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0 1/8 22-25頁
  • 印度的神聖恆河——何以受千百萬人崇拜?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印度的神聖恆河——何以受千百萬人崇拜?
  • 警醒!199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神聖的儀式與無畏的奉獻
  • 「在母親懷中吮乳」
  • 從天而降——原因何在?
  • 醫治萬民的時候近了
  • 雙河記
    警醒!2000年
  • 印度教——尋求解脫的宗教
    人類尋求真神
  • 生命之河,死亡之河
    警醒!1983年
  • 第7部分:約公元前1500年以降——印度教——你的名字是寬容
    警醒!1990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0年
《警》90 1/8 22-25頁

印度的神聖恆河——何以受千百萬人崇拜?

《儆醒!》雜誌駐印度通訊員報導

恆河(在印度稱為恆加河)由古至今都被印度教徒尊之為世界最神聖的河流。多個世紀以來,無數的人群集在恆河兩岸從事崇拜。他們為了什麼而來?他們所求的是什麼?本文對這條河流所作的簡略評述會有助於解答這些問題。

在喜馬拉雅山麓附近的聖城赫爾德瓦爾,一輛閃閃生光的銀白色平治房車在狹窄的街道上轉彎抹角地行駛。它小心翼翼地越過路上的腳踏人力車、小型二輪馬車、踏板車和行人。汽車最後在接近城界的一處地方停下來,在該處可以俯視恆河。

恆河下游的水雖然受到嚴重污染,但在赫爾德瓦爾,剛從高山溪澗奔流下來的青綠色河水卻清澈可喜,非常悅目。不過,來自遠道的汽車卻不僅是為了觀光而來。

車門打開,一家人從車裡出來,他們顯然是個受過優良教育的現代印度家庭。作母親的整頓一下她的莎麗服,金手鐲和項鏈在陽光之下燦然生輝。父親把車門鎖好,召集兒女在一起,孩子們所穿的都是流行的運動裝。從外表看來,這個家庭顯然屬於富裕階級,絕不會有窮人所擔負的憂傷煩惱。可是,他們也像背景遠較卑微的人一樣,前來敬拜恆河女神,希望神恩庇佑。

行近哈利·基普利的神聖沐浴場時,他們脫去鞋子,赤足拾級下到河裡。這時,他們的身影消失在無數莎麗服和其他地方服裝的繽紛彩色之中。在這裡的任何一日都有印度各階層的人物,包括富人和窮人,來到恆河岸邊。他們受到靈性上的需要所吸引,與世界各地的人並無二致。

神聖的儀式與無畏的奉獻

在沐浴場所,有許多祭司熱心等候著,要協助朝聖者舉行對恆河之神的崇拜。朝聖者獻上鮮花和讚美禱文。祭司於是用紅色或黃色的糊狀物在崇拜者的額上畫個記號或標誌。接著崇拜者作出一項無畏的奉獻舉動。

在十一月時分,寒冷、急激的河水並不能阻止朝聖者採取行動。他們不分老幼,一律無畏地下到冰冷的河中。他們也許在一生中只有一次朝聖的機會,讓恆河的水把身體凍至麻木。甚至幼小的孩子也在小心翼翼的父母臂彎裡浸入水中。沐浴者雖然冷到顫抖,卻感到滿足;他們出水後就在太陽神蘇利耶之前取暖。隨後,他們會前往探訪赫爾德瓦爾的無數廟宇,或者到上游16哩外的利斯基斯。那裡有十餘間靈修院排列在恆河兩岸,有不少外國人在靈修院裡靜思或學習瑜珈。

入夜之後,朝聖者回到沐浴場地作特別崇拜。許多家庭和夫婦們都帶著用綠葉造成的堅硬小船前來。小船上載滿顏色美麗的金盞草、芳香的玫瑰花瓣和附有燈心的小泥杯。一對青年夫婦脫去鞋襪,一起祈禱,然後點燃燈心,輕輕把小船放入急激的河水裡。他們像其他許多新婚夫婦一樣祈求恆加賜福早獲麟兒。其他的人也在祈禱之後把小船放入水中。不久之後,在水面幌動的許多小船就被急流沖往下游去了。

突然,廟宇鐘聲大鳴,衝破了黃昏的寧靜。鐘聲繼續了幾分鐘,當其時祭司們在河畔揮著燈火,唱歌讚美恆加。於是一日的崇拜和奉獻就此結束。

「在母親懷中吮乳」

毫無疑問,在世上的許多河流中,恆河居於獨特的地位,但卻不是由於它在物質方面的特色。世上有差不多30條河流比恆河更長;就在印度本土,布拉馬普特拉河和印度河都比它大得多。可是,恆河從微小的冰河起源,奔流而下,直趨孟加拉灣,在1678哩的沿河兩岸均受著無數人的崇拜。在印度的8億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居住在恆河流域,在物質上有賴恆河供應,例如糧食、水和灌溉等。恆河比任何其他河流更能象徵印度。

