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窟——城市森林辛酸史
《儆醒!》雜誌駐非洲通訊員報導
西非洲的一個城市裡,一個住在貧民窟的女童赤著腳在街上走。她用頭頂著一個平底圓盤,上面載著兩打橙子。在她瘦弱的身子上穿一件黃色的舊衣服。她汗流浹背。
她在街上擺賣,與其他貧苦家庭的孩童競爭生意。他們通常喊道:「有橙子賣啊!」但是她卻一言不發。她可能是餓了或病了,又可能是感到疲倦。
兩個身穿深藍色校服的女孩子從另一方走來。每個都穿上白襪和白色涼鞋。各自的書包裡都盛滿書本。她們步調輕快,邊走邊愉快地聊天。這兩個女孩子並沒有留意到女童正注視著她們。她木無表情地盯著她們。
這兩個女學生終於抵達她們那舒適、安全的住所。可是女童返家時已經是黑夜了,她身處的是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對她而言,她的家只是個由木塊和白鐵片湊合而成、擁擠不堪的簡陋地方。
貧民窟
在這裡,大街是一條硬泥路。下雨天,路上便會泥濘滿布。路面狹窄得連車子也不能通過。沿途沒有警察分局、消防局、診療所,甚至連一棵樹也看不見。路上沒有懸在半空的電線或電話線。地底下也沒有污水系統或自來水管。
人們熙來攘往、人聲鼎沸,說話聲中夾雜著笑聲、爭吵聲、啼哭聲和歌聲。穿著白色長袍的男士們坐在長凳上高談闊論。婦女們正忙於攪拌鍋內用柴燒的米飯。兒童隨處可見,他們有的在玩耍、睡覺,有的在工作、交談或販賣東西。大多數孩童都像那個賣橙子的女童一般,從沒有機會往動物園觀賞動物,也不曾乘坐腳踏車或有機會見過學校上課的情況。
在一個人們平均只有42年壽命的國家裡,住在這種貧民窟裡的人的壽數就更短了。該國孩童在頭四年的生存率是世上最低的。孩子若能活到九歲,就很僥倖了。在這段時期中,她死亡的機會比發達國家中出生的兒童高出40至50倍。有許多與她同期出生的兒童還活不到五歲。她若能存活得較久一點,也很可能在懷孕或分娩時死去。她早死的可能性比那些生活在歐洲或北美洲的婦女大約高150倍。
數以億計的人正生活在這樣的貧民窟中。這樣的地區正迅速擴展。據聯合國統計,有13億人擠在發展中國家的各城市裡,而且每年還增添5000萬人。
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活
你在家裡有若干私人地方,也有自來水供應和廁所設施嗎?也有人為你代勞,替你把垃圾清潔嗎?發展中國家有億萬居民並不享有這些便利。
許多城市的貧民區十分擁擠,一家十口住在同一間斗室裡是十分常見的事。時常,人們只有少於一平方米的活動空間。在亞洲某個城市的一些地區,人們甚至把小房間再分為床位,以便供多些人住宿。為了私隱和保安起見,床位四周設有鐵欄,彷彿獸籠一般。在另一個國家裡則有所謂「熱床」的安排,容許人按鐘點計算租用床位。這樣,兩三個人便可以每日輪流在床上睡覺。
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991年的報告指出,全球有12億人的食水供應不安全。數以百萬計的人要從小販購買食水,或自行在溪澗或其他地面的水源取水。在有自來水的地方,有時逾千人在一個直立水籠頭前爭相輪候取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估計,世上有17億人在處置人類排泄物方面缺乏衛生設施。貧民窟內有百分之85的居民沒有廁所設備並非罕見。非洲和亞洲的大多數城市,甚至包括許多人口過百萬的城市,都完全沒有排污水系統。人類的排泄物直接流進溪澗、河流、水溝、運河和水渠裡。
垃圾是另一個難題。在發展中國家的城市裡,有三至五成的固體廢物,沒有人加以收集處理。貧窮的地區最受人忽視。原因之一是窮人家所丟棄的廢物較少,以致從事清理垃圾或回收廢物的商人覺得無利可圖而不屑一顧。第二個原因則是,由於許多貧民區沒有被法律認可,政府便拒絕向他們提供公共服務。第三個難題是,不少貧窮地區位置偏僻、居民眾多,所以政府很難予以照顧;若要提供所需的服務,要花很多錢才行。
那麼,垃圾變成怎麼樣了?它們被棄置在街上,在空曠的土地上,在河流及湖泊裡,任由它們自行腐爛。
健康大受威脅
都市窮人所處的困境因地而異。然而,有三個因素幾乎是環球一致的。首先,他們的住屋非但不舒適,而且相當危險。《窮人早死》一書指出:「第三世界至少有6億都市居民住在可說是危害生命與健康的環境裡。」
不良的居住環境怎樣危害健康呢?都市貧民區的擠迫情況足以助長諸如肺結核、流行性感冒和腦膜炎等疾病蔓延。過度擁擠也增加了家居發生意外的危險。
由於缺乏乾淨的食水,各種藉著水傳播的疾病,諸如傷寒、肝炎和痢疾等,變成有增無已。這也造成腹瀉的流行。在發展中國家裡,平均每20秒便有一個兒童因腹瀉的疾病喪生。沒有足夠的水供洗濯和沐浴之用也使人較易患上眼疾和皮膚病。貧民若要付出高昂的價錢購買食水,剩下來購買糧食的錢便更少了。
