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3 7/8 5-8頁
  • 她們的說法有事實根據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她們的說法有事實根據嗎?
  • 警醒!1973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不滿的原因何在?
  • 家庭生活又如何?
  • 「男女平等」又如何?
  • 性的象徵
  • 反對稱上帝為「他」
  • 婦女解放運動的說法如何?
    警醒!1973
  • 婦女怎樣才能真正獲得解放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 婦女地位在現代的改善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8年
  • 「在主裡勞苦」的婦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7/8 5-8頁

她們的說法有事實根據嗎?

輕率地認為婦女解放運動完全由一些喜歡發牢騷的婦女所促成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男子都有此感覺。

可是,一位智者曾經寫道:「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言18:13。

你的身體若有痛苦,你會喜歡醫生認為你僅是大驚小怪而已嗎?抑或你希望他將難題分析一下,然後告訴你病源是什麼及有什麼治療方法?

另一項聖經原則說:「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箴言21:13。

因此明智的人會留心傾聽。他會衡量事實以決定這項不滿是否有根據,然後採取適當的行動。

不滿的原因何在?

你若以不偏不倚的眼光去觀察歷史,便不得不承認婦女的確有許多原因感覺不滿。

有史以來,政治、經濟和宗教勢力均主要操在男子手上。結果是令人厭惡的暴虐行動不斷重演。僅以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論,《世界百科全書》說:「據估計,平民和軍人的死亡總數達五千五百萬人。……平民……從轟炸、大屠殺、強制移民、時疫和飢餓遭受極大損失。」

當然,我們不能說假如一切決定由婦女來作便會好些。有些國家曾受女性統治,但情形並無很大分別。你若查考一下歷史所載,看看關於埃及女王嘉麗奧柏特拉,帕耳邁拉女王仙諾碧亞,英國女王瑪利一世(「嗜血的瑪利」)或蘇格蘭的瑪利王后所作的統治,你便會發現她們的政績並不優於男子。

可是,事實仍然表明發動戰爭的責任主要落在男子身上。同時,戰爭武器大部分是男人發明的。婦女們目擊自己的家庭被破壞、親人被殺戮或傷殘。當軍隊席捲廣大的區域時,數以百萬計的婦女飽受蹂躪。被強姦者不計其數。

在另一方面,戰爭雙方的婦女提出抗議到什麼程度呢?例如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婦女豈非努力支援國家的戰爭,正如英國或美國婦女支持自己的國家一般嗎?上次你聽到大多數婦女拒絕支持國家的戰爭是在什麼時候呢?某些戰爭最有力的支持者便是女性。

誠然,自古至今在許多地方婦女所受的待遇僅比畜牲或奴隸好一點。此外,她們在丈夫去世時曾被迫自殺,受到纏足陋習的摧殘,不得與男子同桌吃飯或被賣給出價最高者而不理會其本人感覺如何。甚至在承平之世,每年也有數以千計的婦女被強姦。壓迫婦女的暴行實在不勝枚舉,這是無可否認的。

甚至在今日的許多『進步』社會中,婦女也受到種種歧視。《紐約時報》說:「美國法律承繼了中世紀以女人為財產的觀念,再由逐代的男性立法者和法官加以潤色,於是在許多方面都可說是否認婦女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保障。」

在紐約州,被認為有「監視必要」的少女可以被判入獄到十八歲為止。但少男在這方面卻減至十六歲。在美國消費者事務局任職的女律師高特說:「十六歲的少女若行為不檢,可以被判入感化院四年之久。」「但對於男孩子卻沒有這種規定」她說。十六歲的少男犯了同樣不檢的行為並不會受罰。

家庭生活又如何?

