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為什麼要關心學業成績?
「評分制度在道德上是錯誤的,差不多全無效用,而且是妨礙學習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貝蘭卡(James Bellanca)在留意到成績對自己兒女所生的「不良影響」之後作出以上的結論。本刊上期曾針對幾項這樣的難題來加以討論。那麼,我們應該就此把學業成績擱置一旁而視為並不重要嗎?絕不然。可是,有若干困難是必須克服的。
「猜測是最好的方法」
一個17歲的少年描述一位教師所出的試題:「只需死記。不必思考去作答。」學生對於家課的不滿亦時有所聞。「教師派做的家課有時真是全無意義的,例如叫人畫圖畫,」14歲的萊斯說。「在我們學校,」17歲的希瑟補充說,「沒有藝術天才就不行。」在這個問題上,甚至卓越的教育家,例如格拉澤(William Glasser)博士,也聲稱學校往往沒有教導年輕人怎樣思考、分析和推理。老實說,評定學生記憶力的成績比評定推理能力的成績來得容易。一位年輕人憶述:「[教師的]試題答案只著重小節,用功與否都可獲得同等分數,猜測是最好的方法。」
猜測和臨時強記也許能在考試獲得頗高績分。但學生實際上記得多少呢?學生若非真的明白一門功課,例如數學,有一天他若要使用數學去結算支票簿,學分雖高又有什麼用?更糟的是,應付考試若牽涉到作弊——很可悲地,在一次調查中有百分之55的學童承認犯過——在成績表上列入優等又有什麼價值?
培養「慎思明辨」的能力
當然,有些教師留意到這些難題,因此規劃試題和委派家課都注重挑戰性和激發學習的欲望。可是,你若發現班上猜測或死記看來是成功之道——重視績分過於學習——那又如何呢?須知僅是成績優良是不夠的。目標應該是養成所羅門所謂的「慎思明辨」的能力或「思想的能力」。(箴言1:4,《現譯》;《新世》)這種能力使人能夠吸收資料,然後作出健全而切合實際的結論的技巧。
你怎樣培養這種能力呢?所羅門說:「智慧的人會聆聽而吸收更多訓示。」(箴言1:5,《新世》)因此要留心聽教師說話,即使教師不是個雄辯家。若是可能,坐在課室的前排座位。要提出問題。對課題作較深刻的討論以期「吸收更多訓示」,課題看來沉悶時更應這樣行。不要把注意力囿限於看來會在試題中出現的資料上。
另一個方法是找出你所學習的知識的實用價值。在這方面,敬畏上帝的少年居於真正有利的地位。因為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言1:7)例如,假設你學的是理科。關於物理定律的課程也許看來十分沉悶無趣。可是敬畏上帝的青少年卻希望盡量增加對造物主的認識。他知道藉著創造之物,「上帝那看不見的事,就如他永恆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見的。」(羅馬書1:20,《新譯》)因此理科的課程可以幫助人進一步認識耶和華在創造方面所顯示的智慧!
歷史又如何?基督徒對歷史感覺興趣,因為歷史往往與實現耶和華的旨意有關。聖經本身曾論及七個世界霸權,包括現存的英、美聯合霸權在內!(啟示錄17:10;但以理書第7章)看看這些預言怎樣準確地獲得應驗可以強化你的信心。
你若關心學業,這可以真正有助於養成「慎思明辨」的能力。
不及格
成績不及格——尤其是在作過一番努力之後——可以大大損害年輕人的自尊心。有些人,例如本文開頭引述的貝蘭卡,因而斷定評分制度是應該廢除的。可是,教育家拉弗蒂(Max Rafferty)卻辯稱:「在有生之日,我們的學問和工作成績無時不受到評估。……一間學校若哄騙孩子,使之以為將來的生活會一帆風順,事事如意,這間學校根本就不是學校。它只是夢想製造廠而已。」同樣地,科珀曼(Paul Copperman)在他所著的《文化騙局》一書中指摘說:「現代教育家只想顧全孩子的自尊心而輕視或無視標準,把未作過充分準備去生存和應變的孩子送入社會,他們其實使孩子受害更大。」
在教育方面,美國近期發表的一篇題名為「在危險中的國家」的報告指出美國有多少人「未作過充分準備」!報告聲稱「在美國有2300萬成年人在接受普通閱讀、書寫和理解力的簡單試驗時表明他們是機能上的文盲。」因此,雖然你可能偶爾由於在學校考試不及格或者要把成績低劣的報告拿回家裡而感到羞恥,但不要忘記你離開學校時若不學無術或對未來生活毫無準備,你所經歷的痛苦會大得多。與其為考試成績低劣而自怨自艾,何不從錯誤的經驗汲取教訓呢?你甚至可以請求教師幫助你糾正錯誤的答案。
「的確感覺緊張」
「我們學校裡沒有一個孩子關心考試及格與否,」一群學齡兒童在受到詢問考試是否造成緊張時聲稱。可是關於把這種漠不關心所導致的結果——低劣的成績表——帶回家裡的感想,有些學童說,「我的確感覺緊張!」
不錯,為了害怕面對失望的父母,有時孩子會設法使用推延戰術。「我通常把成績表放在廚房桌上,上樓試圖睡到明天,」一位年輕人憶述。「我的作法是,」另一個少年說,「等到最後一秒鐘才把成績表給母親。我在早上當她趕著上班時把成績表遞給她說,『請在這裡簽個名。』她沒有時間去對付我」——至少暫時沒有時間。
「我慣常在成績表上改分數,」另一位甚至不惜作偽的少女說!「可是,我終於被識破,」她承認。「教師打電話給母親,說她希望我下學期的成績會好一點。母親說,『她有85分呀!』後來她發覺我把6字改成8字。」
成績高低可能在父母與子女之間造成和、戰的差別。可是,作偽或推延戰術都是保持和平的錯誤方法。父母有理由要關心你在學業上的進步。要明白他們為了你的最大益處著想,並且深知你在學校裡成績優良是多麼重要。不錯,有些父母也許要求過高。若然,高中教師邁耶(Barbara Mayer)勸告說:「你若感到自己家人對你期望過高而超乎你的實際能力,試試溝通意見可能大有幫助。」父母若真正知道你的感覺,他們也許會重新考慮自己的態度。
可是,父母們通常只望兒女在成績方面反映出他們的能力。因此,你的成績若低過普通水平,你也許需要一點鼓勵——或管教。「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所羅門說。(箴言1:8)當然,你成績低落若有正當的理由(健康或感情方面的難題),要讓父母知道。也許父母能給你幫助。
那麼,學業成績重要到什麼程度?評分制度雖有弱點和有時不大正確,但卻是有用的工具。即使有若干缺點和難題,它們可以幫助你、你的父母和你的教師知道你在學業方面的進步。不要把成績看作仇敵。反之,要把它們看作挑戰和必須克服的障礙。在學校裡要充分把握學習的機會。請記得,正如一位作家說,「你一生的真正教育是在你的頭腦之中而不是在成績表上。」
[第15頁的圖片]
傾聽和發問——你會從課室的討論獲得更大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