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5 8/8 10-14頁
  • 「我的孩子活動過度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的孩子活動過度嗎?」
  • 警醒!198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病徵是怎樣的?
  • 活動過度症?抑或缺乏管教?
  • 飲食能改變情況嗎?
  • 糖分有影響嗎?
  • 環境染污——另一個原因?
  • 胎兒期和出生時的經驗可以導致活動過度症嗎?
  • 殘缺兒童治療有望
    警醒!1977
  • 「坐好!留心聽!」
    警醒!1997年
  • 憑著愛心施行管教的好處
    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
  • 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
    警醒!198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5年
《警》85 8/8 10-14頁

「我的孩子活動過度嗎?」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她出生以來就只睡幾小時,睡得不熟;她常發惡夢,在夢中大叫,時常把頭撞向牆壁。她不能安靜地站著或被人摟抱。她在晚上會又叫又踢達數小時之久。醫生給她服混合安眠劑,但全無功效。」迪恩的母親嘆息說,她有個孩子被診斷患了活動過度症。a

她繼續說:「這個孩子顯然與其他孩子不同。她入學之後學生和教師們不斷投訴。她肆意搗亂和富於侵略性,一有點不對就大驚小怪,行路時遇見什麼都亂攪,時常撕破其他孩子的圖畫,破壞物件,亂抓或亂拿東西。教師們投訴她不能集中精神幾分鐘以上。她情緒不安時彷彿有些東西在她體內使她瘋狂起來,使她對自己又抓又扯。」

以楷書列出的行為型式與活動過度症候群有關,該種症候群包括MBD(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微小腦機能障礙),H-LD(Hyperkinesis-Learning Disability,運動機能亢進學習困難症),SLD(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y,特殊學習困難症),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注意力欠缺障礙)等。運動機能亢進(Hyperkinesis)一詞出自近代拉丁文和希臘文的hyper(意即「過度」或「額外」)和kinesis(意思是「運動」或「移動」。)據說學齡兒童約有百分之5受到這病影響。估計在有些地方,患病率高達百分之35。因此,不少擔心的父母發生疑問,我的孩子是否活動過度?

病徵是怎樣的?

在評定孩子是否具有這種難題時,留意活動過度的若干典型病徵也許有所幫助。(可參看附表。)要考慮一下:孩子是否長時間煩躁不安,把頭亂搖亂撞或無法安靜下來?他是否慣常情緒不安、衝動或異常笨拙,完全不感到危險,或看來無緣無故不斷騷擾其他兒童?他在睡眠、表示愛意或完成委派的工作方面有難題嗎?他無法集中精神幾分鐘以上嗎?他在學習方面有特別難題嗎?他是否具有普通以上的智能,但學校成績卻很低劣?

孩子若出現一種或多種這樣的病徵,他或她就可能患了活動過度症。可是請記得,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活動過度症的程度也有高低之分——有些難以察覺,有些嚴重到十分明顯。

活動過度症?抑或缺乏管教?

在斷定孩子是否患了活動過度症之前應該留意之點是:父母們要審察兒女的頑皮和作惡是否由於父母本身沒有施行首尾一貫、堅定但卻慈愛的管教之故。有些兒童在不獲獨斷獨行時會變成暴躁、易怒、頑梗和故意搗亂。研究人類行為的最大權威之一說:「兒童本性接近愚昧,用責打可以叫他們就範。」——箴言22:15,《現譯》。

可是,對於患了活動過度症的孩子,責打也許不是解決方法,反而可能使他的脾氣越加暴躁,正如一位醫生說:「他們的行為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因此,孩子對懲罰的反應可能提供顯示兒童實況的另一線索。一個頑劣孩子的母親解釋說:「有人來對我說,『你的兒子這樣行,』『你的兒子那樣行。』朋友們的意見大致上認為他需要的是嚴厲的責打。這實在可笑!那可憐的小子,他受過這麼多的責打,還能活著才是奇事。」

看來活動過度的兒童對管教的反應與普通孩子不同,不論管教是屬於推理、剝奪權利抑或杖責。他們在受到管教之後隨即故態復萌。父母若有幾個兒女,一律施行同樣的管教便很易察覺出來。因此對於活動過度症的孩子,責打未必是解決方法。

有助於決定獨生子女究竟患了活動過度症抑或僅是需要管教的一項提議是:讓孩子在一位有幾個子女的朋友家裡過一天,請朋友在後來作忠實的評估。有時孩子在家裡和母親一起時十分頑皮,但在一位堅定卻慈愛的朋友家裡卻表現出奇的合作與服從。若是如此,看來你的孩子就不是患上活動過度症了。也許他所需要的只是堅定而慈愛的管教而已。

飲食能改變情況嗎?