許多婦女對她們在家庭生活上所擔任的角色表示不滿。她們的不滿有任何根據嗎?科尼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布蘭芬賓納說:

「我對婦女解放運動所反映的憤怒與挫折深表同情。婦女們不但在所謂的男人世界中受盡歧視,現今她們在擔任婦女角色上的威望也被剝奪了。

「往昔一位母親若能將孩子教養得好,便會受到鄰里稱譽。現在的母親仍然負有教養兒女的責任,可是卻得不到充分的支持或賞識。她的丈夫大部分時間不在家,她的鄰人往往並不是真正的朋友。

「我們正形成一種環境,使婦女在兩方面的世界中都遭受挫折。」

許多男子將訓練兒女的責任推在母親身上。結果母親需要作出決定和照料應該由丈夫處理的事務。論到這點,《展望》雜誌說:

「美國婦女受到非難,認為她們取代了丈夫在家庭中的首領地位。女人遇到這種耳熟能詳的非難時,她在心裡所提出的辯詞便是,她知道在差不多每個家庭裡母親均試圖——但徒然地——促使父親在兒女生活上作出重大決定,施行管教、在男子氣概上作兒子的模範。……

「由於男子自己的抉擇,丈夫們不顧妻子的抗議,放棄了在兒女的生活上——在學校教育、性教育、宗教和道德的訓練等方面——作決定的權利而將其讓給母親。他們說妻子『對這些事比我知得多』。但是丈夫雖如此說,他卻堅信妻子掠奪了他在家中的權威。」

由於太多男子捨棄自己的家庭責任,有些參與婦女解放運動的女子聲稱家庭制度已經過時而應該捨棄了。但是這會改善事態嗎?美國家庭關係研究所的普賓努博士說:「沒有一個社會能在其中的家庭生活崩潰之後仍然留存。」哈佛大學名譽教授辛瑪文論及古代希臘及羅馬人的家庭生活崩潰說:「對家庭制度的信仰和信念若發生變化……文明本身便遭遇重大危機。」

捨棄家庭制度好像『把嬰兒與洗濯水一齊倒去』一般。事實上許多家庭均十分幸福而能夠應付難題,這表明其咎不在於家庭制度。反之,其咎在於人們太自私或不願負起自己份內的責任。

「男女平等」又如何?

差不多在每一行業,婦女均無法與男子同工同酬。這件事對獨力維持家庭的母親們特別困難。

由於這種不平,現在有些婦女還要求在人類活動的所有方面均與男子完全平等。可是,全面平等若執行起來,會產生什麼結果呢?

倘若婦女與男子完全平等,政府便要實施婦女徵兵制,以致戰時女子要在原野、森林和戰壕中作戰。《紐約時報》的女記者伊媚遜有一次在南越的溪山採訪,當時那裡正受北越軍大舉炮轟。她逃往美軍的掩蔽壕內。後來她說:「在那孤獨的時刻,我受到與男子同等的待遇,達到我所不願的地步。我很樂於將這種恐怖與時髦的婦女解放運動支持者分享。」

男女若在每一意義上平等,政府使得取消規定婦女能從事什麼工作的健全法律。你若是個女子,你真的喜歡與男子平等地一同在地下數千呎的煤坑中挖煤而讓男子們分擔家務嗎?倘若丈夫願意在家裡幫助你下廚和打掃,你真的喜歡撥出同等時間來與務農的丈夫一同耕作和堆肥嗎?這是你喜歡的工作嗎?

有些婦女聲稱她們被派從事『沉悶』的家務是不公平的。可是其他的婦女卻發現管理家庭、準備膳食、布置傢俬、裝飾及模鑄兒女的思想等頗富於挑戰性。對於認為這些是沉悶工作的婦女,男子們會問:男子們有多少『白領』或『藍領』階般的工作是『充滿魅力』或『令人興奮』的呢?它們大多數是單調、嘔氣和令人不滿的。男子們通常被緊密安排的時間所縛束,稍有偏差,職業便岌岌可危。不少男子羨慕妻子的家庭工作伸縮性大得多。

在你所認識的出外工作的主婦或母親中,若非需要收入,又有多少人肯繼續工作呢?很少婦女喜歡那些單調枯燥的工作過於料理家庭。問問作主婦和母親的婦女們,她們是否不得已才出外工作。

