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2 10/8 3-5頁
  • 道德崩潰蔓延全球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道德崩潰蔓延全球
  • 警醒!1992年
  • 相似資料
  • 道德標準變成怎樣了?
    警醒!1994年
  • 價值觀每況愈下嗎?
    警醒!2003年
  • 7人生準則
    警醒!2018年
  • 價值觀變成怎樣了?
    警醒!198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10/8 3-5頁

道德崩潰蔓延全球

社會每一方面均受影響

今天人類社會由於缺乏價值標準而陷於「真空狀態」。人們採納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導致社會分崩離析。許多人認為:『每種生活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選擇。你不要管我,我也不會干涉你。你喜歡怎樣行,大可以隨便。我只管做我喜歡的事。人人都可以各行其是,各適其適。既然條條大道通羅馬,每一條路都是對的。沒有什麼是錯的,也沒有什麼是「罪」。你必須為自己爭取利益。和平抗議等於低聲耳語,何不大聲點,乾脆訴諸暴力。暴力是言論自由的一種形式。你可以隨意跟你所選擇的任何對象發生性關係,用什麼方式都不打緊。猥褻是一門藝術。要互相容忍。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抑或情形其實是『自己死,也讓別人死』?直到20世紀中期,人們對於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道德、什麼是不道德、什麼是榮譽的事、什麼是不榮譽的事,均懷有非常清晰的觀念——今天有許多人仍然是非分明。但是,在1950年代,情形開始轉變了,而且變得越來越厲害。所有關於德行、道德、榮譽和操守的觀念均被人視為不合邏輯、不近人情、無法接受。流行的觀點均崇尚自我。他們堅稱人人都有權按照自己所選擇的目標而生活。現在廣受歡迎的道德態度是:要寬容、要多樣化、不要批判。這種新興的哲學禁止人說「不許」。

這種新興哲學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在八十年代,惡果已十分彰顯;到九十年代仍有增無已。關於這些不良後果的報導,以下僅是少數例子而已。——首先我們摘錄一位公司副總裁的評論;他在紐約一個研討商業道德的會議上就價值觀發表演講,說:

「政客蒙騙選民。經紀欺騙顧客。儲蓄銀行的主管人員貪污瀆職,留下虧空款項要納稅人負責賠償。佈道家和總統候選人對妻子不忠。兒童考試作弊。成千上萬的人吸毒和為非作歹,結果毀了自己和別人的一生。……有五成婚姻以離婚收場,今天百分之二十二的孩子是私生子,有三成兒童在未滿18歲之前會與繼父母一起生活。家庭破裂的個案可說是不勝枚舉。如果你假設價值觀念是在家裡或在孩童成長初期開始形成的,你就不難理解何以道德在今日全面崩潰了。」——《當代重要演說》,1990年9月1日。

每天報章、雜誌、新聞廣播、電影和電視節目均反映出傳統的價值觀念正每況愈下。美國大通銀行董事長在芝加哥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

「不管你翻閱體育版、華盛頓政府報告,抑或財經版,證據都是一致的。體育版報導球員經常收受賄賂,在賽事中故意不取分;大學球隊在招募球員方面犯規而被罰停賽;職業運動員濫用藥物屢見不鮮。來自華府的新聞則包括審訊時提供偽造證據,聯邦法官被控,政府公僕利用公職或權力謀取私利,以及最近議員受國會道德委員會調查等。你閱讀經濟版則會看見內幕交易被揭發和諸如此類的新聞。」——《當代重要演說》,1990年8月1日。

這類報導已成了家常便飯,以致一般人都變得麻木了。他們不再對醜聞感到震驚。上文提及的講者評論說:「許多美國人已不再對違反道德的事件感到憤怒。被定罪的重犯不再受人唾棄,反而成了名人而應邀出席上流社會的派對。他們更撰寫文章,作品成為暢銷書。」

華爾街的伊凡·博斯基向一所商學院的學生發表演說,在結束演講時舉起雙臂,以勝利的姿態說:「讓我們向貪心致敬!」後來伊凡的貪心誘使他從事非法的內幕交易,最後他被起訴,結果罪名成立,被判罰款和下獄。他要繳付高達一億美元的罰款,但仍可保留五億美元以上的資產。華爾街的另一個風雲人物邁克爾·米爾肯,亦由於買賣垃圾債券而須繳付罰款六億美元,罰款只相當於他在一年內所賺得的利潤!他仍可保留十五億美元的私產。