因此在印度教信徒看來,恆河乃是他們的母親。恆河被認為是個慈母,在靈性上和物質上餵養和潔淨她的兒女。是故,印度詩人屠爾西達斯(Tulsidas)描述恆河為救恩與物質享受的賜予者。一個虔誠的信徒說,吸飲恆河的水好像「從母親懷中吮乳」一般。這樣的感覺反映出恆河與其崇拜者的親密關係。這種關係如此堅強,以往有些朝聖者甚至毫不猶豫地「以生命為祭」而故意自溺於河水中。

這種理想化的情況今日已加上了新的特徵和色彩。恆河在蜿蜒流過多個繁榮都市時,吸收了巨量傾入河中的污水和化學物質。這種情況令一位土木工程師嗟嘆說:「窮人在河上排便,富人以河流為帶走工業廢物的下水道,宗教家則把死屍投入河裡。」據估計每日至少有一萬死屍投入河中。可是,在瓦拉納西市,興高采烈的沐浴者舉行宗教儀式時浸入那混濁、暗褐色的水裡;水上浮著的廢物顯然是來自附近火葬場的,他們卻對之視若無睹。他們充滿信心地舉行『阿卡曼’(achaman)禮,喝下小量恆河的水作為崇拜太陽儀式的一部分。

住在恆河岸邊的一個科學家說:「我會繼續浸入聖水裡,至死為止。但每次我奉行『阿卡曼』禮時,……內心總是發生猛烈的衝突。」印度的一本雜誌評論科學家的這番話說:「作為科學家,米什拉教授深知他所喝下的水是飽受污染的。不過,米什拉卻不得不啜飲恆河的聖水。關於印度教徒對恆河的感情,最佳例證莫過於此。」

何以印度教徒對恆加這麼虔敬呢?人若對於恆河的傳奇起源以及河水據稱具有的神奇力量未有所知,就可能對這種虔敬大感困惑。其實這便是恆河何以對印度人民具有如此魅力的原因。

從天而降——原因何在?

恆加的傳奇好像印度教男女神祇的故事一樣錯綜複雜。傳說的細節各有不同,故事的內容大致如下:

薩加拉王有6萬個兒子,都被聖人卡佩拉殺了。他們的靈魂被判永遠在地上漂泊,除非恆加女神從天降下,才能使他們潔淨和脫離咒詛。由於另一位王比芝拉提的修行,恆加來到地上,但受到濕婆神的頭髮——喜馬拉雅的雪蓋山峰——所阻。她從那裡奔到海上,她的河水潔淨了薩加拉王6萬個兒子的靈魂,使他們得以復歸極樂世界。

這個故事可以解答何以多個世紀以來,有無數的人前來崇拜恆加。據女神的崇拜者說,恆加具有舒解、淨化、清潔、醫治的力量。古代印度教的作品聲稱:「敬虔地在恆河的淨水裡沐浴一次的人,女神會保護他的部族脫離千百種危險。世代累積的罪孽也為之消除。人只需在恆河裡沐浴就可立即受到淨化。」此外,據稱人喝過恆河的水便可得到不死性。人若死在恆河,屍體在河畔焚化,把灰投入河裡,就被認為可獲永福。據稱靈魂——許多人認為它是不死的——可以就此從投生的輪迴釋放出來,獲得最後的安息而與神的本體融合。

醫治萬民的時候近了

看來普世各地的人都渴望獲得靈性上的潔淨及脫離苦難。在世上其他地方,人們以別的方法尋求拯救或解脫(mukti, 相當於佛教的涅槃)。有些人向代求者——例如祭司——懺悔以求赦罪,然後以苦行贖罪。有些人認為藉著禱告、誦念聖書、獻上祭物、賙濟窮人或苦修,就可除淨罪孽,死後獲得幸福。既然眾說紛紜,人有肯確的方法可以從罪與死亡獲致解救嗎?

令人感興趣的是,有一本古老的神聖寫作——聖經——也論及與一條河有關的屬靈潔淨和醫治。預言者兼聖經執筆者約翰在異象中看見「一道生命水的河」從上帝的寶座流出來。河的兩岸不是充滿沐浴者而是充滿果樹,「乃為醫治萬民」。——啟示錄22:1,2。

聖經在這裡以象徵性的文字論及創造者的奇妙安排,使人類脫離罪與死的束縛而享有永遠的生命。在這項安排之下,大群曾在恆河沐浴的人——以及從未見過恆河的千百萬人——都會享有洗淨罪孽的機會,在不久的將來從死亡獲得釋放。a

[腳注]

a 請參看題名為《戰勝死亡——對你有可能嗎?》(英文)的冊子,可從本刊的出版者取得。

[第23頁的圖片]

在許多廟宇和寺院當中,各種各色的人前來恆河沐浴

[第23頁的圖片]

祭司在恆邊協助一個婦人作崇拜

[第24頁的圖片]

赫爾德瓦爾的許多廟宇均設有印度教男女神祇的萬神殿

[第25頁的圖片]

少婦準備把用樹葉製的小船放入恆河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