在管教方面作過忠實的評估之後,倘若你依然感覺孩子患上活動過度症,有些醫生建議也許改變孩子的食譜會有所幫助。已故的范高特(Ben Feingold)博士所計劃的食譜是基於一項理論,即活動過度乃是吃某些食物——天然的和人工的——所導致的結果;據稱這些食物影響到百分之50的活動過度病患者。大致說來,這些物質對有些人有毒,擾亂了若干影響行為的腦機能。

據范高特博士研究所得,某些水果和蔬菜在天然狀況中便含有致病因素,加上人工著色和調味品的食物則影響更大。因此推薦給活動過度病患者的食物被設計成除去一些可能產生活動過度行為的潛在有害化合物。報告表明有些採用此法的父母認為有良好效果。但范高特博士聲稱改變食譜只對百分之50左右的活動過度病患者生效。

本文起頭所提及的迪恩便是採用改變食譜方法的例子之一。在敘述醫生診出迪恩的活動過度病情之後,迪恩的母親繼續說:「大約四年之前,我們獲悉范高特的食物療法。我們發覺雖然很難控制,但卻看出情況的確有轉機。自去年以來,她已作出很大改變。她沉靜得多,能夠坐下來閱讀或工作一小時左右。她和別的孩子玩得很好,可以集中精神,在惱怒時的反應也不像以前那麼惡劣。她比前較有耐性。」

糖分有影響嗎?

和飲食有關的一點是,據研究所得,兒童若出現怠惰、緊張、神經過敏、疲乏、易怒、情緒不穩和桀驁不馴等行為時,很可能是患低血糖症或血液中糖分太少所致,即使輕微的低血糖症b也會有此情形。葡萄糖不足通常是由於胰島素過多之故;胰島素從血中取去葡萄糖的速度比補充的速度較快,而腦的機能卻是依靠血液不斷供應葡萄糖去維持的。低血糖症促成腦機能遲鈍,因而產生行為錯亂的後果。嗜吃澱粉質的東西或甜食可能顯示血中含糖過低。

低血糖的食物療法不但要禁戒人工著色和調味的食物,而且要戒吃多種糖分,特別以蔗糖為然。糖分對低血糖的人是危險的。因為它使血中的糖分突然增高,以致促使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來將之抵消。科特(Allan Cott)博士在《學習困難症的療法》一文中論及這件事說:「評估兒童營養情況的研究家們一致認為,兒童的食物很多是含糖量豐富的東西、糖果、甜品和糖製食物。禁戒這些食物對減緩活動過度症產生了顯著效果。」因此有些醫學界權威人士主張活動過度的兒童不宜攝取以糖為本的食物和飲品。

且以四歲大的柏姬為例——她缺乏耐性,暴躁易怒,在黃昏時候更加顯著。她的母親遵囑給她免糖的飲食,後來報告說:「在這方面,父母比孩子更加需要自制。但為了得回一個快樂、沉靜的女兒,這樣的努力是值得的。全家都因此而得益!禁戒吃糖使我女兒的行為大為改善。」

環境染污——另一個原因?

英國的醫學雜誌《柳葉刀》聲稱:「看來有理由推斷……人體的含鉛水平增加(未必達到有毒程度)延續了一段長時期之後可以導致輕微的腦損害,進而出現活動過度症候群。」後來的研究結果證實了此說的正確。

因此,環境染污,尤其是空氣中含有從交通繁忙的汽車廢氣所放出的大量的鉛,很可能是城市中兒童活動過度症增多的成因。

胎兒期和出生時的經驗可以導致活動過度症嗎?

