數年之前也從自己所玩的惡作劇學得教訓。他去探訪一對與他很熟的夫婦。由於朋友的太太外出未歸,他就在睡房裡躲起來。當那位太太回家時,她懷疑他在屋裡而四處找尋他。既找不著,她就進入睡房,站在化妝檯前,佛烈從床下伸手抓住她的足踝。她大叫一聲,站在那裡呆若木雞。她驚嚇到連佛烈自己也恐慌起來。「我學到了教訓,」他說。「此後再也不玩那一類的惡作劇了。」
多麼明智的決定!這項決定是每個關懷和體恤同胞的人都應該作出的。
[第19頁的精選語句]
與別人同笑是好的,取笑別人卻絕非仁慈
[第20頁的精選語句]
使人受辱、吃驚或難堪,這是基督徒所應為嗎?
[第21頁的精選語句]
經驗表明惡作劇許多時胡鬧到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