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5 5/8 3-4頁
  • 甘地——何以這麼多人曾寄望於他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甘地——何以這麼多人曾寄望於他
  • 警醒!1985年
  • 相似資料
  • 甘地——什麼模鑄出這個人物?
    警醒!1985年
  • 在一個暴力世界中的非暴力主義
    警醒!1985年
  • 一個印度教徒的解決方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世界七大錯誤」
    警醒!199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5年
《警》85 5/8 3-4頁

甘地——何以這麼多人曾寄望於他

我們生活於其中的時代正目擊發展中世界危機日深,西方富裕國家飽受各種社會弊端所困擾,同時全世界均處於核戰的恐怖陰影下。甘地的非暴力哲學會為這個亂世提供解決方法嗎?印度的一位新聞從業員在本文詳細檢討甘地和他的非暴力理想。

甘地。這個名字對你說來意味到什麼?你若是個和平的愛好者和渴望見到一個非暴力的世界實現,你也許知道甘地曾被人稱為非暴力主義之父。

你若是七億三千萬以上的印度人之一,就會記得這位被人稱為爸爸的領袖,這位使印度得以獨立、紡織機不離左右的瘦小男子的溫柔形像。你若是印度教徒,你會認為他是個屬靈的領袖,並且稱他為「瑪哈瑪」,意即「偉大的靈魂」。但不論你的出身或信仰如何,你也許認為甘地是一位具有非凡領導氣質的領袖。

甘地的個子短小、面容瘦削、眼大,一個大到與面孔不相稱的鼻子支撐著圓形的眼鏡。他那憔悴的雙頰帶著沒有牙的微笑。他在大多數照片中的形像若非盤膝而坐,手攜紡線機,便是繫著圍腰布、搭著披肩在招呼訪客。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甘地說:「我反對暴力,因為暴力即使看來成就了善果,它所促成的善也只是暫時的,但它所造成的惡卻是永久的。」

今日世界的情形比甘地在生時遠較惡劣。請看一看在南美、中美、非洲、中東,甚至印度的大小城鎮和鄉村,有些什麼事發生。以暴力為解決難題的方法已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大多數人在被推一下時反手相推。在再次被推時便揮拳相向。富裕國家也不免受其影響。國家主義的仇恨、種族暴亂、犯罪、核戰威脅和環境破壞已成為慣常的事。「除非世界採納非暴力主義,人類必然招致自殺,」甘地評論說。他表示,仇恨只能用愛來克服,非暴力主義不但要由國家和團體加以實行,而且必須由每個人加以實行。

例如,究竟什麼促使人僅因為鄰人的膚色與自己的不同便加以仇視和對之行暴?甘地評論:「上帝的子民不能認為別人比自己低下。他必須認為大家都是同胞兄弟。」甘地說了這話之後六十三年,世界依然未能接受這項基本的平等觀念。

在這個缺乏偉大領袖和思想家的時代,有些人回顧甘地的主張而奉之為解決方法。但甘地是何許人?他的理想是什麼?這些理想是怎樣形成的?在這個動亂的時代,甘地的主張是解決方法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