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商業的興衰
為何要審察商業世界?
人無法想像一個完全沒有政治敵對,宗教罵戰和經濟焦慮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每一天,政治、宗教和商業均通過各種途徑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假若把人類社會這三大支柱除去,生活真是不堪設想了。
每逢有人聚居,便必然要設立某種形式的經濟體系——家政——為本身提供所需的物品和服務。(請參看本頁附框。)因此,每個家庭均力圖在經濟上富裕起來。類似地,每個政府的經濟方案也涉及四個基本要素:(1)確定出產什麼貨物和服務,(2)擬定生產這些貨物和服務的方式,(3)決定銷售產品的方針,以及在日後(4)控制事態的發展,冀使經濟能以正常的速度增長,並且為人民提供就業的機會。
無可否認,人類建立的經濟體系令人的生活更為舒適,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無法自行供應的貨品和服務。這些體系時常大幅度提高人類的生活水準。日趨完善的通訊系統使我們能夠在瞬息之間與世上任何地方的人通電話,在幾分鐘內把資料電傳給對方。我們也可以在數小時內飛抵目的地與對方親自交談。
然而,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了商業世界對人有更深遠影響的另一面。商業、加上宗教和政治,能夠影響我們的前途。a因此,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人類社會的第三個主要部分——商業世界——之上無疑十分恰當。商業世界怎樣變成如此具有影響力?它的前景會是怎樣?這些事情對我們個人來說有什麼意義?
[腳注]
a 《儆醒!》雜誌不久前曾刊登了兩系列的文章,清楚表明宗教和政治的體制怎樣影響到人類。「鑑往知來看宗教」載於1989年8月8日至1991年7月8日刊,而「人為統治權衡功過」則載於1991年1月8日至10月8日刊。
[第5頁的附欄]
為商業世界定界說
你或許覺得難以界定「商業」,「貿易」,「工業」,「生意」和「經濟學」等詞語。《柯林斯·科比爾德英語辭典》把「商業」界定為「買賣東西時所涉及的一切活動和程序」。無疑這牽涉到「貿易」,即「人,公司或國家之間買賣或交換物資或服務的活動」。當然,貨物必須經過生產或加工,然後才可以銷售,這個過程稱為「工業」。至於所有與商業有關的事情則統稱「生意」。
「經濟學」的意思是「研究一個社會所生產的財富、物資和服務的消耗,以及把社會的資財、工業和貿易組織起來」。這個詞語的字根來自一個含有「管理家庭或莊園」意思的希臘字,這無疑幫助我們能夠更深切地了解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