《工業週刊》雜誌曾刊載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問道:「若要成功,就要把道德拋諸腦後?」猶他州的一位顧問認為大企業的道德標準正每況愈下,他說:「據我觀察所得,越成功的商人,行為便越不合乎道德。」密歇根州的一位經理說:「我們有一套具體的方針來釐定道德標準。但中層管理人員無視公司訂下的規則;他們辯稱:『這並非不道德,只是做生意要各出奇謀而已。』」邁亞米的一位管工嗟嘆說:「道德正迅速打敗仗;現在是利益掛帥的時代,人們但求達到目的,不惜採用任何手段。」其他商人甚至更坦率。其中一個說:「做生意是百無禁忌的。」另一個商人則補充說:「我們的政策是,只要你不致被人發覺,就放膽去做好了。」

道德標準的低落不單是拜商人所賜。破壞道德價值的「病毒」已擴散到社會的每一階層。有太多律師的所作所為像訟棍過於像尊重法律的人。有太多科學家不惜用訛騙手段向政府取得撥款。有太多醫生關心病人的荷包過於關心病人。有太多病人千方百計要控告醫生失職以求贏得賠償。

許多社區的人在毒品泛濫、罪案激增和匪黨仇殺的陰影下叫苦連天。婚外情導致家庭破裂。小孩子成為性侵犯的犧牲品,包括利用兒童製作色情刊物在內。青少年濫交造成懷孕、墮胎和誕下遭人遺棄的嬰孩。毒販滲入校園。學童攜刀槍上課,閱讀能力卻不斷下降。若要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由父母將資料誦讀給孩子聽,但父母終日忙於為口奔馳,或過度專注於追求自己的理想,以致無暇與兒女一起。

音樂界也有分促成道德崩潰,尤以一些重金屬搖滾樂隊為然。一位公司顧問表示:「搖滾樂是用來鼓吹和散播放縱性行為的意識,以及歌頌人使用非法藥物的最有效工具。此外,搖滾音樂也對青年人操有強大影響力,這些音樂助長他們蔑視那些反對性不道德,濫用藥物的父母、長輩和社會機構。」

搖滾音樂的其中一個用意是要以粗魯、鄙俗、可恥、污穢的歌詞,並加插許多肆意淫虐女性的醜惡、殘酷意識,故意使聽眾反感,藉此引人注意。歌詞把口交和肛門交接描述得淋漓、露骨。歌曲鼓吹性虐待、向婦女施暴、強姦、甚至殘弄女性的性器官,然而人們卻對受害者幸災樂禍。凡此種種恬不知恥的猥褻行為層出不窮,還備受讚揚。當一隊搖滾樂隊由於猥褻罪名被審訊時,杜克大學一位教授讚揚樂隊成員天才橫溢,然後竟為他們的猥褻表現辯護,視之為深具藝術價值。陪審團同意該教授的觀點,認為樂隊的歌詞絕不猥褻,而是不折不扣的藝術。

另一個類似事例足以說明社會道德價值確實已急劇下降:去年最荒誕猥褻的唱片之一『在推出後僅三週已銷售超過一百萬張,成為同期銷量最高的唱片。這意味到該唱片在當時樂壇上真是一枝獨秀』。這些搖滾樂隊所採用的名字與歌詞一樣猥褻:「至少13隊樂隊以男性生殖器官命名;6隊採用女性生殖器官為樂隊名稱;4隊名叫精子樂隊;8隊則以墮胎為名;有一隊甚至以陰道傳染病為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波士頓大學一位教授於梅普爾索普展覽會上發表評論,他說:「我在波士頓的當代藝術學院觀看展品,正如在其他地方一般,在那裡據說藝術品經分門別類展出,那些『重點』照片都是……充滿色情味道的。我不知道它們是否屬於『同性戀色情』作品,但這些照片所選取的題材是我個人想也未曾想過的,更談不上令人愉快這一層了。」至於該批展品是否含有猥褻成分這個問題後來終於訴諸法庭,陪審團裁定展品是藝術作品。其實,這些展品毫無半點藝術可言,在道德上而言也是不負責任的,由此可見藝術家和觀賞者的價值觀已差不多蕩然無存了。

我們需要定下若干界限。我們需要一些具有穩定作用的指引。我們需要朝著理想,向前邁進。我們必需把原本的真正價值標準恢復過來。

[第4頁的精選語句]

一般人不再對醜聞感到震驚

[第5頁的精選語句]

陪審團裁定不堪入目的猥褻展品是藝術作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