飲食療法對有些兒童並不發生效用。醫學界曾經討論這點以期找出其他致病原因。《出生前的生命》(Life Before Birth)一書的作者蒙塔古(Ashley Montagu)論及在胚胎形成時的一個重要階段,說:「生命不是開始於出生而是開始於受孕的時候。這意味到發育中的胎兒是活的,不但由於胎兒是由活的體素所形成,同時也鑑於從受孕的剎那開始便有各種事情發生在胎兒身上。……在出生之前發生在胎兒身上的事以及胎兒對各事的反應都會影響到胎兒後來的生活。」胎兒在成孕後的頭三個月,主要器官開始形成,這時母親的情緒,例如恐懼或異乎尋常的緊張和憂慮,都能影響到胎兒的身體發育。

嬰兒出生時的最初經歷也被視為活動過度的重要因素。一位研究調查員寫道:「胎兒所面對的危險在分娩的數小時內達到最高峰。出生乃是大多數人最危險的經驗。」複雜和危險的出生過程,加上氧的供應不足,可能對神經發生微妙的影響,這種影響也許會在後來生活遭遇緊張時表現出來。

那麼,對於出生前的緊張或出生時氧氣過少所造成的輕微腦損害,藥物是解決方法嗎?不錯,對於活動過度的嚴重病例,醫生運用興奮劑來加以控制。關於使用藥物去治療活動過度症,由15位專家組成的一個諮詢委員會「一致認為藥物並不能『醫治』這種情況,但孩子也許會對教育和訓導有較佳反應。」可是,他們也認為「興奮藥劑對於認可使用藥物的患者只有半數至三分之二的病例生效。」另一方面,心理學家斯璜森(James Swanson)警告說,運動機能亢進症的患者有百分之40不應接受藥物治療。因此,父母們在這件事上必須小心,意識到藥物其實並不是治療活動過度症的方法。在兒子接受過藥物治療六個月之後才加以飲食限制的一位家長說:「我們如今意識到,藥物在改善理查的學習能力方面並沒有發生魔術般的奇跡。他所需要的是我們個人犧牲時間去幫助他。」

在協助運動機能亢進病患的兒童方面,行為療法——著重鼓勵,在孩子達到合理目標時予以稱讚和獎賞——也許是一種較緩慢但卻更有效和恆久的方法。有建設性的家庭氣氛和父母的首尾一貫是必需的。對患病孩子的摯愛也十分重要;若沒有愛,任何療法都注定會失敗。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解決方法呢?你的孩子活動過度嗎?很可能是。可是,首先要肯定他看來的活動過度並不是由於缺乏管教的緣故。試在充滿愛心和團結的氣氛中予以堅定、一致的管教。進而肯定你的孩子不是靠無益食物,人工著色、人工調味和含糖量高的食物為生。這些方法若都無效,也許需要進一步用醫學試驗去決定孩子患上活動過度症的真正原因。

[腳注]

a 關於活動過度和學習困難症的詳細資料,可參閱《儆醒!》雜誌(英文)1983年5月8日刊,3-13頁。

b 欲知關於低血糖症的詳細資料,可參閱《儆醒!》1979年7月8日刊8-11頁。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你的孩子患了活動過度症抑或其實需要管教?

[第13頁的附欄]

活動過度症的若干病徵

(1)不斷移動和坐立不安;在嬰兒期不斷搖動小床及以頭碰撞。

(2)行為突然;暴躁易怒;要這要那。

(3)難於入睡;睡得不熟;常發惡夢。

(4)對任何活動都很難集中精神。

(5)喜歡鬧事和騷擾別人;對什麼人和什麼東西都喜歡觸摸。

(6)甚至對自己有害的行動都繼續去做;管教之後又故態復萌。

(7)齧咬指甲;撕扯皮膚;抓傷自己。

(8)表現各種反社會的傾向——說謊、偷盜、打架、忤逆、內向、罵人。

(9)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模式。

(資料基於《范高特手冊》The Feingold Handbook)

[第12頁的圖片]

懷孕和分娩時的緊張可以導致小兒活動過度。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