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在今日受人尊重嗎?
也許有些男士會驚奇地問:何以要提出這個問題來?但假如我們回顧古今中外女性所受到的待遇,再考慮一下幾個簡單的問題,便不難看出問題的答案了。
自古以來,在人際關係上誰主要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誰大多數以壓迫者的身分出現?在婚姻關係上,誰時常受到虐待?是男人抑或女人?無論處於太平盛世,抑或適逢生靈塗炭的亂世,誰遭人施暴凌辱?誰是非禮兒童案件的主要受害者?是男童抑或是女童?誰曾被人為法律定為二等公民?誰曾被剝奪投票權?誰的教育權利曾受到限制?是男人抑或女人?
諸如此類的問題也許還可以繼續問下去,但事實的真相已夠清楚了。伊利莎白·巴米勒根據她在印度的所見所聞在《願你有百子千孫》一書中寫道:「『典型』的印度婦女佔印度全國四億婦女和女童的四分之三。她們住在農村,……儘管希望讀書識字,卻終生目不識丁,而且甚少走出自己出生地二十哩範圍以外。」教育方面的不平等現象不僅見於印度,在世界各地也頗常見。
就像在其他許多國家裡一樣,日本的男女不平等現象至今猶存。根據1991年的《朝日新聞年報》透露,接受四年大學教育的男生為數146萬人,女生則只有60萬人。毫無疑問,世界各地的婦女都可以作證,在受教育的機會方面,男女並不平等。女子時常不得不面對『只有男孩才需要受教育』的守舊思想。
蘇珊·法露迪在她近期所著的《反擊——向美國婦女不宣而戰》一書中提出幾個與美國婦女地位相關的問題,她說:「假如美國婦女真的受到公平待遇,何以她們佔所有貧窮成年人的三分之二?……何以居住在簡陋住宅裡的女性比男性更多?何以有較多女性無法獲得醫療保險?何以不獲領取退休金的婦女在數目上較男子高出一倍?」
女性一向是吃得苦頭最多的一群。她們受男人輕蔑、侮辱和性侵犯,男子時常對她們毫不尊重。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並非僅限於所謂的發展中國家。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最近完成一份有關婦女受暴力威脅的報告,內容揭露一些駭人的事實:「每6分鐘便有一名婦女被強姦;每15秒便有一名婦女被毆打。……在這個國家裡,沒有任何女性能免受暴力罪行所威脅。今日活著的美國婦女,每四位便有三位至少是一宗暴力罪行的受害者。」每年大約有三至四百萬名女子被丈夫虐待。由於她們景況堪憐,有關當局遂引進了「1990年保護婦女免受暴力威脅法案」。——《1990年保護婦女免受暴力威脅法案》,美國參議院報告書。
現在讓我們看看世界各地的男子如何在各方面未能予女性適當的尊重。然後,在這一系列專題文章的最後兩篇,我們會討論男子和女子,不論來自生活的哪個階層,都可以怎樣互相表現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