由於排泄物污染水源和食物,這導致各種口腔疾病,也使許多人有腸道寄生蟲,諸如鉤蟲、蛔蟲和絛蟲等。未經清理的垃圾引來老鼠、蒼蠅和蟑螂。死水是蚊蟲的繁殖地點,而蚊蟲則會傳播瘧疾和絲蟲病。
陷入貧苦困境
貧民窟的第二個特色是,居民要擺脫困境是難於登天的事。大部分來到城市的人都是因為窮困才被迫離鄉背井的。由於花不起金錢購買合適的房子,他們開始在貧民窟裡生活,時常更在這裡終其餘生。
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很勤懇而願意努力工作。可是,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接受時間長而工資少的工作。貧苦的父母時常要子女出外工作而不是上學。兒童既教育不足,或甚至完全沒有受過教育,自然很少有可能擺脫父母所處的困境。青年人所賺得的薪酬非常微小。縱然如此,他們的收入卻對維持整家人的生活極為重要。因此,對大多數都市貧民來說,改善生活環境的希望實在十分渺茫,他們的目標只是但求每日能夠糊口而已。
無人愛護
貧民生活的第三個特色是居所極不穩定。在許多政府看來,貧民窟是一項令他們引以為恥的負累。改善貧民窟時常困難重重、不切實際,於是,政府寧可派出推土機把地方鏟平。
政府可能為清拆貧民窟自辯,聲稱有需要美化市容,擊潰罪犯勢力或收回土地供重新發展之用。不論理由如何,受苦的總是窮人。通常他們會淪為無家可歸,只獲得些微或甚至得不到任何賠償。可是當推土機前來拆除時,他們沒有什麼選擇,只好黯然離去。
政府的角色
為何政府沒有對所有人民提供適當的住屋、食水供應、污水系統和清理廢物的服務呢?《陋室公民》一書回答說:「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資源極為短缺,它們很少可能在世界市場上發展成一個穩定、繁榮的角色。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真質疑它們作為國家的生存能力。既然整個國家的資源如此不足,就現時的情形而論,這些國家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滿足人民的基本需要。因此,我們實在很難因為它們未能滿足人民的需要,就加以嚴峻的批評。」
很多國家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前年,當時前任的聯合國祕書長報導說:「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地位上,持續衰退,這種趨勢存在已有一段時期。……逾10億人現正生活在赤貧中。」
外國援助又如何?
為什麼繁榮國家沒有提供更多幫助呢?世界銀行的發展報告評論援助對貧窮所生的影響說:「雙邊互利的捐助者[佔全部外援百分之64]……所提供的資助基於多個理由——政治、戰略、商業的理由和人道立場,消減貧窮只是其中動機之一而已,而且通常並不是最重要的動機。」
另一方面,即使政府有能力改善窮人的困境,也未必一定這樣行。在不少國家裡,難題之一是地方政府有責任要提供住屋和各種服務,但政府的較高層卻不給予它所需的權力和物質。
未來的城市
根據過去數十年的趨勢發展,專家們預見發展中國家城市裡的貧苦居民,前途十分黯淡。他們指出,都市會繼續迅速擴展,政府將無法為大部分城市居民提供自來水、下水道、排水系統、道路、健康護理以及消防、警察、救傷等服務。
會有越來越多居所興建在危險地點之上,例如山邊、有可能被水淹沒的平地或受污染的地方。因為過度擠迫和不衛生的居住環境,生病的人會繼續增加。城市貧民不得不在越來越大的逼遷威脅下生活。
那麼,對住在貧民窟的人(例如文章起頭所描述的那位賣橙女孩)來說,前途是否毫無希望呢?絕不然!
一項戲劇性的轉變即將發生
上帝的話語聖經表明將會有一項戲劇性的轉變發生,而且很快便會發生。這項改變不是通過任何人為政府的努力而達至的。反之,帶來這場改變的乃是上帝的王國,一個行將統管全球的屬天政府。——馬太福音6:10。
在上帝王國治下,人不會被困在污穢的貧民窟裡;相反,敬虔的家庭可以居住在一個樂園裡。(路加福音23:43)他們不會受到隨時被逼遷的威脅,因為聖經說:「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彌迦書4:4。
在上帝的王國管理之下,人不會在擁擠不堪的租來住所裡英年早逝,反之人們會「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因為我民的日子必像樹木的日子。」——以賽亞書65:21,22。
你也許認為這些應許很難令人置信。可是,你可以確信它們必定會實現。為什麼呢?因為上帝從不說謊,「在上帝沒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路加福音1:37,《新譯》;民數記23:19。
[第31頁的圖片]
在上帝王國治下,貧窮和貧民窟將會被樂園的情況取而代之