最近對婦女所作的一項意見調查中透露,以百分之71對16的票數,婦女們承認「照料家庭和兒女比從事職業更富於酬報。」

性的象徵

男子是否僅將婦女當作性的象徵呢?很不幸地,許多男子的確如此。這等男子對女子的興趣僅是為了可以自其獲得性慾滿足。

為了迎合此種興趣,電影、雜誌和告白都以作出挑逗姿勢的女性為尚,這應該歸咎於誰呢?這些出品大多數是由男子控制的。

可是,誰迫使這些婦女以色相示人呢?你會發現差不多所有如此行的女人都是出於自願的。

在美國,最近有人發現威恩州立大學的女性裸體作態給男性顧客拍照,三十分鐘收費十五美元;女生們辯稱這是『自力讀完大學』的方法。可是其他許多女生不須出賣色相也能以工作所得讀完大學。

因此,婦女們的確容許自己在『色相』方面被人利用。許多女子自願過著迎送生涯。她們自願以色相示人。不少婦女的確穿著富於挑逗性的服裝,包括迷你裙在內。是故頗多婦女應該分擔鼓勵男子成為『性慾主義者』的罪咎。

與此有關的一件事實是,由於墮胎在許多地方仍屬違法,不少婦女因接受拙劣的墮胎手術而受傷或致命。因此婦女們現在要求合法墮胎。但其咎在於那一方呢?希望給予未出生的嬰兒以生存機會的法律真是不對嗎?請記得,你曾一度活在母親的腹中。法律應該規定你的母親有權將你墮胎嗎?

1971年十二月十八日的《科學新聞》聲稱:「現在我們可以大致決定什麼人會去墮胎了,……最普遍的是初次懷孕的青年未婚白種婦女。」這些女人不理會上帝禁止通姦的律法而懷了孕。誰該擔當罪咎呢?——未出生的孩子嗎?為什麼要懲罰無辜的孩子,不但將其誤殺,更進一步要求使謀殺合法化呢?

反對稱上帝為「他」

反對的呼聲甚至牽涉到對上帝的稱呼。波士頓大學神學女教授達莉說:「只要上帝被想像為限於男性,對我們女性來說,上帝便已經死了。」

可是,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瑪嘉列·米達搏士卻不表同意。《紐約時報》的報導如下:

「米達博士昨日聲稱,她雖一向為婦女平等而努力,可是,作為一個學者,她無法同情婦女解放運動某些分子所發出的『荒謬言論』……

「『將「他是上帝」改變成「她是上帝」除了惹人反感以外又有何所得呢?』她問道。『這樣行對我們並無幫助。故意顛倒徒然招人反對而已。』」

不合理的要求只能惹人嘲笑和忽略了真正不公平的地方。再者,一項要求若不合理,旁觀者往往會認為其他要求也可能不合理。請留意一位婦女在寫給《邁阿美呼聲報》編者的信中說:

「在最近之前我還以作為一個女人而自豪;我以女性所代表的為榮,以女性在社會土所擔任的角色為榮。可是現在,我既不安又慚愧,因為看見許多成年的同性跳來跳去,像小孩子吵著要棒棒糖一般,大喊要求某些權利——有些權利是她們不配得的,有幾項則是她們無法適當運用的。

「看來鼓吹婦女解放運動的『女士們』正企圖以馬戲團的胡鬧方式代表全體婦女說話而絕不考慮到我們那些滿足現狀的女子……

「我本人以及許多其他婦女抗議由於被過度感情用事、不滿現實的女性所連累而被人輕視;她們因為個人未能得享女性幸福而妄想獲得男性身分。她們希望丟下胸圍拿起手槍,要求超乎女性身心限度的權利與義務;這樣行決不能導致許多人所預期的好結果」。

可是,這並不能改變一項事實,那便是婦女們在以往和現在仍然受著不公平的待遇。因此,我們真正需要知道的是;男子應該怎樣對待婦女?男子以適當方式對待婦女會有什麼結果?

為了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好首先分析一下男人和女人的構造如何。兩者以擔任什麼角色最合乎自然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