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下去的食物發生什麼變化?
「我餓了!」當你的身體發出這項緊急要求時,很少人加以大力抗拒。
可是,你曾納罕過吃下去的東西會發生什麼變化嗎?(那便是,除了積聚在腰圍之外。)耶穌基督有一次指出,「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馬太福音15:17)但在兩者之間,食物發生什麼變化和何以發生這種變化,以大部分而言還是個謎——甚至在科學家看來亦然。可是,我們且看看對於人這副機器怎樣「補給燃料」,目前有些什麼理論。
饑餓的原因
「你是你所吃的食物的化身」這句話雖然有點誇張,但卻頗為真實。人體的細胞差不多全由攝取的飲食中抽出的分子構成。人體不斷為細胞供應燃料,並且製造、修補或消滅這些細胞。因此進食的目的不是僅要填滿胃部而已。食物供應燃料和材料給人體,使它能不停地建造。造物主明智地為我們設計一項天生的警報系統,使我們知道什麼時候身體需要更多食物。
許多研究家認為引發食慾不是由於胃而是大部份由於腦裡稱為下丘腦的部分的作用。誠然,人在空腹時可能經歷聖經所謂的「飢餓的劇痛」——胃部的強烈收縮。(耶利米哀歌5:10,《新世》)但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從未有過這種經驗。人們大都習慣按時進食或由於心理因素而進食。因為,看見美食或聞到肴饌之香也能刺激食慾!此外,頭腦似乎監視著人體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濃度下降就使人感到飢餓。有人甚至認為腦裡具有先決的「固定點」去控制人體的脂肪量。化學的「信差」也許會在脂肪低於腦所喜歡的水平時通知頭腦。結果你便感覺飢餓。值得慶幸地,頭腦在吃飽時也發出信息。可是,這方面的機能若發生故障(看來有些人有此難題)人就會吃得超過飽足程度。這可能是促成痴肥症的因素之一。
從口至胃的旅程
自從上帝下令允准人以『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作食物,人就遵命而行。(創世記1:29)在挪亞日子的洪水之後,人獲准吃另一種重要的食物——肉類。(創世記9:3)肉類和菜蔬供應重要的養分,例如蛋白質、脂肪和澱粉質等。然而難題是,人體只能吸收細小的食物分子,但蛋白質、脂肪和澱粉質的分子是頗大的。因此,消化作用遂把這些長串的化學物質之鍊切成較小的片段。
從你看到、聞到甚至想到美味食物的時候開始,你的身體就為消化作用作出準備。例如,請想像一下你眼前有一塊多汁、無骨的雞胸肉,放在兩片新鮮的全麥麵包之間。當前的景象開始使你垂涎,對嗎?胃裡開始祕密地分泌消化液。現在你把美食送進口裡,你身體的消化系統就全部發揮作用了。口腔把食物弄暖(或涼)至適當的溫度。咀嚼不但使你品嘗食物的美味,且能將食物嚼碎成為易於吞咽的漿狀物。唾液腺分泌唾液使食物濕潤柔軟。唾液裡的各種酵素在麵包裡產生作用,將澱粉質變成單糖。
你的食物現在必須從口轉送到另一個停留地方——胃。雞肉可以在胃裡被消化。你吞咽一下,氣管於是發生反射作用關閉起來,使食物滑入咽喉或食道。可是食物在這裡只停留很短的時間。僅在幾秒鐘之內,肌肉的收縮幫助食物移向胃部。「肌肉的收縮是這麼強有力,」一位作家說,「即使進食者倒立著,食物也會被運向胃部。」一塊稱為胃上部或下食道括約肌的活瓣可讓食物進入胃裡,但卻防止胃液流入食道。
凡是有過嘔吐這種不愉快的經驗的人都知道胃不過是一袋酸液。因此,有數小時之久食物在鹽酸和酵素裡不斷攪動。你吃下的雞肉在胃裡被攪拌、消毒和分解成稱為多肽的蛋白質分子。
很不幸地,有些人的鹽酸和酵素不足。結果,他們的消化作用受到嚴重障礙。他們即使吃下很多富於營養的食物,但依然營養不良。另一方面,有些人由於胃酸過多而常受胃痛之苦或甚至發展成胃潰瘍。這樣的人最好留意飲食和戒絕一些對他的胃有不良影響的食物。同時,情緒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在約伯的日子,以利戶在急欲發言而受到抑制時變成情緒緊張。他說,「我的胸懷如盛酒之囊,沒有出氣之縫;又如新皮袋快要破裂。」(約伯記32:19)可是,「心平氣和」的人也許能避免不必要的胃痛。——箴言14:30。
吸收和分配
在胃裡數小時之後,食物已變成稱為食糜的漿狀物。這團食糜逐漸排入小腸的最初部分十二指腸裡。消化作用在這裡繼續下去。
這時肝臟送出膽汁——黃色的含鹼液體——去協助腸內的酵素。人體每日產生大約17至27液體盎斯(500至800毫升)左右的這種含鹽液體,貯藏在膽囊之內。在有需要時,這個器官分泌適量的膽汁去乳化脂肪的小球體。這項工作完成之後,酵素遂可以自由施行它們的化學奇跡。你所吃的三文治現時已變成微小的粒子!但這些粒子怎樣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呢?
藉著吸收。已經消化的食物要花四小時左右才從小腸進至旅程的另一階段:大腸。它在途中遇到小腸壁內數以百萬計的微小指狀突出物,稱為絨毛。藉著絨毛,身體將食物吸收進淋巴系統或血液裡。血液把已消化的食物物質送到神奇的「工廠」肝臟之中。肝臟將這些分子作進一步的分解。當人體細胞需要修補時,肝臟就使用這些原料去製造或合成「備用零件」——氨基酸和蛋白質。同時,它也能將葡萄糖儲藏起來,在後來送出作為細胞的燃料。肝臟也是個倉庫。細胞若需要進一步的修補,人體就發生訊號,使肝臟供應適合需求量的修補材料。
那麼,沒有被吸收的食物又如何?水份最後去到腎臟,通過尿液排出。固體物質進入大腸或結腸,通過直腸排出體外。既然結腸在較為充塞時發揮最大功用(這是進一步造益健康的證據),若干醫生遂提議多進富於纖維質的食物,即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麥麩等,以幫助經常的排泄。
「受造奇妙」
簡略地查考一下人體的消化系統證實了詩篇執筆者所說的話:「我要稱謝你[耶和華],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詩篇139:14)人體的設計多麼精巧和奇妙。上帝不但賜給我們身體所需的養生之物,而且為了使我們從人生獲得最大樂趣而給予我們所需的指引!——約翰福音17:3。
[第13頁的圖片]
各位同學,這是胃,
這是肝,
這些是腸內的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